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近幾年來,多媒體教學被廣泛地引入課堂教學,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情境化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一個良好情境的創(chuàng)設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情境化 歷史教學 能力培養(yǎng)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教學改革的深入,大量教學新觀念不斷地涌現(xiàn):小組合作、民主教學、自主學習……這些對我們教師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沖擊。情境教學就是之一,在我們的歷史教學中,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從教學需要出發(fā),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歷史氛圍,將歷史復原,寓“教”于“情”于“境”,改變以往人們對歷史課就是“說死人的事給活人聽”的看法。讓學生的歷史學習活動成為一個主動索取的過程。
一、情境設計的意義
1.在情境中誘發(fā)動機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主體是學生,只有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吸收和內(nèi)化,才能真正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據(jù)此,在歷史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能使學生感到“易”、“趣”“活”,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變成具有吸引力的有趣的活動,打開學生的心扉,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學會”變成“會學”。
2.在情境中豐富感受
情境教學法是按照教學要求,設計一個情境使學生感同深受,從中學習知識,激發(fā)興趣,開拓思維,發(fā)展能力。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是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情境,組織學生觀看評議這一歷史問題解決的模擬過程,從而達到對教材內(nèi)容熟練掌握并深入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八年級上冊有關“西安事變”一課的講授過程中,可讓學生先觀看電影《西安事變》的片段,再組織學生討論中共應采取怎樣的措施來應對。在此,教師可補充一些有關當時中國社會各階層的政治傾向的資料。這樣的一個過程就生成了教師“言有盡”,學生“意無窮”,教學雙方互動的意識境域,豐富了學生的感受。
3.在情境中陶冶情感
歷史學科的綜合性特點,以及其豐富、生動的內(nèi)容決定了它在陶冶學生情感方面將起到巨大作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情境,把學生引入其中,激發(fā)他們豐富的想象,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陶冶他們的心靈,取得學知、悟道、審美的和諧統(tǒng)一。
例如,在講到《甲午戰(zhàn)爭》中的黃海大戰(zhàn)時,教師可以用飽和深情的語言向學生描繪“志遠號”被日艦魚雷擊中后,鄧世昌與全體將士落水,鄧世昌拒絕了別人遞給他的救生圈,其愛犬咬住他的發(fā)辮欲救出主人,但鄧世昌決心以身殉國,并將愛犬按人水中,自己帶著滿腔的悲憤和遺憾一同沉沒在驚濤駭浪中。讓學生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幕,感受先烈們?yōu)閲I身的無畏精神。
4.在情境中拓展視野
情境教學所追求的不僅僅是審美的樂趣,在此過程中更要注重感覺的訓練、直覺的培養(yǎng)、才能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先設計為達到教學目的的情境,設下懸念,引導他們?nèi)フJ識問題的根本,發(fā)現(xiàn)未知。我們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他們?nèi)ヌ剿鳉v史背后的故事,開拓他們的視野,激發(fā)他們學習歷史的快樂之心。
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有關希特勒上臺的內(nèi)容時,我向學生展示了大量希特勒上臺前的一些活動圖片。學生在仔細觀看了這些圖片后,便開始討論希特勒為什么能在德國得到許多人的支持,成為國家元首。這一觀看和討論的過程,無疑使學生跳出了課本,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感受,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分析能力。
二、情境教學在歷史課堂中的具體實施
情境教學可以運用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情境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教學策略,除了課堂教學主體之外,以下環(huán)節(jié)也均可體現(xiàn)情境設計的思想和手段。
1.情境化的導入
從生理學角度看,一堂課的開始,學生廣泛存在著一種對未知的渴望,這種渴望情緒既猛烈又短暫,教師應捉住這一良好的契機,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喚起求知欲望。所以,新鮮性、好奇性的導入將起到關鍵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學生相對陌生的認知領域,如能通過情境設計,拉近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將會對教學內(nèi)容的推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對于原始社會的歷史,學生的感覺是遙遠而陌生的,教師可通過設計一段情境化的導入語,拉近學生與這段歷史的距離?!昂芫煤芫靡郧埃诂F(xiàn)在的北京周口店附近,樹木叢生雜草遍地,生活在這里的是一群中國的原始居民。他們穿著用樹葉縫制的衣服,幾位愛美的女士還戴著用磨得很光滑的貝殼做成的項鏈。他們居住在一個山洞里,早晨的時候一起出去采野果,打獵,回到洞里一起分享勞動果實”。這段描繪北京山頂洞人生活狀況的導入語一下就拉近了學生與這段遙遠歷史的距離,抓住了學生的心。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音樂、畫面等許多直觀手段來導入,為學生與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2.情境化的板書設計
漂亮的板書不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和框架,理清歷史線索,也能在視覺上造成沖擊,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以便日后的信息提取。歷史老師在講授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如果能參考理科建模的形式,將文字內(nèi)容轉化為圖表、坐標的形式,必然也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21課中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的內(nèi)容時,不妨畫一張這樣的圖表,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nèi)容。

注:①歐洲大陸霸權;②西亞和巴爾干
這張圖表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主要帝國主義之間的關系清晰地展示給了學生,不僅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了直觀的了解,而且更容易掌握。
3.情境化的訓練與練習
學生厭惡題海戰(zhàn)術,枯燥的試題和作業(yè)很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如果我們能把訓練和作業(yè)設計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回答問題,在學生能力的提高上勢必會取得明顯效果。
例如,在完成了八年級上冊《血肉筑長城》一課的學習內(nèi)容后,我安排學生完成一份作業(yè):《給日本中學生的一封信》。要求學生分組收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一些資料,了解1946-1947年中國軍事法庭和1946-1948年遠東軍事法庭對日本戰(zhàn)犯的審判,以及現(xiàn)在日本右翼分子在歷史教科書中對南京大屠殺的歪曲敘述。隨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各組交流、擬寫草稿,最后與本組成員共同完成信件。
通過這一活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及能力得到培養(yǎng),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憎惡、痛恨戰(zhàn)爭,熱愛、維護和平的思想感情及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感。
情境化教學體現(xiàn)了新課改提倡“以人為本”的理念。歷史學科本身又是具有情境性的,只有在豐富的情境中,知識才能不斷地被更好地運用和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其多角度思考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新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