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話題作文寫作過程是一種問題解決過程,根據問題解決過程的四個主要階段,話題作文寫作過程依次有審題、構思、表達、修改這樣四個步驟。應用加涅“為學習設計教學”的理念,寫作指導是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提供相應的外部條件來指導學生作文,分別為審題指導、構思指導、表達指導、修改指導。
【關鍵詞】問題解決過程指導
話題作文就是給出一定的作文話題,然后讓學生針對這一話題選擇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陳述自己的觀點。
自1999年高考作文推出“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話題作文后,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有很長一段時間將目光鎖定在話題作文上,這讓一線教師和備考學生在平時的話題作文訓練上花費大量的氣力。
一、話題作文寫作的過程
近20多年來,人們運用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和方法對寫作能力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共識。在一些現代認知心理學家看來,寫作活動實際上是一種問題解決活動。Robert Glaser明確指出:“我們可以把寫作看成是特殊領域的問題解決。”①
問題解決過程主要由準備階段和解決階段兩部分組成。認知心理學家把問題解決過程分為四個主要階段:表征問題、確定解題計劃、執行解題計劃、監控與調節。②
由于話題作文寫作過程也是一種問題解決過程,根據問題解決過程的四個主要階段,話題作文寫作過程依次有審題、構思、表達、修改這樣四個步驟。
二、話題作文寫作的指導
美國著名的教學設計理論家加涅認為學習有不同的學習結果,也有不同的學習條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實際上是為學生學習提供有效可靠的外部條件,以促進學習的內部條件。
話題作文寫作過程中,學生有審題、構思、表達、修改這樣四個步驟。因此,為了實現加涅“為學習設計教學”的理念,教師只是在學生審題、構思、表達、修改時分別提供相應的外部條件來指導學生作文。
(一)審題指導
審題就是作文時探究題目的意圖。學生在話題作文寫作中,審題時要弄清話題作文的話題范圍和作文要求等,如有的話題作文所給的材料就對作文的話題范圍進行了限制,“結合實際作文,不少于800字”就是作文的要求。話題作文的作文題,學生在審題時,有時會出現學生讀不懂題目的情況,如一段文言文材料學生閱讀就有一定的難度,對某個詞或句子學生不理解時,教師可提示讓學生采取聯系上下文或結合語境等方法來理解。另外,要指導學生審題時從作文題中揣測命題人的命題意圖。如2000年高考作文是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作文,這個話題的范圍是很寬泛的,所寫內容是“人生際遇的不同”、“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會得出不同答案”等立意很符合命題人的意圖。
(二)構思指導
構思是話題作文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包括立意、選材、謀篇這樣幾個過程。立意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或文章要表達的中心,選材是圍繞中心選取有關的作文材料,謀篇是指文章的內容安排,即開頭寫什么,中間寫什么,結尾寫什么,詳略如何設置。
2001年的話題作文,在讀完作文的材料審清題目后,學生確定文章的中心是“誠信”,可以選取幾個事例來證明誠信的重要性,也可以記敘具體反映誠信品質的事情,在眾多的內容中選擇合適的來寫。文章的內容確定下來之后,就必須安排文章的結構,組織文章的內容。
在學生進行話題作文構思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立意、選材、結構過程中的不同情況提供適當的指導。
1.立意
話題作文的寫作范圍很廣泛,所以在立意時要對這個大范圍有所選擇,可以選話題中的一個具體小范圍來寫,這樣化大為小,文章才能寫生動。正是由于話題作文立意自定的特點,學生寫作才會出現各抒己見、異彩紛呈的局面。
教師要讓學生在審清題意的前提下,善于從作文范圍中選擇一點來寫。在學生選擇作文的話題時,要指導他們確立好角度,選擇有新意的話題來寫作,表現個性。如對“開卷有益”的話題作文,可“反彈琵琶”,確立“開卷未必有益”的中心。記敘事件時,選擇自己有獨特感受的事來寫,如寫現實中能反映深刻生活哲理的小事。
話題作文讓學生自擬題目。因此學生確定了作文的中心后還要為文章擬一個合適的題目,學生擬題主要是根據立意內容,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擬題的方法。如擬定表示文章中心的題目“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擬表示文章范圍的題目“淺談奮斗”。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所以不容小覷。
2.選材
選材實際上是學生圍繞文章的中心回憶與此有關的信息,從中選擇恰當的作為文章內容。因此大腦中會出現許多的信息,要注意選取那些典型的、有新意的內容來寫文章。話題作文一旦立意確定,文章的材料就得圍繞文章的中心來組織。
圍繞中心來組織材料時,很多學生喜歡將屈原作為愛國的例子,將司馬遷作為立志的例子,這些例子很典型,但缺少新意,不防還舉一些當前的現實生活例子來證明自己的相關觀點。當然選材不光要有新意,還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例如有學生為了證明各級學校都要加強治安管理的觀點,只舉了當前的城市幼兒園中發生很多的打殺暴力事件,雖然事例很新穎,但只是個例,這一點并不能說明在中學和大學也要加強治安管理。
3.謀篇
謀篇要安排文章的結構。張志公先生說“文章的結構決定于文章的內容”,話題作文同樣如此。當文章的中心和材料都已經選擇好了,文章的內容也就確定了,學生就要選擇合適的文體來表達。
雖然話題作文文體不限,但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選用合適的文體來寫作,同時寫作要遵循選定文體的要求。如記敘文中記敘、描寫的方法運用得很多,對事件的經過記敘得很詳細;而議論文中議論、抒情的方法運用得較多,對事件的記敘只是為了說明某個觀點,寫得很簡略。文體要求除了表現在這些表達方式上的不同外,每種文體還有約定俗成的文章結構安排。像議論文寫作時,可以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寫,分析問題這一部分要作為重點內容。記敘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可以先寫事情的起因,接著寫事情的經過,最后寫事情的結果,對事情的經過要寫詳細些,事情的起因和結果寫簡略些。
(三)表達指導
表達實際是作文的思維外化過程,這一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構思用合乎要求的文字表現出來,學生要有遣詞造句的能力,在作文時能選擇恰當的詞語,會運用規范的句式,合理地使用標點符號等。表達過程中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要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將頭腦中的內容外化出來。這要求學生大腦中要有足夠的詞匯儲備。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中小學生要掌握4000個漢字和1萬個詞語,學生只有掌握規定的字詞才能在寫作時自由表達。寫作的造句既要求所造的句子遵循語法規則,又要求寫作的句子符合文章的表達需要,如不同人物說話的語言要符合各自的身份,表示大人說話的句子語言要有“成人味”,表示孩子說話的句子語言要有“孩子氣”。
話題作文中學生的表達要達到自動化的水平,這主要靠學生平時的訓練,多積累詞語句子,常練習寫一些文章等。另外,有些文章的語言有文采,有些文章的語言有風格,除了要具備一定的語言基本功外,還需要反復推敲提煉,這些都是屬于較高層次的要求。對于學生的作文,語言要求上是能表情達意,文從字順。
(四)修改指導
修改是提高文章質量的有效保證,修改文章要從文章的內容和形式方面著手,看看文章的中心和材料是否一致,結構安排是否合理,語言是否通順等。
【注釋】
①何更生. 語文教學論. 第137頁.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② 何更生. 語文教學論. 第137頁.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參考文獻】
[1] 何更生《語文學習與教學設計(中學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 何更生《語文教學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3] 王逢賢《學與教的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董小玉《現代寫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