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從中職學校開設《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重要性、實用性角度出發,從一名中職普通計算機專業教師的角度介紹了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中的一點教學經驗、思想和方法。在課程中如何發揮現代教學手段,尤其針對本課程實踐操作性強和中職學生學習內驅力較弱的特點,在教學中靈活使用實踐教學法。并突出應用特色,強化實踐環節,以求理論學習與提高技能相結合等方面進行的一些總結和探討。
【關鍵詞】課程特點實踐教學法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運用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是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和實用性很強的課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這門課主要讓學生們了解組成計算機的各個部件的名稱、性能、工作原理。重點掌握計算機各硬件的拆裝、BIOS的設置、操作系統及其他應用軟件的安裝、調試和使用,以及計算機軟硬件的常見故障的分析、判斷和解決。學生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可以掌握計算機的組裝、維護和維修的基本技能,同時能跟上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適應本行業相應崗位的需要。
但由于目前的中職學生學習內驅性不強,遇到困難容易退縮,加之傳統的教學方法只能紙上談兵,僅死板地要求在課程中記住一大堆的性能和參數,并且實踐動手的機會很有限,這樣學生們在學習起來就失去了原有的動力和興趣。如何改變現狀使學生能更好的適應這個課程?筆者認為,只有改變教學方法,探索出更適應于本行業發展的現代教學方式,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
一、實踐教學及實現的幾種方法
所謂實踐教學,是指在教學中緊密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除了要向學生系統地講授理論知識外,還必須緊緊抓住應用性的特點,突出應用特色,強化實踐環節,以求理論學習與提高技能相結合。在實踐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和項目教學三種方法。
案例教學法一般是教師事先收集一些典型、精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結合具體篇章的基礎理論,誘導啟發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總結出自己的看法、觀點。運用案例教學,可將理論闡述得更透徹、更具體,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
模擬教學法也是實踐教學法之一。這種教學法一般是在講授過基礎理論之后,為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組織學生對某一現實行為的模仿。模擬教學一般包括創意、設計、組織實施和考評幾個步驟。模擬教學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實踐性,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有利于對教師能力和水平的檢驗和提高。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作為教師的任務就是鼓勵他們的積極性,有計劃地把一個或多個完整的項目分步驟的教給學生。應當采取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和因人而異的方法,及時給予指導。
二、實踐教學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這門課主要讓學生們了解組成計算機的各個部件的名稱、性能、工作原理。重點掌握計算機各硬件的拆裝、BIOS的設置、操作系統及其他應用軟件的安裝、調試和使用,以及計算機軟硬件的常見故障的分析、判斷和解決。因此我認為這門課可被分為三個大部分進行講授,一是計算機各硬件的理論學習。二是計算機軟硬件的安裝及調試。三是計算機常見故障的分析及排除。以上三大部分內容可分別對應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三種方法進行教學。
(一)模擬教學法在計算機各硬件的理論學習教學中的運用:
計算機中各硬件的理論學習,往往是課程一開始就要介紹到的內容,也是學習整個課程的最基礎知識。此部分主要是理論學習,學生在了解計算機各硬件的名稱外,還要求了解各硬件的性能指標及基本工作原理。在學習完成后,學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外,還要有很強的實踐能力,要能了解當前的硬件市場動態結合,利用學到的硬件知識配置出目前市場主流的計算機。因此在這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正好可以使用模擬教學法,在有基礎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并進行實踐方案的設計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更好地將理論聯系實際。在計算機硬件理論的學習過程中由于理論知識多,剛開始學生還感新奇有趣,但越聽越糊涂,到后來是耐著性子也難以堅持下去,上課就說話、開小差、或干其它事,學習效果不能保證。為了使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首先我在講解這部分內容前提出一個本章節測試和評價的方案,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生也可把自己所在的小組定義為自己組建的“公司”,在學習完成后各小組能夠通過所學硬件理論知識配制出一到兩臺不同功能和用途的計算機。