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現代藝術普遍追求個性與創新,這與我們現代素質教育的一些理念不謀而合,正確引導學生探究西方現代藝術,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美的理解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高中生顯然已經不是兒童,但是他們有著更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尤其是對自己不了解的陌生領域,高中生的眼界相對寬闊,理解能力較強,更適合作新知識的發現者和研究者。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欣賞教學難于藝術實踐教學,而對于西方現代藝術的欣賞更是難上加難。這也許是因為傳統的再現性作品擁有相對豐富的畫面內容和史料記載,符合學生追求現實意識和經驗的需要,所以課堂教學效果較好。而現代藝術中表現性的作品很多,超出了學生的現實經驗和欣賞習慣。因而使教學陷入了困境。現代繪畫藝術中的表現性作品讓眾多的高中生摸不著頭腦,不明白畫里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意義,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的欣賞水平不高,對于這些“有意味的形式”還不夠深入。
要上好人教版《美術鑒賞》第十三課西方現代藝術這一課要解決以下幾點問題。
一、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學習建議
在教學初期,教師應給學生一些學習建議,比如:一、通過西方現代藝術的代表藝術家來了解西方現代藝術。二、不要讓西方現代藝術中眾多的風格流派成為欣賞的障礙。三、用自己的眼光去看藝術作品,主動發現藝術作品的獨到之處,而不是讓藝術作品看你。讓學生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克服畏難的情緒,幫助學生找到欣賞藝術作品的途徑。由于西方現代藝術與我們的距離確實很大,給出教學建議會讓學生比較容易走進教學內容。
二、教學設計力求直觀,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為了便于直觀的展現西方現代藝術作品,教師可以選擇相對直觀的教學表現方式——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不必繁花似錦,但求明明白白,脈絡清晰。教學設計重點難點突出,課堂的每一個階段要做些什么在課件中體現出來足矣。
在設計西方現代藝術的教學時,首先要從課堂導入入手提起學生對于此課的興趣。比如,從西方現代藝術作品都是富有個性并且具有獨特風格的特點入手,尋找幾位同學做出夸張的表情表達自己的個性,同時說一句代表自己個性的“宣言”。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接下來把課堂教學中主要要解決的問題分成三個大部分進行設計:
第一部分:西方藝術是怎樣向現代轉化的?其動力是什么?
第二部分: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三部分:無止境的形式創新使藝術走到了危險的邊緣
(一)第一部分可以充分讓學生體會西方現代藝術作品的魅力
講解這一部分時,可以讓學生欣賞很多西方現代藝術作品,并與西方的傳統藝術進行比較。比如把傳統繪畫中安格爾所畫的《瓦平松浴女》與現代藝術家塞尚的《大浴女》進行比較,從作品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并發現西方傳統繪畫與現代西方繪畫的諸多不同。在學生進行思考的同時引發出西方藝術是怎樣向現代轉化的?其動力是什么?
(二)本課的重點內容是第二部分,西方現代藝術的眾多流派在這一部分中都有介紹,但是教師不可能在短短的一節課中把所有的流派都細致的介紹一遍,找出其中一些代表作品和代表藝術家進行講解,還可以穿插一些動漫作品增加課堂趣味性,比如《畢加索與公牛》。在欣賞作品之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這些流派的藝術家對世界會有不同的理解?他們都有自己的理論基礎嗎?這些作品中所體現出的形式感是不是和傳統的西方繪畫不一樣?西方現代藝術家們對于傳統都有哪些否定與創新?
在解答了以上問題之后,學生們對西方現代藝術的興趣更濃厚了,這時,適當的安排學生們進行一次動手練習會讓學生們對西方現代藝術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比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一些形狀各異的紙片讓學生進行剪貼,課堂上學生總是會有讓人驚喜的表現,在我的課堂上就出現了“小畢加索”“小梵高”,學生們對于形狀與色彩的把握有時會很新鮮、大膽。
(三)西方現代藝術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以后,也會有一個不知道何去何從的階段。藝術家們還在思考如何走出來,展開新的藝術實踐。
三、課后總結,引發思索
人們將保羅·塞尚稱為“現代藝術之父”,一部西方現代藝術史就是從他開始寫起的。塞尚與前人的區別亦即其革命性的創造,就在于他將西方藝術從宗教與政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不注重“畫什么”,而將“怎樣畫”的課題作為自己創作的主要目的,他追求的是“形式主義”,亦即“為藝術的藝術”。形式主義聽起來空洞無物、沒有意義,但只要知道塞尚的那句名言“要用圓柱體、球體和錐體來描繪對象”,我們就知道塞尚的繪畫帶有幾何學研究性質。他的形式主義并非胡涂亂抹,隨意而為。事實上,從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到風格派、至上主義、構成主義、光輻射主義、光效應藝術、機動藝術等形形色色的抽象藝術,許多現代藝術流派的名稱和內涵都表達的是科學的主題,即使是追求非理性的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藝術也有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即精神分析學和夢幻心理學作為依據。應該說,一部西方現代藝術史就是一部科學主義藝術史。
中學美術教育要引導學生走向真善美,比較而言西方藝術比較注重追求“真”,即對科學的追求,比較注重理性。而東方藝術中對“善”的體現要更深刻更加傾向于對感性認識的描述。東西方認識上的巨大差異是由來已久的,在我們的美術鑒賞課上,教師要把西方現代藝術中的真善美介紹給學生,啟發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個性、善于創新的人。
(作者單位:安徽省懷遠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