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想】
“美”,學生有所了解;“美學”,學生可能知之甚少?!墩劽馈纷鳛橐徊恐匾拿缹W著作,因其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是普及學生美學知識的好讀物。
本教學設計,立足于“導”,注重于“趣”,旨在于引導學生“讀”,并讀之以法。其中的“趣”,既指《談美》著作中有趣的舉例,也指學生對生活中因解釋不清的美學現象而產生的閱讀欲望。其中的“法”指在導讀的過程中,由教師示范、學生歸納并學會運用的讀書方法,如“做摘要”、“作批注”、“制卡片”、“寫心得”等。
其教學的總體思路是:一、《談美》寫什么,整體把握,明確主要觀點;二、為什么要讀它,談意義,勾起閱讀期待;三、怎樣去讀,學會運用閱讀方法。
【教學目標】
1.了解《談美》的寫作背景,整體把握該書中的主要的美學觀點;
2.通過書中的舉例,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閱讀這本美學著作的意義,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3.給予學生以讀書方法上的指導。
【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閱讀《談美》的興趣。
【教學時數】一教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多媒體顯示:犀利哥(同時播放《犀利哥之歌》)
提問:試從審美的角度談談你對犀利哥現象的看法。(說明:犀利哥,網絡紅人,學生知道甚多,此問題容易讓學生興奮,網友熱評中許多是關于他的與“美”相關的話題,此環節是熱身,激發學生對美及美學的興趣,也為課中導讀之后的討論埋下伏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之人,古已有之?!懊馈笔且粋€古老的話題,而“美學”在中國,卻是一個年輕的學科,作為中國現代美學的開創者——朱光潛,他畢生編譯了眾多的美學著作。這節課,我們將對《談美》這部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美學著作進行導讀。
多媒體顯示:“美”,朱光潛簡介,《談美》。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90年生涯的大部分都貢獻給了中國美學事業,晚年時被尊稱為“美學老人”。主要編著有《文藝心理學》、《悲劇心理學》、《談美》、《詩論》、《談文學》、《克羅齊哲學述評》、《西方美學史》、《美學批判論文集》、《談美書簡》、《美學拾穗集》等。譯著有《歌德談話錄》、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萊辛的《拉奧孔》、黑格爾的《美學》、克羅齊的《美學》、維柯的《新科學》等。
二、整體把握,明確主要觀點
(一)提問:《談美》是一本什么樣的書?教材中介紹了哪些主要的美學內容?
要求:閱讀教材中“名著導讀”《談美》中的“背景介紹”、“作品導讀”部分。
(說明:“名著導讀”目標雖指向學生課外閱讀名著,但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也要充分利用,此環節主要是“信息篩選”與“內容歸納”。)
明確:1.《談美》寫于1932年,由開明書店出版。在此之前,他寫過一本《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在青年中反響很大,但這本書主要談人生修養,還沒有充分表現朱光潛的美學思想。于是,朱光潛以“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為副標題,寫了這本《談美》,作為《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該書和另一本專著《文藝心理學》有關聯,也可以說是《文藝心理學》的縮寫本。
2.美感的培養,如何培養美感,審美活動中常常遇到的現象和規律,“人生藝術化”。
(二)教師以多媒體顯示“目錄”、“摘要”及“批注”。
【目錄】
開場話
第一談 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第二談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三談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第四談 希臘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
第五談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第六談 “靈魂在杰作中冒險”
第七談 “情人眼底出西施”
第八談 “依樣畫葫蘆”
第九談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第十談 空中樓閣
第十一談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第十二談 “從心所欲,不逾矩”
第十三談 “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
第十四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第十五談 “慢慢走,欣賞啊!”
【摘要】
開場話 凈化 美化
第一談 實用的 科學的 美感的
第二談 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第三談 宇宙的人情化
第四談 美感與快感
第五談 美感與聯想
第六談 考證、批評與欣賞
第七談 美與自然
第八談 寫實主義與理想主義錯誤
第九談 藝術與游戲
第十談 創造與想象
第十一談 創造與情感
第十二談 創造與格律
第十三談 創造與模仿
第十四談 天才與靈感
第十五談 人生藝術化
【批注】
第一談至第六談關于美感的討論
第七談至第十四談進一步討論美的本身、藝術的創造與欣賞
第十五談討論藝術和人生的關系
(三)師生互動,明確本文主要觀點。
師生通過對話,共同明確(板書):
美感審美活動人生與藝術
(四)師生共同小結本環節的讀書方法:讀書可先瀏覽目錄,在讀的過程中做些批注,讀完某章某節后,將其要點作些摘錄。
三、討論探究,明確閱讀意義
教師談話:
有一位高一新生,這樣描述她對名著的感覺:“名著都是一座座冰山——藏在水下的是八分之七,露出的是八分之一……”老師認為,如果我們不去讀名著,豈不是連那八分之一都茫然無知了嗎?
