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西省宜豐縣公安局抓獲了一伙利用世博會在網絡上行騙的騙子。這些騙子創建了假冒的世博會網站,網站首頁頁面與“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官方網站”基本一致,欄目設置也相同,只是比官方網站多設置了“幸運用戶”領獎區。騙子也是能與時俱進的,他們往往也能采用一些新技術來進行詐騙。早先騙子利用報刊、電話和手機進行詐騙。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騙子把“陣地”轉移到互聯網上。這些騙子還能抓住一些現實的重大活動進行詐騙,比如世博會、地震捐款等等。
什么是網絡詐騙
所謂網絡詐騙,就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互聯網采用虛擬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真相的方法,騙取一定數額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在國外,網絡詐騙更是數不勝數。美國網絡犯罪投訴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網絡詐騙正在快速增長,2009年美國網絡犯罪金額達到5.59億美元,而2008年網絡詐騙犯罪的金額為2.65億美元。網絡詐騙一共有150余種,但歸納起來不超過三類:一是打餡餅牌,中了大獎,可以得到某獨裁者的財產,可以低價購買商品,等等;二是打感情牌,說國外鉆石王老五靜待佳人,網絡美女和你約會,某地遭災需要捐款,等等;三是打親情牌,說你家親戚被綁架,出車禍,朋友出差被偷錢包,等等。
美國網絡犯罪投訴中心還發現,由于網絡無國界,網絡詐騙也就呈現跨國、跨區域進行的趨勢;比起傳統的詐騙犯罪,網絡詐騙成本低,傳播迅速,傳播范圍廣,著手犯罪的物質條件容易達到。一些網絡詐騙犯罪數額巨大,但因其犯罪發生分散,涉及受害人多,往往具體到個人數額不是很大。很多受害人因報警手續繁瑣等等原因沒有及時報警。這致使網絡詐騙猖獗,無法得到及時偵破。不少國家已經像美國網絡犯罪投訴中心一樣建立了全國統一網絡案件報警系統,建立了國家網絡犯罪共享信息庫。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日趨成熟的今日,國際互聯網的日益推進和迅猛發展,為全人類建構起一個快捷、便利的虛擬世界,依托于網絡的發展,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生活正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但是,由于網絡經濟的安全保護和法律保障體系存在嚴重缺漏,使得網絡經濟領域成為犯罪滋生的溫床,形形色色的網絡詐騙犯罪給這場變革提出了不容忽視的挑戰。目前,網絡詐騙技術含量高,欺騙性強,并且已經從“高科技特定人群”的犯罪轉變為“一般人群”的犯罪。由于網絡詐騙有不斷泛濫的趨勢,不少國家正在加強對網絡安全的控制,不斷提高對網絡詐騙進行監控的技術,有效地打擊網絡詐騙犯罪。
當心“網絡釣鉤”
“釣魚”是一種常見的詐騙方法,就是放出一些誘餌讓別人掉進詐騙陷阱。網絡上也有不少“釣魚”的騙子,他們通過群發郵件的方式遍撒誘餌,誘餌是用戶的銀行賬戶有異常,或者是用戶中獎,然后讓用戶登錄某個網站,輸入銀行賬戶和密碼,或者轉入手續費。其實,這種詐騙手段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主要是利用人們的麻痹大意或僥幸心理來實現詐騙。在最近幾年來,“網絡釣魚”式詐騙在全世界范圍內變得非常猖獗,數量急劇攀升。“網絡釣魚”騙子往往并不主動出擊,只是靜靜等候這些“釣竿”的反應,正所謂“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據統計,在所有接觸“網絡釣魚”詐騙信息的用戶中,有高達5%的人會上當受騙。
