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課堂提問是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方法之一。選擇恰當的提問方法能有效激發學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提問要求老師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總結各種提問方式,從而使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科學性、系統性,使學生盡可能積極參與交流,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關鍵詞】英語課堂 提問 藝術
古人說得好:“水嘗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新課標下的課堂應該是一種互動的課堂,互動的課堂離不開老師的提問,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通過提問,可以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可以啟發學生的思路,誘發學生的聯想;教師如能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思想方法,對新舊知識進行銜接,把握學生心理特點,認識規律,學生信息反饋等方面,特別是教材中的重難點,不失時機、恰如其分地提問,不但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教與學的互動性,而且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然而,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問而不答”、“啟而不發”的現象。這除了與學生本身的“素質”好壞及問題難度大小有關外,本人認為這與教師的提問藝術有很大關系。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制約學生發言的心理情緒主要與他人和自己的情緒有關,特別是教師提問時對學生的態度——表情、目光、動作、語言等等,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情緒有著很大的刺激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注意課堂提問的藝術。我認為,英語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做到“六性”,即:針對性、靈活性、廣泛性、啟發性、生動性和鼓勵性。
一、針對性
學生群體中總是有好、中、差之分,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而且更要備學生,根據提問內容的難易程度,選擇不同的對象。對基礎知識進行提問時,可以面向中、差學生,而對難點提問時,要面向好、中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不讓任何學生成為“旁觀者”、“陪讀生”,應讓那些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難度較小的問題。以避免失敗——批評——糾錯,而使其喪失成功感和安全感。
為此,教師每堂課都要精心設計所提問題的角度、深度、廣度,面向全體學生,要具有針對性。
二、靈活性
教師通過提前備課,選定某個對象,但是由于教師主觀判斷的誤差及學生個體情況的千變萬化,特別是心理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原來認為某個同學能回答的,卻問而不答。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察言觀色”,靈活地調整提問的對象。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決不能因為學生答不上來就隨意批評,埋怨學生不認真聽講,不認真復習等。否則可能會使學生對老師的提問產生恐懼感,甚至會產生反感與對立情緒。
三、廣泛性
教師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避免只提問尖子生,造成少數人“表演”,多數人“旁觀”現象。這樣會挫傷廣大學生的自尊心,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和課堂提問時要區分對象,因人而異。要照顧后進生,對于比較好回答的問題,盡量讓他們回答,答對了給予表揚。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全面反饋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對后進生來說也是一個鼓動,能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從而激發各類學生認真思考并踴躍發言,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四、啟發性
課堂提問的根本目的在于啟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因此,教師應從新穎奇特的角度進行提問,激發學生思維,達到“啟其思”的目的。通過提問,把學生引入積極的學習情境之中,促其思考,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外部環境,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稍難的問題,可開展小組討論,例如:在學“Cyberspace”這一單元時,可讓學生討論:Do you feel pessimistic or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Why?使不同認識水平的學生都敢于各抒己見,學生的答案不完整或出現錯誤時,都應該視為教學中的正常現象,切不可責備、挫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五、生動性
教師在提問時,可以結合實物:幻燈、投影及簡筆畫等教學方法提出問題。如:上“Hero”這一單元時,可以播放一些關于英雄的幻燈片,這樣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邊看圖,邊積極回答問題,情緒高昂,興趣十足,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教學中也可使用簡筆畫,用單線條就可畫出人物的各種姿態,各種動物,風景、花卉和生活用品。簡筆畫是教詩詞、區分詞義以及學習課文等比較好的方法,它直觀、生動形象,有助于提高學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六、鼓勵性
教師在提問時,要堅持鼓勵,給予學生成功感,對不會回答的學生要耐心地提示,即使答錯了,也要從發言積極等方面給予鼓勵。教師的鼓動,能幫助學生克服因怕回答錯,怕老師批評,怕同學笑而不敢回答問題的自卑心理。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有時學生的回答盡管不夠全面、完整,但畢竟是經過一番思考,哪怕有微小的“亮點”、“閃光點”,教師都要加以肯定和表揚,如果某同學答對了,老師不妨叫學生全體鼓掌,以示鼓勵。心理學家證實:“表揚做得好的比懲罰或批評做得不好的更能鼓勵學生把學習搞好”。
總之,課堂提問是促進教與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手段,教師的提問不能僅僅立足于“教”,更要立足于“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發現和探索,學會創造。課堂提問也是一門學問,需要老師長期學習和不斷積累,真正地把課堂提問的藝術同其它好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切實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馬俊明.《教學思想錄》. 江蘇教育出版社.
[2] 包天仁.《基礎英語教改論壇》. 吉林教育出版社.
[3] 伊為民.《英語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安徽教育出版社.
[4] 伊為民.《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基礎》. 安徽教育出版社.
[5] 李庭薌.《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6] 張軍.《英語閱讀中的課堂提問技巧探究》.
(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定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