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課堂教學則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主戰(zhàn)場。在英語教學中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英語教學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F在新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這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實踐空間,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我們學校一直都在倡導這種教學模式。在教授長的閱讀型課文時,我們總會下達一道道的任務,由學生來解決,他們可以應用所學的知識來你問我答,幫助解疑。通過一輪輪的討論與學習,不僅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課文,同時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自己的實踐與嘗試,我覺得任務型的教學的確是益處多多,不僅對學生有促進作用,對教師的教學也帶來許多方便。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什么呢?
一、盡早布置任務,學生明確目標
許多教師抱怨現在的課文長,一節(jié)課下來有時完不成教學任務,我覺得我們在讓學生準備的時間上可以提早些。像剛剛我教了Under the sea這篇課文,該文長,并且句子復雜難懂,我就在未教前的周末布置了一個任務:由于下周教海底世界這篇文章,這個周末回家借一下《海底總動員》這個帶子看,了解一下海底的情況。這個任務學生當然很樂于完成,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海底環(huán)境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講授時就輕松而快速多了。當然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就布置任務也是同一個道理。例如在教賓語從句時,一上課就布置任務,要學會劃分句子結構和連接賓語從句。當然在開始學習教學內容之前,學生是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來完成這個任務的,因而學生就必須通過學習有關知識來獲得能力,這樣,學生帶著任務來學習,注意力集中了,范圍縮小了,在學習中不斷獲得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能力,直至最終完成任務。這個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過程。
二、任務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我們所設計的任務對學生來說,應該具有實際意義,貼進他們的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使學生樂于參與,而不是空洞的,高調的說教,學生毫無興趣的。有一個單元教如何使用電腦和上網,在教完單詞后,我得知學生們下面有節(jié)電腦課,我就有了個主意:我告訴他們因為老師沒空,所以讓學生們幫老師一個忙,幫我上網找一下如何應付小孩的咳嗽問題,因為老師的小孩有些咳嗽。學生們一聽到幫老師的忙,美死了,個個爭先恐后要幫忙。但老師還有個要求,幫老師過后,你們必須用英文寫出如何幫助老師找到資料的,當然你們可以運用我們剛剛學到的單詞。毫無疑問,在教授課文時,學生幾乎是個個熟練每個步驟。我們僅僅利用上機這樣一個極為簡單但又極為真實,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條件,就取得極為有效的效果。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這種例子是數不勝數的,我們通過實際的操作,例如打電話、問路、看病、買東西等一些實際的活動,開展交互式、合作式學習,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他們興趣倍增,掌握牢固。實踐證明,在這種更貼近生活,更真實自然的任務型交際活動中學習英語,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更容易理解語言的意義,掌握語言技能,幫助他們盡快地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使用英語。
三、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參與并體驗成功
每一個做教師的都知道,我們的學生不可能個個都是出類拔萃,每一個老師也都有思想準備教各種各樣的學生。因而我們在設計任務的時候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任務的真實性,我們還要考慮任務的難度。過易,學生達不到學習和訓練的目的;過難,容易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我們現在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們要兼顧其他的學生,讓大部分的學生完成學業(yè)。這就要求我們在相同的材料下,給予不同的要求;或者是在不同的材料下,給予相同的要求;或者可以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相輔相成,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共同完成任務。我們在設計任務時,要從實際出發(fā),使學生既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又能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
在初一和初二階段,我們經常要學生根據課文表演,這時我們對學生的要求就不可能一致了,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我們鼓勵他們要脫離書本,根據語境,表演、改編、拓展課文,表演時還要注意表情;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我們要求他們脫離書本,根據語境,表演、改編課文;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我們僅要求他們能背誦表演,甚至有的學生能流利的朗讀表演就很不錯了。到了初三階段,這個不同要求就更明顯了,我們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對學生的任務下達就更顯區(qū)別化。我們只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學習的熱誠能始終保持。
四、教師要轉變觀念和角色,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主導著課堂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知識。但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僅僅是一種媒介,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以我們教師首先必須擯棄自己是教學活動的主宰者的觀念,要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民主的、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來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英語。我們在課堂活動中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并且組織和控制好課堂的紀律,而給予學生更多的活動空間,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討論、合作,自己去領受,理解,而不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知識。我們要給學生足夠的實踐時間和機會,讓他們相互啟發(fā)、相互交流,憑自己的能力與摸索來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任務型教學從新課程的精神出發(fā),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突出實踐性和體驗性原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心底愛學習,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特征。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官林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