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新時期育人的主要發展方向: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我以為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主要靠教者對教材的挖掘,注重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求異”思維訓練的探索。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板X學森之問”是關于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的確,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猶如剛剛越過東方地平線的第一縷陽光,對于廣大一線工作者來說,既是前進的動力,也是嚴峻的考驗。它要求我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切實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表達、思維、想象的能力,盡管路漫漫其修遠兮,但作為各學科之首的語文學科,應該堅信改革的方向,高舉改革的旗幟,奏響改革的號角,惟如此,語文的生命力才會更強。
農村學校硬件設施薄弱,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新課程實施的瓶頸,如何協調之間的矛盾,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達到訓練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目的?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為他們插上想象與聯想的翅膀,成為語文老師手中的一張王牌。
創設情境一:利用小黑板,出示成語
課前我準備了一些能激發學生想想象和聯想的成語,成語本身沒有理解障礙,讓學生一見就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某一詞語,學生有過類似經歷,或聽或聞或自己實踐過,那他們寫起來就很得心應手,如魚得水,會寫是善說的基礎,隨后的習作交流,佳作輩出,美句不絕于耳,學生的點評更是精辟入里,入木三分。一個同學寫花圃,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啊!牽?;ㄒ查_了,開得那么嬌艷,那么迷人。”話音剛落,便有一學生提出意見,認為“啊”應該“陽平”,他認為牽?;ǖ拈_放是小作者不經意間發現的,應該體現出那種驚喜興奮之感,這種例子不勝枚舉。通過交流,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了教學內容,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創設情境二:利用掛圖,作畫一幅
備課過程中,我突然靈機一動,覺得用一幅畫來激發學生思維,訓練學生的創造力。因為漫畫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大,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與班上美術功底厚的學生進行交流,請求他們的幫助,在我的指導下,學生畫了一幅令我非常滿意的自題為《渴望》的漫畫,課上同學們圍繞這幅畫展開想象:
生一:籠中鳥渴望自由,憑著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它終于沖破束縛,重歸自然,雖經拼搏身心疲憊,但仍然豪情滿懷,畢竟重獲自由……
生二:籠中鳥并不滿足主人的給予,想要自謀出路,自求發展,結果遍體鱗傷。哎,很多東西失去以后才知道其珍貴,但后悔已經遲了……
生三:籠中鳥想和外面的那只心儀已久的“情人”比翼雙飛(學生哄笑)……
我的初衷是想表現“自由”的主題,可同學們這種創造性思維讓我大開眼界,佩服不已。真可謂教學相長!
創設情境三:利用錄音機,播放音樂
當初這一構思來源于央視主持人大賽,不過也曾遭到非議,認為有點作秀,我也承認,但我知道,新課程的教學誰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更何況教無定法,孰是孰非,誰能明知?
一段獨白后,悠揚的音樂聲響徹在教室上空,教室里彌漫著使人快活而愉悅的空氣,很快把學生帶進那山清水秀如煙如霧的江南水鄉,又仿佛讓人置身于茫茫無際的大草原,頭頂上藍藍的天空,朵朵白云飄浮……總之,音樂的不確定性更容易碰撞出學生靈感的火花,學生的發言更令人拍案叫絕。
生一:他想到了古戰場上二雄相爭,項羽戰敗,拔劍自刎,那場面壯烈感人……
生二:她想到一對戀人蕩漾著小船,依偎在一起,互吐衷腸……
生三:他想到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一位詩人,漫步雨中……
創造性的發言讓我倍感欣慰與自豪,更萌生了一絲敬意。
所謂求異思維,是指有創見的思維。即通過思維創造性活動,不僅揭露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系,而且在這個基礎上產生新穎的、超出一般規律的思維成果。求異思維重在開闊學生思路,啟發學生聯想,從各方面、各角度、各層次思考問題,并在各種結構的比較中,選擇富有創造性的異乎尋常的新構思?!盀槭裁次覀兊膶W??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我以為這里的杰出人才所具備的品質應該是包羅萬象,但其中的求異思維能力應該是重中之重,這也是為何我們的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的想象力與年齡是呈反比例增長的,這必須引起每位教育者的深思啊!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方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