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法,拍攝法,運動生物力學等方法,提出用“水平速度轉換垂直速度”的指標。同時提出起跳過程中的重心提升角度指標,并對這一指標的定義應用做出研究,為改善陳亞玲起跳技術指標,從而提高成績。
【關鍵詞】陳亞玲 跳遠 起跳技術 評定指標
1研究對象方法
1.1 研究對象是我省田徑女子跳遠優秀運動員陳亞玲(全國冠軍,個人最好成績6.62米)。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通過高校資源,網絡獲得相關信息資料。
1.2.2 專家訪談法,就陳亞玲跳遠起跳技術的后十步水平速度,起跳角度,垂直速度等與其主教練馬明貴進行了深入探討。
1.2.3 拍攝法:利用賽前高強度訓練,采用高速數碼機現場拍攝,拍攝時主光軸對準起跳板后側60cm處,垂直于運動員的運動平面,并對整個起跳過程進行了定點、定焦的拍攝,后十步進行手動計時。
1.2.4 拍攝后,做生物力學分析,分析采用我校力學實驗室目前較先進的儀器,結果、數據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2結果與分析
2.1 起跳過程中速度評定
2.1.1 身體中心的速度變化特征,是在跳遠起跳過程中,運動員起跳腳離地瞬間身體重心的垂直速度大小,是影響騰起腳和騰空時間的關鍵因素。從力學分析,垂直速度越大,騰起腳和騰空時間就越大,因而在起跳過程中,垂直速度的產生與變化取決于水平速度的變化和蹬伸過程中起跳腿蹬伸力量變化的情況。與著地時的重心垂直向下的速度在一起,垂直向下速度在起跳階段通過肌肉回彈(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所產生的部分速度,因此可以評定“水平速度轉化=騰起時垂直速度”水平速度的損失,評價起跳技術。
本文分析表明,如果沒有水平速度損失,垂直速度的獲得則失去了前提,因此同等狀況下,水平速度損失的越少,說明起跳效果越好。
從陳亞玲的起跳技術結果分析看,無論是水平速度下降的快慢,還是著地至最大緩沖時段支撐,從水平速度的損失來看,與世界優秀跳遠運動員相差不大。
3結論與建議
3.1 垂直速度的獲得最終取決于水平速度的轉換,起跳腿主動蹬伸所產生的垂直速度,肌肉回彈所產生的速度。所以對陳亞玲這樣高水平的女子跳遠運動員,用“水平速度轉換垂直速度”這樣的起跳評價指標更有針對性,準確性。建議陳亞玲要進一步提高上板的水平速度,因此在訓練中應以提高速度素質為訓練重點。重視穩定性和準確性訓練,這樣才能成為世界級優秀女子跳遠運動員。
【參考文獻】
[1] 孫松珍. 助跑速度與跳遠成績相關性研究[d]. 許昌學院,2008.03.
[2] 田麥久 等. 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27-33.
[3] 李鴻江. 田徑[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3-216.
(作者單位:安徽電氣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