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過后,教師和學生往往會有這樣的一些埋怨熱點問題沒有考到,或是熱點問題考的角度太深太難,或是考得太基礎,是在考死記硬背。對于師生的這些困惑和牢騷,應該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是熱點有限,而命題切入點無限。我們抓得到熱點問題卻抓不到命題角度,抓到了命題角度卻抓不到答案要點。二是現在的高考其實是以能力立意、素質立意為主。學生的能力和學科素養上不去,不可能考得到好分數。
在熱點專題的學習中,往往有這樣的誤區:一是問題弄得很深很專業,夸張地說,比專業學者研究得還深還寬,學生們理解不了只有去背去記。二是像做“八股文”似的對這些熱點問題分別進行經濟學思考、哲學思考、政治學思考,每個熱點專題都是如此。三是熱點專題的教學方式仍然以老師講授為主,同學們被動地聽課,聽完后就做題練習,仍然沒有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其中,同學們的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積極、主動、有效的培養和提高。四是抓不住問題的本質,學完了一個專題,同學們不知道這個熱點問題究竟是什么,學習后我們要知道什么獲得什么。
要想熱點問題的復習有實效,高考后不再有困惑和牢騷,首要的是弄清學習熱點與培養能力的關系。高考考能力,高考試題的能力立意主要是通過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地對熱點問題的考查體現出來的。熱點問題既是命題者考查考生的手段,也是我們備考的手段。因此,在備考過程中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熱點問題。
高考所要考查的能力即在“考綱”中所表述的即“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和“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這四種能力更有助于檢測考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這個思維過程能比較好地反映考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可以這樣說:高考考能力,主要是考學習能力。即選擇、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是否具有學習的潛能。同時也告訴我們,文科綜合的考核目標與能力要求的變化表明高考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的堅定方向。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備考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培養能力,特別是學習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習熱點專題是目標更是手段,學習熱點專題的目標不應該停留在學習時政知識的層面,而應該重點培養自己的能力。應該把熱點的學習當作一個過程,當作培養自己主動學習的態度。積極訓練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積淀自己的學科素養的一個要素、一個環節。
從學習時政的目標來說,要明確三點:一是擴大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主要是豐富自己的時政知識、實際知識,并能結合書本知識和時政知識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網絡;二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積極訓練和提高學習能力;三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時事熱點的學習過程中,要投入情感,引起自己深層次的思考,努力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為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情感培養過程,積極的情感有助于認知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習效果。
從學習時事的途徑來說,特別要培養自己的敏銳性,學習書本理論時能主動聯系有關實際問題,并應用書本知識進行分析思考。遇到實際問題加深理解書本理論,從實際問題中推導出理論和原理,要善于圍繞實際問題編制虛擬情景,根據理論和原理的要求,提出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綜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決方案。這樣一個學習過程,就是一個扎實地培養學習能力的過程,是一個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的過程。
在知識層面,歸納時政問題的來龍去脈的基本線索,形成幾個基本點,便于記憶和掌握。建構知識體系,特別是在學習一個時政熱點專題后,把時政知識和課文知識融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的主題建立一個新的開放性的知識體系,這有助于在思考同類時政熱點問題時有效地調動和運用知識,有助于活化學生思維,給我們提供更多思考問題的視角,因為一個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既是知識的再化,也是思維方法的運用。
在能力層面,要歸納思考時政問題的視角和基本思路,同時探究新的可能的視角,不一定面面俱到,貴在有所思,有所想,貴在有新的思考,思維活躍。
在思想層面,要理解和領悟黨和國家的意志和主張,用主流觀點不斷充實自己,改造自己,武裝自己,使自己的思想有活力,精神面貌健康向上,學習有動力,生活有朝氣,并逐步培養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品質。
(作者單位:安徽省天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