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字句是現代漢語中最具特點的語法現象之一,對于“把”字句句式語義的討論經久不衰。從對外漢語“把”字句教學所受啟示出發,認為現代漢語“把”字句具有因果語義,其所表示因果語義并分為三個層面,并對因果語義在“把”字句中的句型分布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
關鍵詞:“把”字句;因果語義;句型分布
中圖分類號:H02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30-0151-05
一、問題緣起
因果關系是重要的邏輯關系之一,為全人類思維所共有的。然而,由于語言的民族性,表達同一因果邏輯關系,不同語言會有不同的表達形式。在對外漢語“把”字句教學中,筆者發現有些“把”字句可以從因果語義的角度進行解釋,有些則不能。在講授具有因果語義的“把”字句時,從因果語義的角度解釋比從單純地從句法方面或傳統的“處置義”、“致使義”解釋,留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如:“直接充電會把電池的使用壽命縮短兩到三年”這句話,學生很難理解“直接充電”這個行為會對“電池的使用壽命”產生什么樣的處置或致使。如果我們從因果語義的角度來解釋:“直接充電”是原因,“把電池的使用壽命縮短兩到三年”是結果,那么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然而,“把”字句的因果語義是由哪部分語法結構產生的;哪些“把”字句可以從因果語義解釋;因果語義在“把”字句句型中怎樣分布;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于我們進行研究。本文認為“把”字句可以表示因果語義,并詳細考察了該語義在三個層面的分布狀況,以期對漢語本體研究和對外漢語“把”字句教學有所幫助。
二、“把”字句中的因果語義
(一)“把”字句具有因果語義。對“把”字句語義的研究一向是漢語語法研究的熱點問題?,F有的研究仍然沒有達成一致的認識,關于“把”字句是否具有因果語義,大致存在著三種意見:1)認為“把”字句表處置義而未提及因果語義。很多學者都持有此觀點,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王力提出“處置式”這個術語,宋玉柱等提出的“廣義的處置”說和沈家煊提出的“主觀處置”說;2)認為“把”字句具有“致使義”而未明確指出其可表因果語義,呂叔湘、范曉、葉向陽等學者都討論過此觀點;3)認為“把”字句具有因果語義,主要有張旺熹、崔希亮等學者。我們也認為“把”字句具有因果語義。同時,我們認為“把”字句的因果語義可以體現在三個層面上,而不是僅僅體現在某一句法層面中。
(二)“把”字句因果語義的三個層面。“把”字句中的因果語義可能存在于幾個不同層面的構成部分之間:1)“把”字句的動詞V與其后的附加成分R構成的因果關系,如:在“我把衣服洗干凈了”中的“洗”和“干凈”之間具有因果語義;2)“把”字句的主語S與“把”、“把”的賓語N以及VP這個整體構成的因果關系,如:在“吃巧克力把牙吃壞了”、“梁媽媽的一句話把他給鎮住了”的兩句中,“吃巧克力”和“把牙吃壞了”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梁媽媽的一句話”和“把他給鎮住了”之間具有因果關系;3)“把”字前一分句S’與“把N+V+R”構成的因果關系,如:在“這孩子真沒出息,把我的臉都丟光了”中,“這孩子真沒出息”和“把我的臉都丟光了”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這三類由不同部分構成因果關系語義的“把”字句在不同的句法層面上都具有表達一定的因果關系。
三、因果語義在“把”字句句型中的分布
由于“把”字句是現代漢語常見句式,也是對外漢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的語法項目,許多學者從本體研究的角度或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對“把”字句的句法結構形式進行了歸納。其中,李英、鄧小寧(2005)結合了崔希亮,呂文華和范曉的研究成果,歸納出“把”字句主要有15種句法結構形式,較為全面。它們分別是:
