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并在其中產生積極情緒體驗的心理傾向,也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在實踐中,興趣對人的活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興趣將是人們刻苦鉆研、勇于攻關的強大動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物理。
【關鍵詞】興趣 學習活動 學習對象 激發 聯系生活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和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趨近或認識的傾向,是推動學習的最有效的內部動力。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采用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減負及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無疑是十分有效的。本文就下面幾個方面談談在物理教學中應怎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求知興趣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如:在講大氣壓強一節時,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在給病人“掛鹽水”時,鹽水瓶塞上插兩根管子,其中一根是輸液管,另一根管子起什么作用呢?在“講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時,先用多媒體放一段西游記中孫悟空“騰云駕霧”的片段,問學生你知道孫悟空的“騰云駕霧”是怎樣拍攝出來的嗎?又如:在學習“變阻器”之前,教師問學生為什么調節電視機上的某個旋鈕時,熒光屏的畫面會變明變暗、喇叭的聲音會變大變小?這些現象學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釋卻有一定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做有心人,通過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習興趣
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注意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實際,提出與教學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往往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例如講授《光的折射》時,可先提出以下一些問題:透過老花鏡看緊靠鏡子的物體,顯得比原來怎么樣?透過老花鏡看遠處的物體,物體又會怎樣呢?透過圓形金魚缸看缸里的魚發現魚會變大,透過裝滿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發現筷子會在分界處折彎,這又是為什么呢?在講完“杠桿的平衡條件”后,我就讓學生分析桿秤的制作原理。學生利用剛學過的杠桿平衡條件的知識,分析確定桿秤的定盤星(零刻度)、確定刻度等制作原理,并提問你能否識破市場的不法商人利用改變秤砣的重量缺斤少兩的欺騙行為。學“大氣壓”后問:為什么鋼筆能吸入墨水?學習“物態變化”后問:自然現象中“霧”,“霜”是怎樣形成的?學習“電”后問:為什么“100w”的燈比“40w”的更亮?空調為什么能制冷制熱?等等。由于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經常遇見或發生的物理現象,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加深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濃厚興趣。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學生必然會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三、精心設問,引發學習興趣
動機是個體發動和維持其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激發得越強烈,就越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的態度、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智能潛力。不言而喻,教師精確的設問,使學生處于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思辨的能力。例如:初二物理講到“沸騰與蒸發”一節時,精心設問可按下述程序進行:教師在講臺上放一盞酒精燈,然后舉起一張紙問:這張紙,放到點燃的酒精燈上,會燃燒嗎?“會”?!澳敲?,用紙折成一只盒子放在燈上會不會燃燒?”“當然會”。教師將紙盒里裝滿了水,待紙盒濕透了,倒出水,放到點燃的酒精燈上,結果紙盒沒有燒起來。學生說“這有啥稀奇,紙盒濕掉了當然不會燒起來?!苯處焼?“為什么紙盒濕掉了,就不會燒起來呢?”此時學生已處于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急切等待教師的解答,這時就激起了學生的濃厚的認識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教師這時來講授內容,教學效果必會大大提高。
四、制造學習懸念,誘導學習興趣
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地制造懸念,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一種急于探求的心情,那么就會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滑輪組》一節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滑輪組放在一黑匣中,演示時上端提線,下端線進入盒中,結果出線比進線長得多。此時,一般學生會感到好奇,基礎扎實的學生會想到是省力杠桿并急于想得到證實,因此產生強烈興趣,當盒子打開后,學生又會驚訝,心想這是杠桿嗎?同時渴望得到明確的答復,在這樣的渴求中老師稍加分析會收到明顯效果,起到化冗長的講授為積極的探索的作用,老師講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五、運用語言激勵,提高學生的興趣水平
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在物理學習中,如果學生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若反復多次,學習和愉快的情緒則會建立固定的聯系,也就會形成越學越有興趣,越有興趣就越想學的良性循環,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如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出一些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便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遇到困難時,教師再給予適當的幫助,當學生解決了面臨的問題后,便獲得成功的滿足:在實際教學當中要時時刻刻抓住學生的成功處給予適時鼓勵,如巧妙地運用語言激勵,對一般學生可用:“書寫認真”、“解法巧妙”、“見解獨特”等評價。對已獲成功的基礎較好的學生可進一步用言語刺激:“你還有其他方法嗎?”“你還有更巧的方法嗎?”這樣會使全班興趣高昂,切忌給學生以反復失敗的刺激,這樣才可使興趣持久。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關懷、鼓勵、啟發、教導,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對于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有獨到見解的學生,要當眾給以鼓勵和表彰。對于進步顯著的同學也不要忽視,使盡可能多的同學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懷器重,信任和鼓舞,使學生體驗到思考的歡樂,感受到歡樂和愉快的心境。
六、開展第二課堂科技活動,鞏固學習物理興趣
動動手才能動動腦,開展第二課堂科技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而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學生必定會遇到一些問題,他們自然會開動腦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也會提出更多相關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反過來會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索物理科學的欲望,進一步增強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如:學習噪聲的危害后,可以讓學生考察自己生活環境的音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學習“測量”后,讓學生測出一張紙的厚度;學習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后,讓學生回家試著用家用電表的轉盤轉過的度數來測量用電器的實際功率;學習“密度”一章后,讓學生回家測一測家里的金首飾的密度,判斷一下是否為純金的?還可結合物理教學的內容,發動學生進行一些課外小制作,對初中生來說,可讓他們自己動手制作簡易測力計、桿秤、潛望鏡等,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補充和拓展,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地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為此,教師在實踐中要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以進一步豐富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等,讓第二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學好物理知識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實施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并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就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官林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