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依據新課程所設定的標準,本文提出了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如何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任務型”教學、形成性評價等方面來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技能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 英語教學 “任務型”教學
1 引言
筆者參加2005年英語新課程培訓之后,細讀了《英語課程標準》、《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實施》、《對高中英語課改中教學評價改革的思考》、《教師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和《高中學校的任務型教學》等方案條例,對新課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有了新的認識。
1.1 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育的本質是引導,而不是講和練,教育要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育目標由以前的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這樣學生既能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又能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1.2 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傳統的做法截然不同:教師的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呼喚學生的主體精神,教學的重點要由注重傳授知識向注重學生的能力發展轉變。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1.3 英語教學全面發展
這次課改將構建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機的教學體系,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英語教學的觀念、目標、內容、策略、手段、評價等各方面進行重大改革,以適應新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效果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的主動性。在英語教學中,每位教師的教育理念應該是人本主義,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盡可能地提供學習空間,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獲得滿足感與成功感,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學。
2 新課程理念下英語教學的具體體現
高中階段是學生在智力、身體、情感與社會行為等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和英語教學的方式應隨不同年級的學生而定。新課程標準在確定英語課程的目標上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分別提出了相應的標準,英語教學也應當結合這五個方面展開。
2.1 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即吸收技能,說與寫是語言輸出,即表達技能。一個人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在吸收信息與表達自己的交際過程中得到提高。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目的,又是學習手段,一定要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實踐,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如何發展學生的聽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聽錄音,課本所附的錄音帶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聲音與口音。二、聽教師,教師本身也是聽力材料的重要來源,教師最好使用較為簡單的口語進行教學。三、聽會話,從詞匯、短語、短句入手學習英語會話,反復練習一些問候語、請求用語、課堂用語,培養語感。
注重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是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但不要把它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的,不能把英語課上成語言知識課。新教材的詞匯量很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重點放在詞匯上,利用多媒體,聯想法,串聯法,典型句等,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加深學生對單詞的記憶。
這次課程改革的關注點之一是學生的情感態度,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讓他們獲得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可以從以下三項具體活動來體現:一、唱英語歌曲,唱可以幫助記單詞;二、玩游戲,游戲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三、課堂內外開展英語實踐活動,如課堂討論、復述課文、會話表演、限時閱讀比賽等,提高學習興趣。
文化意識的培養也是新課程標準強調的重要方面之一,在以往的教材中很少涉及文化方面的內容。實際上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能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現代全球性的生活、商貿、文娛、體育活動等越來越頻繁,這些都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這樣可以激發他們自主地去學英語。
2.2 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特點
任務型教學途徑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能體現語言價值的、先進的、有效的教學途徑,它是一種以應用為動力、為目的、為核心的教學途徑,讓學生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會用。任務型教學通過交互活動相互溝通,有利于牢記語言知識,形成熟練技巧,通過用語言做事的動態練習,把語言知識、技能、文化、情感和情景組合為意念與形式相結合的整體,使學生整體把握語言的正確度和速度。這比直接法的“整句吞,整句吐”和聽說法的“句型進,句子出”更為有效。
2.3 英語教學應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新教材為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奠定了基礎,全體學生是量,全面發展是質,質和量一起抓。在教學過程中,關鍵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實現“要我學-我要學-我能學”,從對教師的依賴逐漸變成獨立學習。教學還應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尤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多鼓勵。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水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能夠分析、討論、評估和改變其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適應新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2.4 英語教學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引起了教育的極大變革。利用信息技術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讓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走進課堂,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合理適時地使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創設學習英語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視聽感知英語語言素材,發展視聽能力。從而達到了引進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到英語課堂教學中來的真正目的。
2.5 英語教學要改革對學生的評價體系
打破傳統的單一分數制,采用多元的、多樣化的評價機制。改革評價體系,實施形成性評價,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袋》,注重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評價項目包括口語、課堂學習及策略運用、書面作業、平常小測、合作學習等各方面,采用自評、組評、家長老師評價相結合方式,體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從而有力地起到對英語學習全過程的監控作用,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功,激發積極性和自信心。
小結
總之,新世紀的英語老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增強教學反思能力,豐富自己全面發展,爭取做教學的研究者。在新課程英語教學改革中,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教學結合實踐,開辟一條適合自己有益學生的英語教學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 [J].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4).
[2] 龔亞夫. Task-Based Lessons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J].
[3] 許長征. 感悟英語新課標 [J].
(作者單位:安徽省肥東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