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并給以價值判斷。其中閱讀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其目的在于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學生實施有效的閱讀教學評價是成功教學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評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因此,在教學中,我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做游戲,開展比賽等形式激發學生參與評價。以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評價的興趣,調動起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如:學習《走進麗江》這一課時,學生對麗江很陌生,我用課件這展示麗江風貌,高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冰心的《吹泡泡》一課時,先做吹泡泡的游戲,然后再去理解課文的內容。在學生嘗試評價的時候,我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發言流利、聲音響亮、有獨到見解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由此建立起他們評價的信心。在學生基本掌握了評價的方法后,我又采用小組競賽、分組合作、大組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擴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從而,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閱讀學習交往中主動發言,積極交流。
二、創設和諧的評價氛圍,讓學生樂于評價
教學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評價氛圍是實施有效評價的重要前提。在寬松的環境中,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在愉悅的、高漲的情緒中對閱讀教學實施正確的評價。課堂中許多有效評價并不是生搬硬套,教師要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機會,善于捕捉學生的問題關鍵進行及時評價。
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加以表揚和激勵,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在講授《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中,當一個學生提出五位壯士都英勇跳崖后,人們怎么會知道這個故事的?教室頓時鴉雀無聲,其中一個孩子高高舉手,回答到:其中有兩個戰士被樹枝掛住,被當地老鄉救下……所以才有了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我在備課時,也想到這個問題,但是查閱資料都沒有這位學生說的這么完整,我沒有馬上表揚這兩個學生,想看看同學們的表現,誰知大家對他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給回答問題同學的最高獎勵,最好評價。
三、留給學生充分參與評價的機會
要讓學生參與評價,教師在閱讀課上就必須保證他們評價的時間。比如在教五年級第一單元童話題材時,先讓學生“讀”課文,然后采用“評”的教學方法,多次出現“他(或他們)讀得怎么樣?”“大家來評一評,好在那里?”“不足的地方是哪兒?”學生評價的很到位,從評價過程中,能學到一些讀書方法,接著再讓學生讀。當學生在哪一點理解的比較深刻時,要抓住閃光點,立即肯定:“你們回答的非常好!”對待經常回答問題出色,偶爾出現錯誤時的優秀同學,老師選擇了體態語言,用期待的眼神提示:“是這樣嗎?”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傷自尊心。對于差一些的學生,只要有勇氣舉手,即使回答錯了,仍要表揚。
四、引導學生開展多元性的評價
新課程的理念,提倡開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相結合的多向性評價。因此,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定期的自評和互評。
自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學生想象豐富,有很大創意性,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對他們的理解情況做出自我評價。如在教學中,當學生讀完一個句子或一個語段后,我就讓學生獨立思考、判斷,想一想自己在朗讀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鼓勵他們主動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朗讀,有針對性地作出自我改進,進一步完善自己,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調控的意識。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評價,這既是知識的再現,同時又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和方法進行全面的反思,為學生提供一個足夠的自讀自悟的機會。
互評就是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個體存在差異,為了讓每一個個體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優劣狀況,有利于激發評價對象的競爭意識,在閱讀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增進學生間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長補短,讓學生進一步在與同伴學習的比較中認識自我。我在教學中經常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
在實施閱讀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做到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正確評價中,得到肯定,增強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最終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