(a)S+把+N1+V在/給/到/向+N2,如:“你把書放在桌子上?!?/p>
(b)S+把+N1+V成/作+N2,如:“我要把美元換成人民幣?!?/p>
(c)S+把+N+V(一/了)V,如:“請把情況談一談?!?/p>
(d)S+把+N+V了/著,如:“他把這件事忘了?!?/p>
(e)S+把+N1+V+N2,如:“他馬上把好消息告訴了大家。”
(f)S+把+N+V+時量補語,如:“父親把弟弟關了一小時?!?/p>
(a)S+把+N+V+動量補語,如:“他把錢數了好幾遍?!?/p>
(b)S+把+N+V+結果補語,如:“我把衣服洗干凈了。”
(c)S+把+N+V+趨向補語,如:“我把錢送過去了。”
(d)S+把+N+V+狀態補語,如:“大家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①
(e)S+把+N+V+程度補語,如:“這件事把我急死了?!?/p>
(f)S+把+N+給+V+其他成分(多表示不如意),如:“他把我的照相機給弄壞了。”
(g)S+把+N+一V,如:“他把手一揮,站了起來。”
(h)S+把+N+AV(A=動詞前的修飾語),如:“他把垃圾亂扔?!?/p>
(i)S+把+N+V,如:“我建議大會把這個提案取消。”
本文將采用此“把”字句句法結構形式的分類,以上述構成因果關系的三種結構形式為綱,考察因果“把”字句在這15種句法結構形式中的分布情況。
(一)對V與R構成因果關系“把”字句的考察。V與R構成因果關系,是指“把”字句的謂語動詞V是其后附加成分R表示的結果或狀態產生的原因,這是“把”字句謂語內部的因果關系。屬于這類表示因果關系的“把”字句的句法結構形式有7種。
1.S+把+N1+V在/給/到/向+N2
(1)你把本子交給老師。
(2)我把東西忘在出租車上了。
以上兩個例句均有因果義。其中,“(本子)給老師”是“交”的結果,(東西)在出租車上”是“忘”的結果。這類句子因果語義的成立對“把”字句的謂語動詞V沒有什么特殊要求。所有符合這種格式的“把”字句其V與R都具有因果語義。
2.S+把+N1+V成/作+N2
(1)什么事把你急成這個樣子?(畢淑敏《血玲瓏》)
(2)你還能把那點意思鬧成不好意思嗎?(老舍《茶館》)
(3)建筑師把房子蓋成一個六邊形的建筑。
(4)您可以把您的經營計劃拆做幾個分塊。
以上四個例句均有因果義。其中,“(你)成這個樣子”是“急”的結果,“(這點意思)成不好意思”是“鬧”的結果,“(房子)成六邊形”是“蓋”的結果,“(您的經營計劃)做幾個分塊”是“拆”的結果。這類句子因果語義成立對謂語動詞也沒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由于“成”和“作”本身已具有點明結果的意義,所以“成”和“作”后的名詞性成分就是在V動作行為的作用下從無到有產生的新的事物或新的狀態。這些新事物或狀態的產生是結果,而V就是新事物或狀態產生的原因。所有符合這種格式的“把”字句其V與R都具有因果語義。
3.S+把+N1+V+N2
(1)開水把腳燙了一個泡。
(2)蛀蟲把衣服咬了幾個洞。
以上兩個例句均有因果義。其中,“一個泡”是“燙”的結果,“幾個洞”是“咬”的結果。這類句子因果語義成立的前提條件是:“把”字句謂語動詞V必須是性狀動詞(包括形容詞),如:例句(7),或者V必須是“結果動詞”——V后的名詞性成分所指的事物在V所表示的動作行為之前不存在,它是在動作行為的作用或影響下從無到有,如:例句(2)。
如果V不為性狀動詞(包括形容詞)或“結果動詞”,則這個句法結構形式的“把”字句V與R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如:
(3)他馬上把好消息告訴了大家。
在例句(3)中,V即不是性狀動詞(包括形容詞),也不是“結果動詞”,這類句子中的V與R之間就沒有因果關系。
4.S+把+N+V+結果補語
(1)她把孩子逗笑了。
(2)大風把帽子吹跑了。
以上兩個例句均有因果義。其中,“(孩子)笑了”是“逗”的結果,“(帽子)跑了”是“吹”的結果。這類句子因果語義的成立對“把”字句的謂語動詞V沒有什么特殊要求。所有符合這種格式的“把”字句其V與R都具有因果語義。
5.S+把+N+V+趨向補語
(1)馬青硬把劉美萍從座位上拉起來。(王朔《頑主》)
(2)祥子把頭低下去。(老舍《駱駝祥子》)
以上兩個例句均有因果義。其中,“(劉美萍)起來”是“拉”的結果,“(頭)下去”是“低”的結果。有時“趨向動詞”發生虛化,表示引申意義,如:
