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政治生活中的行政文化在一定層面也得以延續,其中宗族化就是一個鮮明的特征。人情化色彩濃郁,成為這一行政文化功能的主要表現。隨著中國法制建設的完善,這一思想又有了新的畸形發展,出現了“宗族化模擬”現象,復制擴大了它的影響面,往往造成嚴重的腐敗。
關鍵詞:宗族化模擬;宗族;腐敗
中圖分類號:D630.9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30-0034-01
一、宗族與宗族化模擬
宗族是指一種人類學術語,一種社會單位,為了生存和安全的目的,由幾個核心家庭松散地組成。宗族可以并入更大的稱為部落的社區,也可以由于部落性慶典、狩獵活動或戰爭偶爾結合起來。擁有共同祖先的人群集合,通常在同一聚居地,形成大的部落,屬于現代意義上模糊的族群概念。
宗族在中國的文明發展歷史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統治階級的維穩基石,“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和基本精神就是宗族宗法主義,它是中國特有的一種亞文化”[1]。
近幾年來我國的法制建設逐步完善,對公務員的管理也越來越規范,于是宗族化模擬開始出現,它是宗族化的畸形,是一種近似于宗族的勢力形式,但又不僅僅局限于親屬之間,它的范圍更為廣泛,形成自己利益的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行政生活中往往與腐敗緊緊相連。具體的表現就是小團體主義、集體腐敗、期權化腐敗、裸體官員等等。
二、宗族化模擬在腐敗中的表現
1.“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小團體主義,培養所謂的“自己人”,往往出現集體腐敗。現在發生的腐敗案件往往不是一個人的腐敗,一個人受到調查,經常會牽扯出一群人,身邊的所謂“自己人”親信勢力,往往受到牽連,因為他們已經形成了利益的共同體,所以樹倒猢猻散的現象時有發生。宗族主義的影響下往往是有親屬關系的,或者有師徒名分的官僚之間形成團體,現代宗族化的模擬形式下,出現了變異,他們不再拘泥于師徒、親屬、上下級、同事、同學、老鄉,凡是能使他們拉近關系的方式他們統統都用。
掌權者,苦心經營自己的勢力范圍,利用自己手中的大權。無所顧忌地將自己所在的地區或單位變成“父子兵”、“夫妻站”,出現了“外甥開車舅舅坐,孫子打水爺爺喝”的局面,使他們所管轄的地區或部門,成了“家天下”。在這些地方是針插不進,水潑不入,唯我獨尊,獨斷專行,什么集體領導,群眾監督都不過是一句空話。
如,2000年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經群眾舉報查處后發現,遠華集團走私貨物價值人民幣530億元,偷逃稅款人民幣300億元。首批25起案件一審公開審判,14人被判處死刑,其中有4名是廳級干部;有12人被判處無期徒刑,其中有2人是廳級干部;其余58人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25名黨員受到黨紀政紀處理。
在群體性的牟利活動中,看起來公權力的運作不是單純為個人牟利,但是事實上,在群體聯合作案的情況下,群體獲得的利益最后總是能分攤到其中每一位個體成員,個體因在組織中發揮的作用而最終分享到組織“贏利”的一湯半勺。就在散兵狀態中作案的個體而言,雖然他沒有加入團伙或依靠集體的力量,而只是單槍匹馬地悄悄地在某一領域獲利,但是他卻因整個群體腐敗所烘托的風氣而獲得了一種安全作案的環境;他可能并未卷入某一案件之中,卻很可能在清查這一案件時被牽連出。所謂“拔出蘿卜帶出泥”的含義之一即是指此情景。“泥”的不斷出現,特別是“前腐后繼”現象不斷,造成某個地區或部門腐敗現象“頗為嚴重”的視覺。它不僅表明該領域權力制約機制的嚴重失缺,而且意味著該領域內腐敗機制的形成。因此,徹底清除腐敗機制,就成為消除“群蛀”現象和“前腐后繼”現象的價值取向。
2.“細水長流”期權化腐敗,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為以后鋪路。建立起自己的人脈,尋求權利的尋租。從受賄者角度來看,一些有職有權的官員在為他人謀取利益的當時并沒有獲取非法收益,通過在任時利用手中的權力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為日后或退休或從事經濟貿易活動謀求鋪墊,呈現出期貨市場的交易特征。“江蘇省南京市原江浦縣常務副縣長、六合區原常務副區長劉有貴在擔任江浦縣常務副縣長期間,一直分管建設、土地等部門工作,對土地政策、地塊開發程序、市場需求非常熟悉。后辭官下海,利用自己擔任常務副縣長的人脈關系,借資400萬元成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倒賣1 500多畝土地,非法獲利1.5億余元。”[2]
