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吉林師范大學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為例,針對吉林師范大學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旨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學習者學習自主性的前提下開展英語個性化教學的理論依據,并提出了開展個性化英語教學的途徑,從而培養更多的富有個性化的創新型外語人才。
關鍵詞:個性化;英語教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30-0234-02
引言
吉林師范大學是吉林省省屬重點院校之一,雖然面向全國招生,錄取分數線在省內也較高,但60%以上的學生來自鄉鎮,英語基礎較差,而不同地區學生的英語能力也有較大的差異。針對這一情況,我校從2001年開始先后進行了分級教學、達標教學和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改革成果,分級教學和達標教學的改革使我校大學英語四、六級過級率逐年提高,受到省內外兄弟院校的好評和學校的表彰;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在2008年獲得吉林師范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吉林省第六屆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經過近十年的改革探索與實踐,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大量有價值的數據,為下一步進行英語個性化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長期以來,在外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學習者的個性差異,未能做到因材施教,這種做法扼殺了學習者的個性,影響了教學效果。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為挑戰傳統的教學設計思路并為具有時代特點的創新教學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鑒。
一、英語個性化教學改革的理論依據
(一)個性化教學的內涵
個性化教育的實質是以受教育者的個性差異為重要依據,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個性才能發展的獨特領域,是以個性充分發展,人格健全為目標的教育。教育者承認學生在社會背景、智能背景、態度價值、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個別差異,做到既“有教無類”,又“因材施教”。
個性化教學不是一種學習方式或方法,而是一種教育理念。對教師來說,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對學生來說,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中心,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要,在更大程度上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方式和進度。因此,個性化教學應該是以多種教學形式和方法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地發展。
(二)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者關注學習者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強調學習的主觀性、社會性和情景性。把學習的過程看做是一種質的變化,一種主動建構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刺激反應模式的建立。
學習過程一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二是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并不是發展供日后提取以指導活動的圖式或命題網絡,相反,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是豐富的、有著經驗背景的,在面臨新的情境時,能夠靈活地建構用于指導活動的圖式。因為每個受教育者的原有經驗和現實的處境都不一樣,教育者也同樣存在差異,因此,實施個性化教學勢在必行。
2.皮亞杰的認知發展論
皮亞杰(Jean Piaget)的學習理論是建立在對兒童認知發展研究的基礎上。他用同化和順化來解釋主體認知結構和環境刺激之間的關系。同化是指個體運用已有的認知結構(圖式)處理所面對的問題,即個體把外部環境中的新信息吸收進來并結合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順化是指個體調節自己內部結構以適應特定刺激情景的過程。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而原有認知結構無法同化新環境提供的信息時,個體為了符合環境的要求而主動修改、重組原有認知結構。順化和同化是相伴而行的。在個性化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會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方式和認知水平給予不同的刺激。
3.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在研究了不同對象的人腦與智力的基礎上提出的,他認為智力是一種或一組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他指出人的智能結構由八種智能要素組成。即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節奏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給英語個性化教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多元智能理論包括了整體化、個別化、自主化與多元化的教育內涵,它擴充了智力的內涵,并超越了傳統的智力概念,加強了智力理論與教育的聯系。它給教師提供一個可信任的模式,積極影響了教師對智能、教學以及學生成就的信念。該理論呼吁教師要超越過去依賴語言與數學邏輯進行教學的方法,采取較活潑的、多元的教學方法來挖掘和培養個體的智能。
4.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趨勢
個性化教學符合當前英語素質教育的潮流,體現了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部高教司于2004年1月3日印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體現了當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它明確規定: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主動式學習的方向發展。
二、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與自主性學習相融合的實施方案
(一)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
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個性化的英語教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校有近50名大學英語教師,面向近7 000多名學生教學,學校提供的多媒體教室可滿足上述教學的需求,同時,我們的語言訓練中心有六個語言實驗室,共計360個座位可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要求每生每學期免費上機自主學習最低30學時,教師有監督和檢查并計入學期最后總成績。
在傳統的課堂上,由于班額大,教師無法照顧到每個學生的需要,很難實現個性化教學。而計算機具備這種優勢,它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和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讓他們不僅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還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以便修訂教學計劃。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個性化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語言學習的樂趣,而且也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二)課程設置多樣化
我校針對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開設不同層次的選修課程。到目前為止,我校為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開設了九門選修課——英語中級口語、高級口語、影視欣賞、快速閱讀、高級閱讀、英美文學選讀、西方社會與文化、翻譯、英語應用文寫作。學生在完成英語公共必修課學習任務的基礎之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選修課,要求每個學生至少選三門,修滿三個學分。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
目前我校主要的教學形式仍是班級授課制。其特點是教學目標的統一性,教學內容的劃一性,教學評價的唯一性,授課教師的權威性等。這種模式的弊端是教師過于關注班級整體,忽視學生的個性。我們通過優化第一課堂教學,強化第二課堂活動來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外語實際應用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個體的優勢。如英語聽力競賽、閱讀競賽、英語演講、即興朗讀、英文戲劇表演、英語晨讀廣場(堅持了兩年半,效果很好)、英語角、外國影片配音等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發揮了每個個體的潛能。通過計算機輔助第一課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我校學生對英語學習和活動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全國大學英語競賽一次就有2 500人以上參加,每場賽事都是在3 000多人以上進行選拔,目前各類特長的人才儲備我們都有:聽力、口語、寫作、翻譯、戲劇表演、英文歌曲演唱等。
(四)個性化評價
傳統的書面考試不能反映學生各方面的水平,更容易挫傷那些在書面考試中發揮不好的學生的積極性。為全面反映學生個體素質的發展情況,我們豐富了個性化學習的評價內容,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各方面的點滴進步和成功都能及時地得到肯定,從而強化他們發揮自我潛能意識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動機。為此,我校學生每個學期的英語成績是由平時表現占20%,聽力自主學習占20%,口語成績占20%,其他賽事及活動表現占10%,書面考試成績只占30%,這樣,學生可以在一個沒有太大考試壓力、充分展示自我愛好和能力的較為輕松的環境中學習英語,符合語言教學規律,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未來的大學英語教學將面臨著更豐富的多樣性,學生將有更多的需求、興趣,他們的英語水平也必然是千差萬別的。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需要提供個性化教學,也是英語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要求和個性特點,并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以多種形式為學生創造有利于個性發展的英語學習環境,使教育對象的人格更具完整和魅力,對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英語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鄭玉榮.大學英語中個性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24):120-123.
[2]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的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Brown.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4]Vygotsky, L.S. Mind in society[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5]胡壯麟.大學英語教學的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
——談《教學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5):345-350.
[6]劉潤清,馬丁·韋德爾.外語教學與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7]王海波.個性化評價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26,(5):101-102.
[8]耿娟娟.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的理論依據和實現方式[J].考試周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