(3)那氣派把誰家都比下去了。(余華《活著》)
(4)我把她的身體側過來。(王朔《過把癮就死》)
這里的“下去”、“過來”都已經虛化,事實上與上述形式(h)的結果補語差不多。這類句子因果語義的成立對“把”字句的謂語動詞V沒有什么特殊要求。所有符合這種格式的“把”字句其V與R都具有因果語義。
6.S+把+N+V+狀態補語
(1)她用這些花里胡哨的廉價貨把這間兵營裝飾得市民氣十足。(王朔《過把癮就死》)
(2)這件事把他家鬧得雞犬不寧。
以上兩個例句均有因果義。其中,“(這間兵營)市民氣十足”是“裝飾”的結果,“(他家)雞犬不寧”是“鬧”的結果。這類句子因果語義的成立對“把”字句的謂語動詞V沒有什么特殊要求。所有符合這種格式的“把”字句其V與R都具有因果語義。
7.S+把+N+給+V+其他成分
這類句子是否在V與R之間具有因果語義,取決于“其他成分”是什么。如果“其他成分”為“在/到/向+N2”、“成/作+N2”、結果補語、趨向補語、狀態補語,那么事實上它的V與R之間的關系和上述對應的形式無異。如果此時該句的謂語動詞符合上述5種句法形式的要求,那么這個句法結構形式的“把”字句則具有因果語義。如:
(1)我把書給放在桌子上了。
(2)我把稀飯給做成干飯了。
(3)一大筐白海棠,還不得把奶奶最后的一顆牙給酸倒了?(畢淑敏《血玲瓏》)
(4)你去把他給拉過來。
(5)專利大戶國把東亞時髦的模仿創新給榨得無利可圖了。
以上五個例句均有因果義。其中,“(書)在桌子上”是“放”的結果,“(稀飯)成干飯”是“做”的結果,(奶奶最后的一顆牙)倒”是“酸”的結果,“(他)過來”是“拉”的結果,“(東亞時髦的模仿創新)無利可圖”是“榨”的結果。
分析V與R不可以表示因果語義的八種句法結構形式,我們發現:(c)、(d)、(f)、(g)和(k)形式的“把”字句V后的附加成分或意在指明V本身的狀態,如:(了/一)V、了/著、程度補語;或意在指明V持續時間或施行次數,如:時量補語、動量補語。它們沒有指出任何由V產生的新結果或新狀態,所以沒有因果語義的存在;(m)、(n)和(o)V后沒有附加成分,由于R的不存在,其在V與R的層面上自然沒有因果語義的存在。
(二)對S與“把N+V+R”構成因果關系的考察
S與把N+V+R構成因果關系,是指“把”字句的主語S是“把”字、“把”的賓語N和“把”字句謂語VP共同表示的結果或狀態產生的原因,這是“把”字句組成部分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把”子句整個句子的語義。屬于這類可以表示因果關系的“把”字句句法結構形式有10種。
1.S+把+N1+V在/給/到/向+N2
(1)吃年糕把假牙吃到肚子里了。
(2)國產彩電價格上漲把消費者推給了進口彩電。(北大語料庫)
(3)封閉的自然環境把淤溪人拴在了這方水土上。(北大語料庫)
(4)1937年盧溝橋事變把中國推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北大語料庫)
(5)科學技術和生產的發展,把勞動力推向一個不論智力水平還是健康水平等綜合素質方面都越來越高的階段。(北大語料庫)
以上四個例句均有因果義。其中,“把假牙吃到肚子里了”是“吃年糕”造成的結果,“國產彩電價格上漲”是“把消費者推給了進口彩電”的原因,“把淤溪人拴在了這方水土上”是“封閉的自然環境”造成的結果,“把中國推到亡國滅種的邊緣”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帶來的結果,“科學技術和生產的發展”是“把勞動力推向一個不論智力水平還是健康水平等綜合素質方面都越來越高的階段”的原因。這類“把”子句表因果語義,它的主語S可以是謂詞性的,如:(1)、(2),也可以是名詞性的,如:(3)、(4)、(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語S是名詞性詞語的這類因果“把”子句中,如果S是名詞性偏正短語,那么這個短語中的謂詞起了主要作用,是造成“把N+V+R”的最直接最關鍵的原因,如:(3)中的“封閉”和(5)中的“發展”。它的謂語動詞V一般來說是動作動詞,具有動力,沒有時限和終結,如:例句中的“拴”、“推”。這類表因果語義的句子,其主語S不可以是表示人的名詞,如果S是表示人的名詞,如:
(1)我把箱子放在地上。
(2)老師把作業本發給學生。
那么這些句子的S與“把N+V+R”就沒有因果語義。
2.S+把+N1+V成/作+N2