如何讓自己不會因為誤入網絡騙子設置的虛假網絡銀行而蒙受損失呢?首先,我們在登錄網上銀行時應該直接在瀏覽器的地址欄輸入正確的網址,而不要點擊其他網頁上的鏈接,特別是不明郵件中給出的鏈接。其次,我們可以將網上銀行的登錄密碼和交易密碼設置為兩個完全不同的密碼。這樣,即使不慎登錄了假的網站,不法分子單憑竊取的登錄密碼是不可能在網上對我們的資金進行任何轉移。在初次登錄網上銀行時設置一個自己獨有的“預留驗證信息”,未顯示預留信息的網頁則很可能是假冒的網站。在網絡上最好不要用銀行賬號登錄,而是另外設置一個登錄名。最后,我們要使用網上銀行數字證書,確保交易安全。數字證書本身是一個包含個人身份信息的特殊電子文件,它具有“用戶和銀行互相確認對方身份”的機制,能夠幫助你檢查出這個網站的真假。
利用中獎為誘餌的“網絡釣魚”詐騙主要有三大特征:(1)假冒人氣較旺的合法官方網站,以中獎為名實施詐騙。詐騙網站一般會克隆合法的官方網站的網頁,并在其中進行稍微改動,加入有關中獎方面的一些信息,使之與官方網站十分相似,足可以假亂真。(2)提供假公證信息。為了取得受害者的信任,詐騙分子一般會在網上找一張公證書的圖片,然后對其進行修改,使其成為抽獎活動的所謂公證書。(3)要求受害者提供所謂公證費、手續費、保證金、擔保金、所得稅等有關費用后方可領獎。詐騙分子會以各種借口索要公證費、手續費等各種費用;若通過網上銀行轉賬方式,詐騙分子還會以系統死機、系統未確認、賬號未激活等為借口,要求受害者多次重復網上轉賬操作。
目前,“網絡釣魚”已成為個人資金信息安全最大的隱患。包括我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建立了嚴格的網站審查制度,嚴厲打擊各種詐騙網站,對各種確有詐騙行為的網站及時查處、注銷。據中國反釣魚網站聯盟中心統計,截至2010年初,我國處理的釣魚網站域名已累計達8000多個。騰訊、淘寶網、工商銀行位列網絡釣魚對象的前三位,針對這三大網站的網絡釣魚占舉報總量的80%以上。全球“釣魚”案件自2005年始,正在以每年高于200%的速度增長,受騙用戶高達5%。而在近期查到的釣魚網站中,越來越多的釣魚案例發生在電子商務的各個環節,那些不同的伎倆不同的借口不同的許諾的背后都是黑色的詐騙計劃。
當心病毒詐騙者
隨著國內股市大漲,越來越多的股民開始在網上炒股。網上炒股固然方便,但也給眾多騙子提供了為非作歹的機會。曾經有一種名為“證券大盜”的木馬病毒到處肆虐,不少缺乏電腦知識的股民遭受慘重損失。2007年5月,剛剛加入股市的廣東省王女士怎么也沒想到,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其賬戶中的股票被賣掉了,她白白損失了6000元人民幣。經查證,原來是網絡病毒“證券大盜”搞的鬼。目前,“證券大盜”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已經達上千萬元人民幣。這種病毒一旦侵入受害者的電腦,就會自動收集用戶的賬號、密碼等信息。隨后,網絡騙子利用木馬程序惡意操縱這些被盜的賬戶,將其股票以低價賣出,然后自己買進后再轉手賣出,或是用投資者的賬戶高價買進其持有的股票,從而賺取中間差價。在交易成功后,病毒自行刪除,不留任何痕跡。
公安部曾經在網站上發布通知稱,已經發現有10個網址假冒淘寶網詐騙。曾經不少網民在登錄淘寶網后收到一條站內短信:尊敬的客戶,恭喜您在本次淘寶熱門活動中獲獎,并有一個領取獎品的網址。點擊該網址后彈出的頁面與淘寶網毫無區別,用戶在輸入賬號和密碼后,被要求提供一張銀行卡的卡號,并支付1000多元的手續費,方可領取“大獎”。公安部稱,這些網站均系假冒,并安裝了木馬病毒程序,一旦客戶通過假冒網站登錄,密碼很可能被病毒程序竊取。公安部同時公布了10個假冒淘寶網的網址。目前這些網址已被禁止訪問。
今年年初,西班牙警方偵破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嚴重的網絡詐騙案,所有受害人遭受的損失預計超過10億美元。犯罪嫌疑人通過病毒入侵全球190多個國家的1300多萬臺計算機,騙取信用卡號碼、消費卡號碼、商業合同等重要資料。這些犯罪嫌疑人利用名為“蝴蝶”的“僵尸病毒”在全世界190個國家發動攻擊,遭到入侵的有個人、企業、學校和政府的計算機。在全世界的1000家大企業當中,有50%的企業被這種病毒攻擊,另外有至少40家大金融機構的計算機被這種病毒入侵。