3.“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由于公務員制度的逐步規范,官員們一改宗族時期的舉賢不避親,而是刻意的轉移自己家屬出國,于是“裸官“出現了。從近些年我國貪官外逃的現象分析,外逃貪官中有相當一批“裸體官員”。“裸體官員”,簡稱裸官,是指配偶和子女非因工作需(上接34頁)要均在國外定居或加入外國國籍或取得國外永久居留權的公職人員,雖說“裸體官員”未必一定出逃,但外逃貪官卻大多是“裸官”。“裸官”一些官員通過貪污受賄、非法經商,其家庭成員利用其影響力非法攫取利益等途徑積累了大量非法收入。如“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原區委書記楊湘洪滯留法國不歸事件:2008年9月19日,楊湘洪帶領鹿城區經貿考察團赴歐洲進行為期12天的考察。兩天后,楊湘洪即以探望女兒為由,獨自離隊,然后以腰椎間盤突出老毛病復發、已在法國住院治療,無法坐長途飛機為由,拒絕回國。”[3]
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因為一但官員外逃再進行引渡回國就會牽連到外交事務,這樣既不利于及時地挽回國家損失,也會玷污我國的國家形象。
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嚴防宗族化模擬腐蝕公務員隊伍
1.重視廉政教育,努力打牢反腐倡廉的基礎工程。宗族主義的影響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要想從根本上消除它的消極作用,是個任重而道遠的工程,同時也要在思想上著手。重視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進行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紀教育,是中國懲治和預防腐敗的突出特色。
2.要積極推進制度創新,從制度上提供保證。制度建設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要不斷完善制度建設,用制度規范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制度,形成不愿腐敗機制;建立和完善防范制度,形成不能腐敗的機制;建立和完善薪酬制度,形成不需腐敗的機制;建立和完善查處制度,形成不敢腐敗機制。要充分發揮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集體腐敗的很大原因就是制度的缺失,讓社會的蛀蟲鉆了法律的空子。他們兩人成伙,三五成群,肆意的侵蝕國家財產,嚴重地影響了政府的形象。
3.增加腐敗的成本,要對與腐敗行為有關系的近親屬追究連帶責任。這里所說的追究近親屬的連帶責任,并不是我國古時候的“連坐”、“株連”制度的翻版,而是對相關責任人的合理懲處。近年來,腐敗的方式、方法趨于多樣化,通過近親屬進行腐敗活動的現象屢見不鮮,走“夫人路線”,送受賄者子女出國等等可謂花樣不斷翻新。如果對這些責任人沒有相應的懲處或懲處較輕,就會無形中為腐敗分子制造機會。尤其是當前在個別地區出現的“老子為子女貪污受賄在獄中服刑、子女在獄外用老子貪污受賄的錢鋪路而受到提拔”的現象,要引起我們充分的警惕。在現實生活中,完全隱瞞家人進行腐敗的例子少之又少,追究連帶責任,可以對腐敗分子造成“一人犯罪,全家倒霉”的心理壓力,使腐敗分子不敢、不愿連累家人而放棄去“鋌而走險”。
要加重經濟方面的懲罰從腐敗分子的價值取向看,金錢是其腐敗的最主要誘因,對金錢的貪婪和占有欲促使腐敗分子在腐敗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因此,財產上的懲處更容易在心理上使腐敗分子產生巨大壓力,當腐敗不但達不到“腰纏萬貫”的目的,反而會導致“傾家蕩產”的時候,相信腐敗分子們將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但是,由于在腐敗的過程中,金錢來得過于容易,輕量的經濟懲罰不足以產生威懾作用,因此,需要加重經濟懲罰,在量刑上降低腐敗金額的定刑門檻,財產剝奪的數額宜增大。
參考文獻:
[1]陶勤,對中國行政傳統文化宗法化傾向的探討[J],淮海工學院學報,2003,(1).
[2]區長辭官倒賣1500余畝土地牟利1.5億[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0-02-23.
[3]很快能看到部分貪官被押送回國[N].廣州日報,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