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把各種硬件實物帶到課堂,讓課本上的內容看得見摸得著,同時搜集當前最新的硬件產品和技術,利用課件加以介紹。在各硬件內容介紹完畢后,就要求各小組完成在講解之初提出的那個方案,在完成的過程中各小組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當前計算機硬件市場,主動的去學習和了解當前主流硬件的價格及性能參數,進一步的理解本章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使其能夠學以致用。最后各小組把完成的內容做成PPT的形式在課堂上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在這整個過程中老師起初是講解書本上的必要知識點,而后就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法經過一步步的完善提高,經過幾屆學生的教學實踐,證明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可使原本學習積極性就比較高的學生帶動組內其他學生,相互合作進行學習。并最終能達到理論聯系實際,更好的完成本章節所要達到的學習效果。
(二)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軟硬件的安裝及調試教學中的運用:
計算機軟硬件的安裝及調試是這門課學生真正動手實踐的開始,這部分內容首先是讓學生能獨立的安裝好計算機的硬件系統,而后再安裝系統軟件和各種應用軟件,并對整個系統進行調試。這部分內容主要以動手為主,學生們在學習起來積極性也比較高,但由于是初學者在動手安裝過程中很容易造成硬件的損壞。所以在本章的教學中我采用項目教學法,把一個完整的安裝分成各個小項,讓學生一項一項完成,最后能夠自己獨立完成整個安裝過程。例如在介紹計算機硬件的安裝中,我把這部分內容分為主板的安裝、主機箱的安裝、各種外接設備卡的安裝、數據線和電源線的安裝、其他外接設備的安裝及加電檢測六個部分分別進行介紹。在講解中采用先由老師講解安裝的注意事項及安裝方法,再由老師動手安裝讓學生觀看,最后由學生分小組動手安裝。每一小項在學生動手安裝完成后首先要有安裝本人和小組組長進行檢查,而后由實驗教師進行檢查,各小組檢查完畢后在進行下一項目的介紹,以此類推最后完成加電檢測及整個安裝過程。這種方法在實踐教學中不但可以保證實驗設備的完好性和學生動手操作的正確率。還可把一個困難復雜的內容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教授給學生,同時可以對學生在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的組裝和調試。
(三)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常見故障的分析及排除教學中的運用:
計算機常見故障的分析及排除,是在學生們在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硬件的基礎理論及軟硬件安裝熟練后要求學生掌握的技術。由于導致計算機出現故障的各種原因很多,不確定性因素較強。所以在本章節的介紹中首先要講解引起軟硬件故障的常見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使學生對引起計算機故障的原因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而后在實訓中通過先介紹、分析典型的案例,并利用多媒體教學器材,對各種經典的案例進行詳細的講解。而后在實驗室中模擬一些典型的常見開關機故障、硬件故障及軟件的維護等,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己進行排除,從而鍛煉學生的自我分析問題、判斷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機常見故障的分析及排除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計算機的故障種類太多,想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把所有的計算機軟硬件故障都介紹清楚是不現實的,所以如何能使學生在學習完本章節內容后能自己獨立的去分析、判斷故障出現的原因,是最為關鍵的。先介紹軟硬件故障可能出現的原因,在利用案例教學法,通過講解典型故障的分析及排除后在設計典型故障讓學生自己動手來做,這時已經有了以上詳細的分析,學生只要按照這些方法一步一步的進行排除,加上老師積極的啟發和引導,就能使學生綜合的運用所學的知識積極的獨立思考,大膽地探索。
三、總結
教學實踐表明,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中合理、有效的去運用以上幾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使原來書本中枯燥的內容變的直觀生動,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不但能做還知道為什么這樣做,并且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及探索創新能力,最終使學生能更貼近當前IT市場的需要,真正能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 徐魯雄.《改革計算機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推進素質教育》,計算機教育,2006.
[2] 張世偉.《淺談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的教學模式》,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7.
[3] 周蘇.《專業課程教學測評的創新實踐》,計算機教育,2008.
[4] 劉培強.《實踐教學的幾種方法》,2008.
[5] 柳青,鄭耀濤.《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學習指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中科院合肥科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