對于利用病毒來實施詐騙的情況,需要安裝帶有反惡意網站、漏洞掃描以及隱私保護功能的正版殺毒軟件,及時打好漏洞補丁,開啟病毒實時監控,從技術層面封堵此類詐騙。同時,也要謹慎使用搜索引擎,不要輕易點擊不明網頁或郵件中提供的可疑鏈接。熟記交易網站的域名和相關頁面情況,在輸入時要謹慎小心,提防個別字母字符差異的“障眼法”招數。為了預防利用病毒進行詐騙的犯罪行為,各金融機構也在完善網絡交易安全系統,及時查找漏洞、更新程序,從技術上確保用戶的賬戶安全。
網絡購物認清陷阱
打著“超低價銷售”、“外貿產品回銷”等等名號的詐騙網站在網絡上隨處可見,這些網站往往以超低價格作為誘餌吸引消費者,然后以種種借口、手段促使消費者不斷匯錢,等消費者察覺為時已晚。劉先生曾在某網站上瀏覽到一部摩托羅拉手機只要780元,該機市場售價在2000元左右。賣家告訴他,因為產品為“海關沒收的走私產品”,所以價格比走私貨還低。劉先生在匯出貨款后,很快就接到了賣家的電話,說款已收到,他們將盡快將手機寄出。但是,劉先生在等待多日后也不見手機送貨上門,就打電話過去詢問,此時賣家的電話號碼已經變為空號,同時QQ也不再上線。
在網絡上購物,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不然就會像上述案例中的劉先生那樣進入網絡交易騙子設置的陷阱。網絡交易騙子的商品售價,往往比市場價格低一半還多,并以“海關罰沒走私、朋友贈送”等為理由騙取購買人的信任。有些不法網站,利用巨額獎金或獎品誘惑消費者瀏覽網頁,并購買它出售的商品。還有的利用贈品或者積分換取獎品來吸引消費者,攢積分的方法有注冊網站、瀏覽網站、發展其他買家等幾種,無論何種方式獎品都還是需要花錢購買的。有些網站提供的產品說明有夸大其詞甚至虛假宣傳之嫌,點擊進入之后,購買到的實物與網上看到的圖片不一致,更有甚者一些網上商店把錢騙到手后就關閉網站,然后再開一個新的網上商店故伎重演。
如何對付網絡購物騙子呢?首先,要看清賣家人品信譽,盡量地選擇信譽比較好的賣家。其次,要看清商品的價格。若發現購物網站的商品價格。與市場售價差距過于懸殊或者不合理時,要小心求證,切勿貿然購買。在網上購物需要核對對方身份,以免上當受騙。對于陌生商家,應注意其網址上是否提供詳細通訊地址和聯系電話,必要時應打電話以核實經營者的身份。我們要注意對方的聯系方式,騙子一般都是用手機、小靈通等方式作為主要聯系方式的,很少會用固定電話。我們還需要查看該網站是否有工商局的“紅盾”標志,“紅盾”標志是鑒別網上購物網站的主要依據之一。網上購物時不要輕易將賬號和密碼告訴別人,在網上交易時除了支付密碼外,盡量采用“動態口令卡”或者U盾之類密碼保護措施。
小心網絡視頻詐騙
“眼見為實”的欺騙性很強,是騙子常用的一種手法。這種手法移植到網絡上就是利用視頻進行詐騙。2010年4月28日,天津傅先生與他在英國倫敦的一個朋友通過QQ視頻聊天。通過視頻能看到他,但是聽不到他說話的聲音。對方說音頻軟件出了問題,雙方通過文字輸入進行聊天。在此過程中,對方和傅先生說,自己在英國認識一個朋友,他現在到國內辦事有些麻煩,希望傅先生能借他點錢。按照那位朋友提供的銀行賬號,傅先生沒有多想,將身上僅有的1000元現金匯了過去。直到5月1日凌晨,他在網上又一次遇到真正的在英國的朋友,才發現自己被騙。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地發生過多起類似的QQ視頻“變臉”詐騙事件,每一位受害人都以為“眼見為實”,結果卻是被人欺騙了。計算機安全專家介紹說,這與一種叫強制視頻的軟件有關。這種軟件能發送木馬程序,強行把對方電腦上的攝像頭打開,拍下對方的一舉一動。而這些拍下來的視頻又會傳回到木馬發送者的電腦中。騙子拿到這段視頻之后再與別人通過文字輸入聊天,然后達到騙錢的目的。因此,在QQ或是其他網絡聊天工具上遇到朋友或是親人以各種理由借錢時一定要謹慎,最好能夠電話與之聯系確認后再匯款。
編輯:陳暢鳴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