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校學生黨員數量的劇增,大學生黨員數量與質量如何匹配已經成為高校與社會關注的一大焦點。加強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是確保大學生黨員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擬從大學生黨員主體地位的視角來審視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的基本現狀及其發展要求,并從發揮大學生黨員主體作用的視角思考如何創新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機制。
關鍵詞:大學生黨員;后繼教育;主體地位
中圖分類號:G40-01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30-0201-02
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黨員進行后繼教育,不僅有助于增強其黨性觀念和黨員意識,更助于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作為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作,目前仍然是高校黨建工作所面臨的一大難題。長期以來,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制度缺失、黨建隊伍素質落后等問題,制約了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的創新。大學生黨員主體地位不能充分體現,導致其被認同感明顯偏低,也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的整體實效性。因此,有必要從大學生黨員主體地位的視角來重新審視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不斷激發大學生黨員的內在動力,促使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持續創新。
一、高校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來自大學生黨員主體地位的認識
顧名思義,高校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就是對大學生入黨以后的教育。既然已經成為黨組織的成員,相對于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來說,就應該擁有黨章規定的賦予黨員的相關權利,這種權利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大學生黨員如何成為黨內民主以及黨內監督的主體,換言之,就是一個黨員的主體地位。對黨員主體地位的理解,大多數觀點認為是指廣大黨員在黨內生活及黨的各項活動中處干主導的、自由的、決定的地位,是黨員在黨內的政治地位。而黨員主體地位主要表現在:廣大黨員有明確的主體意識,黨員主體的民主權利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和保障,黨員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實際參與黨內事務及黨的管理活動,黨員主體能夠自由地選擇黨的領導成員以及黨的建設的各項活動始終以黨員為主體來展開[1]。然而,在大學生黨員的后續教育工作中,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仍然未被重視或處于弱勢地位。他們更多的是聽從指揮,被動參與,很少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學生黨員從發展對象的角色過渡203到黨員后,對自己在黨內應具有的主體地位認識還不足,主觀意念上還機械地停留在“應時刻服從組織安排”,在某種程度上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在黨組織中的角色變化所帶來的行為變化,尤其是表現在主動實踐和主動探索意識不強。另一方面,一些高?;鶎狱h組織還沒有改變傳統的思想和做法,對大學生入黨前后的教育搞“一刀切”,沒有抓住黨員后續教育的基本要領,往往存在著忽視學生黨員權利及學生黨員自我能動性等問題,學生黨員仍然很大程度上延續了被管理者、被教育者的現實地位。顯然,學生黨員應該具備的黨內權利無法在后續教育工作中得以體現,這不僅使他們很難體會到在黨內的主體地位,更為嚴重的是限制了他們主體作用的發揮,從而影響到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的整體實效性。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如何更大程度發揮大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關鍵就在于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如何開展,而這個階段怎么激發大學生黨員的主體意識、發揮大學生黨員的主體作用,使大學生黨員的民主權利得以充分保障,無疑對高校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至關重要。
二、大學生黨員民主權利:確保高校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實效性的必然要求
如前所述,大學生黨員主體地位實質上就是大學生黨員民主權利的體現[2]。作為一名學生黨員,他的主體地位的核心與本質主要體現在具有黨員身份的基礎之上。如果具有了黨員身份,但沒有體現相應的主體地位,黨組織也將失去生機與活力。同樣,大學生黨員在黨內生活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通過大學生黨員能夠擁有和行使黨員民主權利來實現的。而大學生黨員的后續教育工作正是實現其主體地位的重要載體之一,因為在大學生黨員的后續教育工作中,更多考慮的是學生黨員怎樣全方位參與學校黨組織的相應事務,包括黨章規定的黨員對黨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批評權、建議權、選舉權、被選舉權以及申訴權和監督權等。可見,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不應該只是將學生黨員置于一種被服從、被管理的角色,更多的應該體現在如何促使學生黨員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如何把學生黨員的權利和學生黨員的主體作用貫穿到學校黨內事務的各個層面,從而切實保障大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
1.建立健全大學生黨員知情權的各項制度
在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中,不但要促使學生黨員有充分的權利在黨內事務中發揮主體作用,比如參與黨員發展、黨內評優工作等,而且要在更廣泛的層面參與學校的相應事務,如了解學校的改革發展舉措,學校一些重大決策中學生黨員作用的發揮等。而這些行為的一個前提就在于學生黨員要先了解、討論相應的事務。因此,大學生黨員的后續教育工作不僅要從管理層面來思考,而且還應該從制度層面加以完善,比如建立黨內重要信息通報制度和公開制度,建立黨內信息聽證會以及學校重大決策的聽證制度,使學生黨員在更大的層面參與學校的基本事務。所以,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需要整合在高校黨建以及高校整體工作的范疇之中,在各項工作的聯動效應之中來擴大大學生黨員的知情權。
2.完善與落實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中的參與制度
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的重點,不僅是提升大學生黨員的民主參與意識,更重要的是從制度層面來保障大學生黨員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參與權利,關鍵是為大學生黨員搭建一個參與黨內生活的平臺,保證大學生黨員的各項參與權利得到真正的落實。隨著學生從入黨積極分子到發展對象,再到加入黨組織,學生黨員的參與意識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在具體的后續教育工作中,應該更多的考慮如何提升學生黨員的參與面和參與廣度。例如可以適當增加學生黨員在校院(系)黨員代表中的比例,在擴大學生黨員的話語空間的同時,增加學生黨員的信息反饋制度,使學生黨員提出的各類問題有通暢的表達渠道。
