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童話的基本特點。
2.把握情節,品析人物,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思維力。
3.童話的深刻內涵,使學生認識到應該做敢說真話的人。
【教學時間】45'×1
【教學過程】
一、積累一點文體知識
同學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讀過哪些呢(學生自由回答)?能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說說童話的特點嗎?師生交談。投影展示: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易懂,情節曲折離奇,往往采用擬人的手法。
導入課題。簡介安徒生:屏顯安徒生(1805~1875)19世紀丹麥文學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窮苦,1835年開始寫童話,著名的童話有《丑小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夜鶯》等。他的160余篇童話在近150年中被翻譯成140多種文字,從丹麥傳向世界。
二、整體感知故事
1.了解預習情況。
2.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屏顯
(1)文中提到的新裝有何特性?
(2)學生依據文章情節填空,理清故事脈絡。
皇帝()新裝
騙子()新裝
君臣()新裝
皇帝()新裝
小孩()新裝
讀完文章后,學生自由交流。老師組織全班交流。明確:
(1)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衣服的特性是,能鑒別一個人是否稱職,是否聰明。圍繞這件有奇異特性的衣服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場了。
(2)愛—做—看—穿—揭
首先交代皇帝喜歡穿新裝的怪癖,這是故事的引子;接著寫騙子投其所好,輕而易舉地騙過了皇帝,開始做新裝,這是故事的開端;順著寫皇帝派人去看新裝,大臣、隨員心里明知道沒看見,嘴里卻都不住的夸贊衣服美極了,這是故事的發展;高潮寫皇帝穿上新裝參加游行大典;最后寫一個小男孩揭示出新裝根本不存在,也揭去了皇帝臉上的偽面具。
三、認識品析幾個人物
同學們,你想和文中的人物交朋友嗎?俗話說:“知人知面更要知心。”讓我們來看看誰適合做我們的朋友。
1.屏顯依次登場的人物(騙子先不顯示,放在最后)。
2.皇帝形象品析:請同學用一個詞填空,屏顯
一個()的皇帝
學生自由作答,教師整理引導。如:
細節描寫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第五段皇帝的心理。第27段、29段中的動作細節:轉,扭。托爾斯泰語:“在藝術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精妙的動詞能使筆下的人物鮮活起來。
示例可以填寫的詞:愚蠢、虛偽、昏庸、虛榮、自欺欺人等。
3.老大臣形象品析:
看來皇帝是不適合做朋友的,大臣們呢?
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7-13段,展開想象,揣摩心理。學生練讀后,請兩組同學演讀。教師訪問讀得較好的一位“老大臣”:是如何揣摩心理的,扮演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交流歸納:虛偽、自私。
皇帝和大臣二者有一個共同點:虛偽——就是假,說假話。咱可不交這樣的朋友。文中還有哪些這樣的人?請同學們討論:他們為什么如此虛偽,明明沒看見衣服,非得大力夸獎?
聯系前面所說的衣服特性,教師歸納:怕、私。怕別人說他不稱職,愚蠢;怕因此丟掉已得的私利、私權。
4.由皇帝、群臣的說假話(虛偽)引出小男孩的真。
那有人說真話嗎?小男孩。請一男生讀男孩揭出真相的一句。請同學們想象、揣摩語氣,特別注意男孩是“叫”出來的。說明他是不假思索的,就這一句卻表現了男孩的誠實、天真。小男孩為何能說真話呢?
師生交流:無私無畏?!耙皇て鹎永恕币痪湔嬖捯隽艘黄嬖?。
這種人才是我們該交的朋友。
四、明白一個道理
請同學用幾句話評價以上兩種人的表現,表明自己的態度。教師引導:
希望同學們能像作者筆下的小男孩一樣保持天真、勇敢無畏的說真話,展現真我風采。
五、總結
積累了一點文體知識;讀了一個童話故事;認識了一些人;懂得了一個道理。
六、屏顯騙子的圖片從屏幕右下角蹦著出來了。教師:還有兩個騙子我們沒有認識呢?請同學們課下再讀課文,談談對兩個騙子的看法。
板書設計:教師適時板書
(作者單位:山東省章丘市辛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