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生普遍覺得難學,物理教師也覺得難教。因此有“物理難學,物理難教”之說。初中學生學習物理時遇到的種種困難,有來自于學生自身心理,認知水平,生活經驗,思維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因素,也有來自于物理教師的心理因素。特別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物理教師,更要有一顆童心。
一、一次意想不到的實驗引起的思考
八年級物理引言第一節課:《奇妙的物理現象》教學中,課后安排了兩個實驗。“做一做”(任做其中的一個),把觀察到現象記下來。1.將雞蛋放入清水中,觀察現象,將鹽慢慢放入水中結果如何?2.將玻璃杯裝入等體積的水和色拉油,觀察現象,再將蠟塊放入觀察蠟塊處于什么位置?本以為學生不會做的太好,第二天作業上來一看,大吃一驚。富有想象推理的:“鹽水把雞蛋浮起來了,海里對物體浮力強大”。調皮的:“用手雞蛋按下去,松手又上來了”。驚奇的:“天啦!油是油水是水”。思索地:“為什么蠟塊在水和油的中間?”圖畫表示的:畫中油是黃色,葡萄是紫色,很美。我專門對實驗進行了總結,表揚回答優秀的同學,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這次實驗給我的啟發很大。八年級學生初涉物理,初步感受物理現象的奇妙,激發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學時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活動,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需要教師熱心地幫助、鼓勵,幫助學生初步體驗觀察的方法,能根據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提出簡單的科學問題。只有長期的、不斷地精心呵護學生動手的積極性,感受物理與生活的關系,才能使學生喜愛物理,并學會動手做實驗,為今后學好物理這門學科打下良好的基礎。從那以后,我經常和學生一起在課外做一些小實驗,和他們閑聊、談游戲、談物理、談學習、談人生。學習任務完成都很好,師生關系也融洽,有一學生競稱我叫“老大”。
二、物理教師的童心不可泯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推崇“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所謂的師道尊嚴一直是教師的精神枷鎖。好像老師就是那種戴眼鏡、拿教鞭、高高站在講臺上的老學究,新思想、新潮流都和老師絕緣。做老師的人經常一副師長的模樣,希望讓學生把他看作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這個做法的效果適得其反,在師生間筑起一道互不理解的高墻:教師不理解學生,學生也不理解教師。教師意識到學生不理解,就會生氣;教師生起這種氣來,學生就往往無法擺脫。正是這種讓學生望而生畏的愛,無形間拉開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所以,我們常常聽到老師抱怨:“現在的學生怎么了?”“和學生之間有代溝了,看不懂他們了。”其實,靜下來想想,我們也只不過比他們大了幾歲,或許是同齡人。外行人都說當老師好,和學生在一起永遠不老、很單純,身在其中的我們卻體會不到,而且還硬生生地在學生和我們之間挖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做了多年物理教師,我們也許對教材已經是熟讀成誦。多年來,物理教師也有了適合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似乎信手拈來、得心應手。但是,我們的學生已經變了,他們的思想、知識面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突飛猛進的社會。“三尺講臺,一根粉筆染雙鬢。”時光的流逝磨平了物理教師的棱角,也風化了物理教師的好奇心。物理教師常常憑借豐富的經驗、廣泛的涉獵以及完善的表達,在解答學生的問題時,往往會十分“圓潤”,但其實并未真正解決問題。常因學生亂動實驗器材而煩躁、回答問題不全面而“高要求”地批評、學生好奇不作邊際的提問而嘰笑。學生出于對物理教師的崇拜,在這種似是而非的回答面前,往往中止了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一些頗有價值的問題就此被束之高閣。因此,物理教師一定要尊重并認真思考學生的行為。做一個童心未泯的智者,做一個富有好奇心的樂教者,收獲孩子們的笑,收獲自己不老的青春。這正是當前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追求的境界。
三、呵護童心,做學生心中的“老頑童”
在讀《給物理教師的101條建議》的時候,讀到其中一條建議叫‘永遠保持你的童心’,因為成年人習慣于抑制和隱藏自己的感情,用表面的言談舉止遮掩真情實感。如果一名物理教師也這樣,必然會把這些習慣帶到工作中去,顯得矯揉造作,虛情假意。每個物理教師保持自己的童心,或者追求已經逝去的童心,并不是可笑的事。物理教師需要有兒童的天真與真誠,因為師生之情是人間最圣潔的感情。許多有成就的教育工作者莫不珍重童心的力量。
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是物理教師能擁有一顆童心的法寶。著名特級物理教師李鎮西就是一位很有童心的老師,他跟孩子們一起捉迷藏,一起“丟手巾”,一起打水仗,一起手抄報;他邀請學生帶上東西一起去郊游;他與學生在沙灘“斗雞”……李老師說,“如果你的學生在課間談起馬拉多納便眉飛色舞,那么你最好關心一下電視臺的足球賽轉播;也許你對港臺流行歌曲并不感興趣,但你的學生對此如癡如狂,那么你也不防多少聽聽劉德華、張學友;也許你并不愛看武俠小說,但你的學生有時連上課時都偷偷地讀金庸、梁羽生,那么你也不防硬著頭皮讀讀《鹿鼎記》《倚天屠龍記》……這絕不是一味地遷就學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孩子們把你當作他們的朋友,這時學生對你有一種親近感,學生尊敬你,佩服你,在以后的教學中會聽從你的教誨。
為了有效地對待學生,物理教師必須考慮:“如果我是這個學生,那么,我將做些什么?我為什么這樣做?”放下架子,蹲下身來,和學生互換一下角色,為一個成功活動和學生一起吶喊,為一名同學回答問題和學生一起歡呼,可以在學習音調時和同學一起唱《青藏高原》,為光的色散實驗而詫異。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寓教于樂,何樂而不為?相信用不了多久,物理課上你就是學生無所不知的師長,像劉炳升教授那樣壇壇罐罐做實驗時你是他們天真無邪的玩伴。那時候,你就不會感慨地說“當老師當得更年期提前了”。為了學生,更為了做一名合格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保留你的童心,做學生心中永遠的“老頑童”吧!
其實最重要的,那就是有童心的物理老師才會真正受到學生的歡迎!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云縣伊山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