3.加強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中的監督保障機制
黨員的權利和義務在黨章中已有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為明確黨員的監督權提供了更細化的制度保障。而在高校黨建實踐工作中,尤其是在大學生黨員的后續教育工作中,需要將這些制度具體化,增加可操作性,使學生黨員能以各種形式參與、監督和評價黨組織的相應事務,并且有權檢舉揭發、有權批評黨員領導干部及一般黨員。此外,還應該進一步完善黨內民主生活會制度以及黨員獎懲制度等配套機制,從更大的程度和范圍上提高大學生黨員民主認知水平,使其積極參與黨內事務,真正提升后續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創新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機制:發揮大學生黨員主體作用
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是一項系統、長期的工作,這項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要實現大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正如上述,要發揮大學生黨員主體地位必然要保障大學生黨員的民主權利,需要從哪些方面考慮,這就涉及到如何創新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機制問題。
1.強化大學生黨員主體意識,提高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的針對性
雖然說大學生黨員的主體意識是在入黨前或入黨之初就應該具備的,但要對黨員主體意識透徹的理解,必須要立足在黨員后續教育工作之中,一是因為大學生黨員個體的成熟所帶來的分辨能力,二是因為后續教育工作本身的熏陶。由于大學生黨員主體意識與其主體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因此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要針對這一特性來具體開展。從大學生黨員的主體意識來看,后續教育工作必須要充分認識到黨員作為主體的強烈體驗感,要激發他們的自覺能動性,使他們進一步產生自信、積極向上的情感,并敢于承擔責任;從大學生黨員的權利意識來看,后續教育工作的重心應該是要引導大學生了解各項權利,認識各項權利以及什么時候可以享有相應的權利,從而發揮更突出的先進性;從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意識來看,后續教育工作重點是要教育好學生黨員明確如何把權利和責任有機結合起來,并且如何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貫徹黨的最高目標。其實在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中,不僅要講求具體的方式方法,還應該給大學生營造一種更高層面的理念,就是要將黨員的服務意識和服務宗旨武裝大學生黨員的頭腦,要將學生黨員自身的價值判斷與其實際行動“牢牢捆綁”起來,要努力達到學生黨員對黨的事業的認同、參與奮斗變成自己的一種自發與自覺狀態,產生一種不是必然要依賴“后續教育效應”的效果。
2.擴大大學生黨員的主體參與范圍,增強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的可行性
如同之前分析的那樣,在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中,應該將黨員教育看成是黨員成長、發展到完善的過程,提升大學生黨員的主體意識、發揮大學生黨員的主體參與性,可以說是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的中心。所以,從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的實施主體來說,應該改變傳統的權威者角色,不應只強調黨員的服從地位,或是只倡導單向度的教育方式,而缺乏對學生黨員主體的重視,尤其是忽略對主體特性的理解。我們知道,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是否能夠取得實效,很大程度取決于大學生黨員的參與范圍和參與程度。而這又來自于我們的后續教育工作如何激發大學生黨員的主動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怎樣引導大學生黨員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實現個體權益與發揮主動性的有機結合。從黨員教育的階段來看,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屬于學生黨員教育的“較高級”階段,應該更多考慮大學生的思想、年齡以及心智結構等(下轉229頁)特點,貼近他們的生活,契合他們的實際,找出他們的興趣點,進而抓準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的著力點。從學生層面來講,大多數學生干部是由學生黨員來擔任,學生黨員往往成為學校各級各類組織中的中堅力量,因此,后續教育工作的另一個重點就是要考慮如何擴大學生黨員在學校教育管理中的參與作用。這樣,既能使每一個學生黨員成為黨支部的骨干力量,又成為學校相關工作的得力助手,不僅使他們在黨組織磨練中增強黨性,而且在實踐工作中逐漸鍛煉成長。
3.凸顯大學生黨員主體作用,提升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的實效性
大學生黨員作為較成熟的學生群體,隨著他們參與意識的逐漸提升,他們在基層黨組織中的作用亦會逐步顯現。所以,在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中,如果僅是思想上和精神上重視這一群體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學生既成為基層黨組織工作的主體,又成為工作的對象,不僅把管理主體和服務角色緊密結合起來,而且還要積極把他們培養成為黨組織的骨干,使學生黨員能夠積極轉變角色,并且在學習、工作、生活實踐中得到全方位的磨練。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到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與提高他們的黨性原則和責任意識的高度統一。要實現這一目標,就應不斷創新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工作方法,比如,豐富活動載體,突出主題,加強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教育的結合,尤其是要發揮學生黨員的專業特長,用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服務師生、服務社會,讓學生黨員既提升了專業水平,增加了知識,又強化了黨員服務理念;還應讓學生黨員體驗“換位思考”和“移位體驗”,例如讓學生黨員輪流做兼職輔導員或班主任,既讓他們有充分的舞臺和空間發揮作用,又可以鍛煉他們的領導能力,并體現他們的榜樣示范作用,促使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體驗到較強的主觀幸福感和自我成就感。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比如不但要加強學校與學校、學校與社會以及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對接,而且還要利用各種信息平臺,使學生黨員感到不是在后續教育的“限定框架”下發揮作用,而是在一種自然和自發式的內在驅動下使他們自覺產生主體效應。
參考文獻:
[1]劉益飛.持之以恒地確立黨員主體地位[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6,(5).
[2]邱乘光.淺談黨員主體地位的內涵、本質和特征[EB/OL].http://www.gmw.en/o3pindao/lunwen/show.asp?id=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