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歷來被中學語文教師忽視,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不想寫,也不知寫什么、怎么寫,布置一次作文學生就叫苦連天,“怨聲載道”。二是有些教師覺得在考試中學生之間作文分數拉不開距離,只要不是特別差。所以作文練習次數不要多,只要讓學生知道起碼的寫作技巧和一些經典素材就能應付。三是有的教師作文教學不得法,教條死板,沒有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實際上,作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培養高中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而“寫”在整個語文綜合能力構架中起支柱作用。
更重要的是,寫作技能是未來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技能。我們的作文教學目的,也不是為了培養少數的幾個作家,而是千千萬萬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所需要的并非創造文學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廣泛意義的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和創造能力。葉圣陶也說過: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認識文字,練習寫作,并不是為著給自己一個“讀書人”或者“文學家”的頭銜,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見豐富、更見充實。既然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就有責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學,讓學生像熱愛生活一樣去熱愛作文。
筆者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有一些做法,試圖解決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首先是命制好的作文題。這樣可以讓學生有寫作的欲望,讓學生不再為寫作文而痛苦,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能簡單地去拿別人的題目給學生寫,應該自己去擬新題。這個題目應該能讓學生有話可說,題目的外延和內涵應該直指學生的心靈和生活。命制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自己的學生關心什么、思考什么、了解什么、熟悉什么、興趣是什么等等。這樣命制出的題目必定貼近學生的心理實際、情感實際、思想實際、生活實際,學生面對這樣的題目一定會有寫作的沖動,并且有話可說。這個題目還應該具有引導功能,擔負著對學生的思想、情感、心理、審美等的引導和教育功能。因此,一個好的作文題目就要能使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深化思想認識、陶冶美好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其次是作文訓練的有序性。作文能力的訓練和其他能力的訓練一樣,也是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尊重這個規律,什么年齡段、什么學段該寫什么、該達到什么水準,應有一個科學而系統的安排。教師教學的隨意性和主觀性,勢必導致學生學習的盲目性。那么高三作文教學是否有序可循呢?筆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有序訓練的前提是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而準確的認識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才能依據學生的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規劃。一般而言,整個訓練序列要包括審題立意、文體選擇、材料組織、結構安排、表達技巧、合成演練等內容。老師要根據學生寫作實際,合理編排好訓練進程,并提前告知學生,讓學生了解并接受這一訓練方案,明確地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干什么。這里面每一項具體訓練方案的制定,都至關重要。訓練方案要按學生的需要來設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要讓學生全程參與,自主學習、研討,“有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體驗,才會有濃厚的熱情和積極的思維,才會有身心自由和諧的發展,才會有師生靈魂的碰撞和精神的匯合”(葉瀾主編《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教育科學出版社),才能使教師的學識成功轉化為學生的能力;此外,還要力求每一項具體訓練,都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都能有所突破。如此循序漸進,最終實現“各個擊破”,才能確保學生寫作水平穩步上升。
再次是作文的評改的高效性。作文評改的方式應該多樣化,主要是三種情況:一是教師評改。一次完整的作文結束后,為了既高效又快速地把握學生作文的狀況,教師可借鑒考場作文的評分方式,給學生的習作按照高考的作文評分標準,劃出四類和每類三檔的評分標準。然后教師和學生的每一篇作文打上一個對應的分數,必要時寫上精要的評語。這樣一來,不但教師的勞動負擔減輕了,學生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自己習作的反饋信息。二是自評自改。在限時作文完成之后,學生再次拿到教師的評價后的習作,此時應該進行反思式的修改。在教學中,若能讓學生沉下心來,真正做到思考、凈化,那必然會形成一種升華。學生自評自改式的作文訓練,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本真的回歸。三是同學互評。多元的思想,廣闊的視野,豐富的智慧都是在碰撞中產生的。新課程強調合作學習,這種合作應該是彼此借鑒、促進的合作學習。在作文評價階段,高效的作文評改,同學間的互評互改理應成為作文評改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學生的視角來看待作文,會彌補教師脫離學生現有作文水平的不足,當然同學間的互評互改也要有必要的規范的引導。
四是改變教學手段,提倡“讀、說、寫”一體化教學。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效果要受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教學中學生身心狀態的制約?!倍鴤鹘y的以寫為主要手段的作文教學很明顯沒有考慮到學生寫作時的身心狀態,學生沒有寫作的情趣,訓練效果不明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實,雖說寫作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但體現學生綜合能力(寫作水平)的并不只是靠寫。寫作訓練完全可以從單一的“寫”中走出來,采用“以說代寫”、“以讀促寫”、“讀說寫”并舉的形式,走“讀說寫一體化”的作文教學路子。把學生從單一的寫作訓練中解放出來,其實質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不想寫了,不妨說說、議議、評評、讀讀、想想、玩玩(寫作游戲)。只要老師引導有方,讓學生得到多官能的關照與激勵,學生就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一面,自主地去讀、去說、去寫。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會得到提高,語文整體素養也隨之增強,作文教學的效益乃至整個語文教學的效益也就自然地體現出來了。
最后是要求學生做個人文集。在開學之初,讓學生準備一個裝幀精美的作文本作為自己的個人文集,并且自己可以給文集起一個雅致的名字。學生可以把自己一個階段比較滿意的作品整理到這個文集中,一個學期一本文集。同學之間也可相互傳閱,也可請老師給文集寫序。這樣學生就會有高昂的寫作熱情,而不是把寫作當成一個差事來應付了。我鼓勵學生自己向報刊投稿,告訴他們,“發表”不是目的,投稿本身就是一種提高,并給他們講述一些名作家“屢敗屢戰”的軼事,從而使學生端正心態,又熱情不退。當然,我自己也熱情高漲,不時給報刊寄一些學生作文。幾年來,學生發表在報刊上的文章有100多篇,獲獎30多篇。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蘇霍姆林斯基)在一次關于興趣的民意調查中,兩個班110位學生,100%喜歡語文,95%的學生不害怕作文??梢?,作文教學不是老師頭疼的事,寫作文也不是學生的苦差事。它是智慧的花朵、心靈的表白、創新的舞臺,只要正確引導,必將成為學生生活的必需。
(作者單位:安徽省明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