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發散思維是一種創造性的使用頭腦法,是對思維模式的一種變革。在教學中要解放思想,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觀點,敢于向老師、向教材質疑。同時,要盡力創造一種良好的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引導學生從物理現象中能提出新奇的見解,對學生的新見解不能求全責備,要充分尋找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啟迪學生思維,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物理教學發散思維提高能力
傳統的物理教學長期推崇集中思維,使集中思維成了學生的慣性思維,導致多數學生具有從眾心理,思考問題往往以課本和老師的講解作為準則,生怕自己的想法、見解與大家不同。有些老師也往往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使學生們的思維方式與自己整齊劃一,這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發散。教學中物理教師要解放思想,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敢于質疑,提出新奇的見解。對學生提出的新見解不求全責備,要充分尋找回答中的閃光點,啟迪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學中怎樣培養和激發學生發散思維談幾點看法。
一、在概念、規律的教學中,提問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對于概念、規律的教學,可以采用“提問——發散——總結”幾個環節進行。教學時教師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學生會有各種各樣的答案,有的正確,有的片面,甚至錯誤。對學生的答案,教師不要急于評判,應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分析,最終得出正誤之分。這樣形成的概念、規律。學生理解快,印象深,記得容易而且牢。這樣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中,可以采用“問題——發散——實驗——總結”的方式進行。具體做法如下:
A.根據提供的實驗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個物理實驗。如:現有刻度尺、天平和砝碼、量簡、裝在燒杯中的水、杠桿、細線、簿塑袋,請測出正方體金屬塊的密度。
B.根據提供的實驗器材,再讓學生自行增加某些輔助器材,完成物理實驗。例如:天平是測量物體質量的,但為了開拓學生的思路,可以提出問題:如何用天平來“稱”物體的面積和體積呢?只要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能夠從多方面加強對學生的訓練,便能培養好學生的發散思維。
C.規定測量的問題,自主選擇儀器,完成實驗。從基本原理出發,多方面、多途徑地尋找處理實驗問題的方法。如:請選定實驗器材,測定物質的密度。在測量固體的密度實驗中,根據公式:密度=質量/體積,其中物體質量可用天平直接測量,也可用彈簧秤間接測量;體積可用刻度尺測量,也可用量筒測量,將這幾種方法進行組合,測量物體密度的方法就有了四種。總之,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不斷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能使學生對實驗問題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異;解決實際問題能夠不拘一格,多方法,從而使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發展,以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
三、在物理習題教學中,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求異和發散是創造性思維最重要的思維方法。在初中物理習題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書本和自行設計的一些典型例題,力求擺脫習慣性認識程序的束縛,開拓思路,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聯”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設想出解決問題的途徑。這將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有很大的幫助。
A.創設開放性問題活躍思維。
如:一質量為5kg,體積是4立方分米的鋁球,此球是空心還是實心?此題可從質量、體積、密度的角度來分析球是空心還是實心。教學中像這類題型不少,思路不同,方法也各異,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題,不僅能幫助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加解題能力,更能促進發散思維的培養。
B.拓寬知識,擴展思維。
如:在《功》一章教學中:某人用力提著一重力為500N的重物豎直上升5m,他所做的功是多少?根據學生所掌握的功的概念,便可得出以下新題:某人用力提著一重力為400N的重物在水平方向勻速移動1m(豎直勻速上移1m;先在水平方向勻速移動1m,再豎直勻速上移1m),他所做的功是多少?這樣的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擴展他們的思維。
C.引導聯想,培養學生開闊自己的思維。
在物理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發揮自由聯想的習慣,使他們敢想、愛想和善于想,以開拓學生的思路,活躍思維。還要啟發學生:根據已知進行聯想,判斷結果,證實已知的結論;運用聯想進行實驗設計;根據有關知識進行比喻想象;發揮自由假想;通過假想養成學生愛幻想、愛探索的習慣,從事物的另一面強化他們所學的知識。如:在摩擦力的教學中提出:假如世界上沒有摩擦力,或者地球沒有引力,世界將是怎樣的?
四、在課外科技活動中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課外科技活動對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在這種活動中,可以不受教材和教師傾向的束縛,獨立自主地發展。但課外活動要講究內容的豐富、新穎,形式的多樣,方法的靈活,如舉辦“雞蛋碰地球”的比賽,用什么辦法使雞蛋從六樓扔下不破碎,從而發動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制作、小創造。還可布置適當的課外小實驗,讓學生動腦、動手,多思、多做,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使學生在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的活動中觀察課內教學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領悟課內教學所來不及滲透的奧秘,去觸摸課內教學所無法取的東西。通過小制作和小實驗等物理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動手、動腦和自我發展的機會,能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創新素養,不斷提高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還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總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是培養創造能力的關鍵。但我們在強調創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時候,卻絕不能放棄對學生集中思維的培養。應將二者統一使其在創新過程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房村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