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要實現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必須以新安全觀為指導,加速推進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反獨促統,打擊分裂勢力,積極推動亞太多邊安全合作,參與營造國際安全體系。
關鍵詞:中國;和平發展;安全利益
中圖分類號:D82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30-0039-01
中國要實現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國必須以新安全觀為指導,加速推進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積極參與國際安全的維護,構筑和平發展的安全屏障。
一、推進新軍事變革,構筑國家安全屏障
1.提高軍事自主創新能力
自主創新主要體現在實行科技強軍戰略,加強軍隊質量建設,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中國軍隊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加強質量建設,逐步實現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堅持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堅持走以信息化為主導、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的道路,著眼于完成機械化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
2.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
一是武器裝備現代化。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應該走重點發展、跨越式發展、系統配套發展武器裝備的路子。二是體制編制現代化。改革軍隊的體制編制,朝著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指揮靈便的方向努力。三是軍事思想現代化。在繼承毛澤東軍事思想理論精華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出新的軍事思想和軍事理論,探索信息化條件下建軍和作戰的規律。四是軍隊正規化。中國軍隊必須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加強科學管理,不斷提高軍隊建設的整體效益。
3.培養造就新型軍事人才
培養新型軍事人才,實現人才發展的戰略目標,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和嚴格的教育訓練制度。密切跟蹤世界軍事發展趨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軍事訓練應著重提高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院校教育要著眼于從根本上提高創新能力,以適應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需要、適應軍事斗爭準備的需要。將培養造就新型軍事人才作為鞏固國防、治軍強軍的重中之重。
4.拓展對外軍事交往與合作
首先,應加強和鞏固同周邊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的軍事友好關系。中國與朝鮮、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韓國和新加坡等周邊國家的軍事交往逐步增強,擴大了合作的領域,加強了國家間友好關系。其次,積極發展同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軍事交往。中國與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軍事交往也得以全面展開,無論是高層代表團互訪,還是軍事技術合作及武器裝備采購方面,都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全面發展。
二、反獨促統,打擊分裂勢力,維護國土完整
1.繼續運用威懾手段遏制“臺獨”
中國必須擁有兩種軍事威懾能力。第一種是懾止“臺獨”勢力宣布法理“臺獨”的威懾能力。第二種是懾止美國軍事干預臺海沖突的威懾能力。
將來兩岸如果能就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達成協議,中國將會遇到如何處理威懾手段與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關系的問題。在初期,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將主要用于防止偶發事件導致兩岸軍事沖突。隨著兩岸合作的發展和互信的增長,軍事威懾的因素將逐漸下降。
2.防止西藏、新疆任何形式的分裂
一是要搞好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搞好各民族間的團結,把民族地區的事情辦好。只要中國邊疆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蒸蒸日上,逐步縮小與內地的差距,加強中央政府及內地對少數民族的吸引力,分裂主義勢力就沒有多大的市場。二是對于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都不要心慈手軟,而應當機立斷,把一切分裂活動消滅在萌芽狀態。各級政府要充分認清反分裂斗爭形勢的嚴峻性、復雜性和尖銳性,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切實做好維護穩定的各項工作。三是保持與有關國家在打擊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問題上的合作。比如,在抵制泛伊斯蘭主義的問題上,中國與俄羅斯以及西方國家有相近的利益,可以合作;在抵制泛突厥主義方面,中國與俄羅斯、伊朗等國也能找到一定的共同語言。
三、加強國際安全合作,拓展中國安全利益
1.整體規劃,量力而行
中國應更加重視地區及世界各國間的安全合作,通過加強不針對第三方的多邊對話合作,構建多邊安全機制,促進各國、地區及全球的和平與安全。中國通過多邊安全機制可以獲得在其他活動中難以得到的資源,通過多邊途徑使自己的合理主張和要求在國際上合法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只有尋求中國利益與其他國家利益的匯合點,才能更好地維護本國的利益,追求更多的利益,獲取更大的安全。因此,中國在參與國際多邊安全合作時,應綜合考慮利弊得失及自身的承受能力,整體規劃,量力而行。同時以適宜的議題為突破點,不斷積累經驗,主動運用多邊合作來籌劃國家安全。
2.周邊為主,兼顧全球
在北面,要加強上海合作組織的反恐合作和軍事互信的功能,并進一步拓展其經濟合作的功能,促進多邊機制基礎的穩固。在東南亞,盡可能地充實多邊合作的內容,在加強與各國經濟合作,共同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政治合作和安全合作,力爭建立穩固的地區安全合作機制。在東北亞,力爭在和平解決朝核危機的基礎上,建立起某種形式的地區多邊安全合作機制,通過有效的溝通、協商與合作穩定東北亞地區的形勢,并為開展新的合作創造條件。在南亞,也要爭取通過多邊機制尋求新的合作突破。在努力鞏固周邊和地區的多邊機制形成和增強多邊機制有效性的基礎上,再求得推動全球層面的多邊國際機制的完善和充實。
3.積極行動,贏得主動
中國應以更加積極和主動的姿態參與多邊安全機制的合作與建設,贏得話語權,提升利用規則的能力,展示良好的大國形象。中國積極倡導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增進相互信任、通過合作促進共同安全。我們可以通過多邊機制努力探索實踐新安全觀的途徑,用新安全觀取代冷戰思維,用多邊合作取代對抗,通過加強國際多邊合作,盡量將戰略目標包裹在更大、更多元的因素之中,通過利益捆綁,擴大利益集合,從而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