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培養創新意識的主渠道。筆者根據在實施新課程教學中的自身體會和教研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探討怎樣進行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
一、注重教學中的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新課程理念十分強調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活動模式。其原則是:復雜問題簡單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抽象問題生活化使我們的學生學習更容易。
案例1:三角誘導公式
師:(1)第一組公式的作用是什么?
(2)我們如何把 到的三角函數化為 到 的三角函數呢?
“問題是學生的心臟”,以公式的作用為線索串起有的三角誘導公式,使知識發生與發展的思路、教的思路、學的思路成為一體。
設置問題創設情景僅僅是情景創設的一種。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情景的創設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故事創設情景、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等。但是無論是怎樣的情景創設,都得服從于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本質的探究;都是為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
二、注重教學中的引導與發現
數學教學是教與學有機配合的過程。在老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去發現,自覺探索問題是數學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在于發現,發現是達到目的(選擇、記住、改造知識)的最好方法。由于學生的認知結構不完善,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有些問題不便于學生發現。
案例2:若直線與雙曲線 有一個公共點,求的值?
發現:此題和圓、橢圓中的題目類似。
聯立方程組
消去y得:
由得
引導:方程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嗎?
發現:當 即 時,(1)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1)只有一個分解,則方程組也只有一個解,也就是說 時,直線與雙曲線也只有一個公共點。
引導:與時,直線與雙曲線是怎樣的位置關系?
發現:△=0時得到的直線是雙曲線的切線,而 是雙曲線漸近線的斜率。與漸近線平行的直線與雙曲線只有一個公共點。
引導:類比圓和橢圓,圓和橢圓為什么沒有切線以外和曲線只有一個交點的直線?
發現:雙曲線有漸近線而圓和橢圓沒有。圓和橢圓是封閉的,而雙曲線是非封閉的。
再引導:對于過橢圓內、橢圓上、橢圓外的點,與橢圓有一個公共點的直線分別有0條、1條、2條。過平面內一點作與雙曲線有一個公共點的直線有幾條?
再發現:
通過引導學生把直線與雙曲線的位置關系和橢圓類比,學生發現了解方程的錯誤: 曲線的性質。當 方程是一元一次的,只有當 時,才能使用判別式。發現了雙曲線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的復雜性等,從而進一步認識了圓錐曲線。
由此可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習題課和評講課)應經常呈現:引導——探索發現——再探索——再發現的教學形式。
三、注重教學中學生的“動”
“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教師則起主導作用”,這是當前教學界已形成的共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就是讓學生動起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整節課都要力爭做到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
案例3:(1)已知 ,求函數的最小值。
(2)已知,求函數的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