有人說,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而老師則認為,發現美,需要培養一種美感,歷練出一種審美的眼光。閱讀《談美》,將會讓我們獲得這種美感和審美的眼光。
下面是老師從《談美》這本書中摘錄的內容片段和例子,制成了卡片(“卡片”內容大致囊括了《談美》中主要美學觀點,同時也是給學生“制卡片”作示范),供同學們閱讀、討論。
(一)1.出示卡片1(多媒體顯示,下同)
許多轟轟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過去了,許多轟轟烈烈的成功和失敗也都過去了,只有藝術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數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東南飛》的作者還能在我們心里點燃很強烈的火焰,雖然在當時他們不過是大皇帝腳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國,統一車書;曹孟德帶80萬人下江東,舢艫千里,旌旗蔽空,這些驚心動魄的成敗對于你有什么意義?對于我還有什么意義……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者,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布的幾點星光。朋友,讓我們珍重這幾點星光!讓我們也努力散布幾點燈光去照耀那和過去一般漆黑的未來!
提問:這段話最關鍵的一句話是哪句?你怎么理解?
師生對話后明確:只有藝術作品真正是不朽的。
美是事物的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
2.出示卡片2
錢塘蘇小是鄉親
一個鄉下人看戲,看見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滑的樣子惟妙惟肖,不覺義憤填胸,提刀跳上舞臺把他殺了。
教師指出:“錢塘蘇小是鄉親”是明代袁子才刻的一方印。
教師先讓學生將讀一讀,要讀出自豪、親切的口吻,然后發問:“錢塘蘇小究竟是怎樣一個偉人?”待學生胃口吊足,指出:“她原來不過是南朝的一個歌妓,當時誰肯攀她做鄉親呢?”南朝與明代,相距久遠,朱光潛先生在書中寫道:“好比經過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它原來的辣性,只留下純淡的滋味?!?/p>
“老奸巨猾”的曹操在生活中是丑的,演員演得“惟妙惟肖”卻是一種藝術的美。“鄉下人”的錯誤是將生活與藝術混為一談了。
師生對話后明確:藝術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
3.出示卡片3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發生在幼兒園的故事(說明:一教師讓家長將教室里最漂亮的男孩領來,家長毫不猶豫領來自己的孩子。)
師生對話后明確: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經驗,而美感經驗卻常含移情作用。
4.出示卡片4
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
蘇格拉底下獄不肯脫逃,臨刑前還叮嚀囑咐還鄰人一只雞的債。
曾子臨死前記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門人換過才瞑目。
董狐寧愿斷頭不肯掩蓋史實。
夷齊餓死不愿降周。
孟敏墮甑,不顧而去,郭林宗見到以為奇怪。他說“甑已碎,顧之何益?”
哲學家斯賓諾沙寧愿靠磨鏡過活,不愿當大學教授,怕妨礙他的自由。
王徽之居山陰,有一天夜雪初霽,月色清朗,忽然想起他的朋友戴逵,便乘小舟去剡溪去訪他,剛到門口便把船劃回去。他說“乘興而來,興盡而返?!?/p>
明確:嚴肅認真-看重-執著
豁達-看輕-擺脫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藝術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
(二)討論:根據以上的導讀,1.你現在是如何認識犀利哥現象的;2.談談你有關對美的感受。(多媒體顯示)
板書:培養美感學會審美人生藝術化
四、總結讀書方法
板書:做摘要作批注制卡片寫心得
五、課堂小結
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游人:“慢慢走,欣賞啊!”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于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朋友,在告別之前,我采用阿爾卑斯山路上的標語,在中國人告別習用語之下加上三個字奉贈:
“慢慢走,欣賞啊!”
六、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朱光潛的《談美》。
【板書設計】
(作者單位:安徽省當涂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