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遷移理論,論述漢語負遷移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英語語音的作用。并且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根據學習者不同的學習情況以及個體差異,盡量克服負遷移所帶來的不利因素。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正視母語的遷移作用,減少或避免負遷移,以便于學習者能夠及時有效地掌握流利準確的語音。
關鍵詞:漢語負遷移;英語語音;影響;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30-0287-02
引言
在英語學習中,學習者尤其是成年人必定會在某種程度上受他本族語的發音習慣的影響,經常會不自覺地把本族語的發音習慣搬到英語發音上。相應地,在中國人的英語學習中,也會不同程度地發生此類情況。鑒于此,本文擬從負遷移的角度討論漢語對英語語音的影響以及其相應的應對策略。
一、遷移與負遷移
RodEllis認為,由于目的語和其他任何已經習得的或尚未完全習得的語言之間存在共性和差異性,由此而造成的影響被稱為遷移。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母語有時會帶來負面影響,由此而造成的影響被稱為負遷移。如果舊知識的遷移對新知識的學習起幫助、促進作用,它就是正遷移;反之,如果舊的知識、經驗的遷移妨礙了新知識的獲得,它就是負遷移,即干擾。
學習英語過程中,往往正遷移和負遷移是同時發生的。在某些方面是正遷移,在另一方面又是負遷移。德國英語教學法教授Butzkamm有一個很好的比喻:“母語不是一件外衣,學習者在踏進外語教室之前可以將其脫下,棄之門外”。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看待母語遷移,我們要承認它的存在,既要承認它干擾外語學習的一面,也不能否認它的正遷移作用,而是要承認它能幫助我們學好外語。
二、負遷移對英語語音的影響
俞理明指出,當學習者接觸到外語時,其母語系統已經確立,母語思維習慣亦已形成。但由于缺乏像母語習得那樣的語言環境,學習者在學習外語時就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對知識加以理解、掌握和運用。按照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原有的習慣會影響新習慣的養成,對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植入大腦中的母語思維可能會干擾母語習得的順利進行。因此,通常情況下,與正遷移相比,母語會對外語的習得產生更多的負遷移作用。
如英語中的雙元音[ai]、[ei]、[au]對相當一些英語學習者而言,就比較難于掌握,發音不到位,聽起來不純正,不地道。因為它們與漢語拼音中的(ai)、(ei)、(ou)極容易混淆。在漢語拼音中,發這幾個雙元音時,只需一個口型即可。而英語的雙元音卻是從第一個元音到第二元音的快速滑動,第一個元音聲音重點而且長點,第二個元音則輕、短。并且發音時,口型要從第一個元音轉換到第二個元音。也即是需要口形的變換。雙元音,就是兩個音素的元音。大家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口型不動,就像發單元音一樣,聽起來肯定不是很準。這就是負遷移在起作用,因為在新舊知識技能十分相似的情況下,本應要求學生作出不同的反應,但學生卻作出了相同的反應。如果把普通話發音與英語發音進行對比研究,就會發現漢語拼音對英語語音學習帶來的負遷移的原因。
漢語普通話聽起來每個字是一個音節,雖也有輕重強弱之分,但遠不如英語那么明顯。學生往往把每個英語詞說的很清楚,把每個音節都重讀,讓人聽起來,就會覺得別扭、不自然。例如,漢字“廣播電視”念起來四個字輕重都差不多。英文“radio and television”輕重強弱十分明顯,詞與詞之間卻沒有界線。這三個詞包含七個音節,其中兩個重讀音節,一個次重讀音節。重讀音節響亮清晰,非重讀音節一帶而過。許多學生常常用念漢語的方法念,這七個音節都很重讀,聽起來不是英語的節奏。再如單詞postcard[p?藜ustka:d],goldfish[g?藜udfi?蘩],學生往往讀成[p?藜ust?藜ka:d][g?藜ud?藜fi?蘩],聽起來很別扭,是因為沒能掌握好“不完全爆破”這個語音技巧而造成了任意加音。英語中前一個單詞是輔音結尾,后一個詞是元音開始時,輔音和元音要連讀,如,wait aminute。I want an apple。連讀使句子流利自然,但由于漢語無連讀,學生在讀英語時也不習慣連讀,每個詞都單獨念,這樣聽起來就會很不自然。可以說這些都是母語的負遷移作用。
三、負遷移的應對策略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母語的音調會對英語學習產生一定的負遷移作用。由于每個學習者個體的差異,負遷移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對于英語教師或英語研究工作者,在找出導致負遷移原因的同時,依靠科學的研究理論指導英語教學,盡量減少或改善負遷移作用。采用英漢對比的教學方法,區分兩種相似和截然不同的發音規律,從而實現英語語音學習的正遷移。在英語語音教學上使用這種方法能讓學生在反復練習的基礎上理解英語語音作為拼音文字的實質,糾正有缺陷的發音,同時,加大對目標語聽力語言材料的輸入,逐步建立語感,進而接近或達到目標語的發音。
但是,正如不同地區的人會有一些明顯的地區性標志的普通話,英語不僅有美國英語,加拿大英語,還有印度英語,新加坡英語等各種變體英語。那么,帶有漢語發音特點的中國英語也應該有它的一席之地。這些英語的變體隨著國際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而日益被廣泛接受。所以帶著工具性目的學習英語的成年人不必強求發音地道、句法精確。這個目標很難實現,而且對于只想用英語來實現交流目的的人來說也是不必要的。而在國際上,由于人們的思想更加開放,一定程度上的“中式英語”是可以容忍的。一旦成人在英語學習中調整了心態、不求齊全。這樣他們的焦慮感就會減輕,信心會加強,興趣也會倍增,這將有利地促進一大批成人學習者提高英語水平。
結語
母語的語音語調在外語學習中的遷移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區別對待母語遷移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要根據學習者不同的學習情況,個體差異,盡量利用正遷移的積極作用,克服負遷移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還要承認、正視母語的遷移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中式英語”能提高學習效率,使英語學習成為一件富有回報、充滿興趣的事情。
參考文獻:
[1]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戴煒棟,王棟.語言遷移研究:問題與思考[M].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出版社,2002.
[3]郭銘華.論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
[4]洪明.英漢語音差異對英語語音習得產生的母語負遷移作用[J].浙江師范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5]王桂珍,英語語音語調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俞理明.語言遷移與二語習得[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7]趙飛.語言遷移研究流變[D].山東:臨沂師范學院,2005.
The Impacts and Strategies of Chinese Negative Transfer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FANG Lu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uining 629000,China)
Abstract: In terms of the related transfer theory, this paper analyses negative transfer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s there are various learning situations and individual learners, the instructors should try to take advantage of positive impacts of negative language transfer to overcome adverse factors. Meanwhile, the instructors should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negative language transfer in order to make learners master a fluent and correct pronunciation timely and effectively.
Key words: Chinese Negative Language Transfer; Pronunciation; Impacts;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