在這類句子中,據筆者的調查:在S+把+N1+V作+N2的格式中沒有S與把N+V+R表因果語義的,可表因果語義的大多是S+把+N1+V成+N2格式,如:
(1)十幾年來像剛才一樣的兇橫,把我漸漸地磨成了石頭樣的死人。(曹禺《雷雨》)
(2)這件小事把她急成那樣。
以上兩個例句均有因果義。其中,“像剛才一樣的兇橫”是“把我漸漸地磨成了石頭樣的死人”的原因,“把她急成那樣”是“這件小事”造成的結果。這類表因果語義的句子,其主語S不可以是表示人的名詞,如果S是表示人的名詞,如:
(3)他把生日晚會搞成了慈善捐助儀式。
(4)他老把“好”說成“蒿”,特別有個洋味兒!(老舍《茶館》)
那么這些句子的S與“把N+V+R”就沒有因果語義。
3.S+把+N+V了/著
(1)這種發自內心的熱情,把我們的心融化了。(北大語料庫)
(2)病了幾天把工作耽誤了。(北大語料庫)
以上兩個例句均具有因果義。其中,“這種發自內心的熱情”是“把我們的心融化了”的原因,“病了幾天”是“把工作耽誤了”的原因。這類表因果語義的句子,其主語S可以是名詞性的,如:“這種發自內心的熱情”,或者是謂詞性的,如:“病了幾天”;但是,S不可以是表示人的名詞,如果S是表示人的名詞,如:
(3)他把老板打了。
(4)小李把工作耽誤了。
那么這些句子的S與“把N+V+R”就沒有因果語義。
4.S+把+N1+V+N2
(1)這件糗事把我鬧了個大紅臉。
(2)開水一灑把腳燙了好幾個泡。
以上兩個例句均具有因果義。其中,“這件糗事”是“把我鬧了個大紅臉”的原因,“開水一灑”是“把腳燙了好幾個泡”的原因。這類表因果語義的句子,其主語S可以是名詞性的,如:“這件糗事”,也可以是謂詞性的,如:“開水一灑”,但是,S不可以是表示人的名詞,如果S是表示人的名詞,如:
(3)他把衣服剪了個洞。
(4)二太太把他罵了個花瓜。(老舍《駱駝祥子》)
那么,這樣的句子的S與“把N+V+R”就不具有因果語義。
5.S+把+N+V+時量補語
(1)第20、21號臺風把慰問團困了整整七天。
(2)直接充電會把電池的使用壽命縮短兩到三年。
以上兩個例句均具有因果義。其中,“第20、21號臺風”是“把慰問團困了整整七天”的原因,“直接充電”是“把電池的使用壽命縮短兩到三年”的原因。這類表因果語義的句子,其主語S可以是名詞性的,如:“第20、21號臺風”,也可以是謂詞性的,如:“直接充電”,但是,S不可以是表示人的名詞,如果S是表示人的名詞,如:
(3)他能把連續不變的鼓點敲兩天。
(4)華大夫把這話琢磨了三天三夜。
那么,這樣的句子的S與“把N+V+R”就不具有因果語義。
6.S+把+N+V+結果補語
(1)城里稀奇古怪的東西把他的眼睛看花了。
(2)吃巧克力把牙吃壞了。
以上兩個例句均具有因果義。其中,“稀奇古怪的東西”是“他的眼睛看花了”的原因,“吃巧克力”是“牙吃壞了”的原因。這類表因果語義的句子,其主語S可以是名詞性的,如:“稀奇古怪的東西”,也可以是謂詞性的,如:“吃巧克力”。但是倘若主語是表示人的名詞,如下面兩個句子,S與“把N+V+R”之間就沒有因果關系。
(3)梁奶奶又把床頭的紅燈按亮了。(畢淑敏《血玲瓏》)
(4)老太太把箱子打開了。
7.S+把+N+V+趨向補語
(1)爆炸的氣浪把他的身體彈了起來。
(2)那氣派把誰家都比下去了。(余華《活著》)
以上兩個例句均具有因果義。其中,“爆炸的氣浪”是“把他的身體彈了起來”的原因,“那氣派”是“把誰家都比下去了”的原因。這類表因果語義的句子,其主語S都是名詞性的,沒有謂詞性的,但是S不可以是表示人的名詞,如果S是表示人的名詞,如:
(3)你爽性把刀子掏出來吧!(老舍《龍須溝》)
(4)馬青把煙從嘴上拿下來。(王朔《頑主》)
那么這樣句子就沒有因果語義。
8.S+把+N+V+狀態補語
(1)轟的一聲巨響,把我嚇得從地上一下子站起來。(余華《活著》)
(2)長期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后,愚昧無知。(北大語料庫)
以上兩個例句均具有因果義。其中,“轟的一聲巨響”是“把我嚇得從地上一下子站起來”的原因,“長期閉關自守”是“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后,愚昧無知”的原因。這類表因果語義的句子,其主語S可以是名詞性的,如:“轟的一聲巨響”,也可以是謂詞性的,如:“長期閉關自守”,但是S不可以是表示人的名詞,如果S是表示人的名詞,如:
(3)他把我搞得很狼狽。
(4)他把我說的像花一樣。
那么,這樣的“把”字句的S與“把N+V+R”之間便不具有因果語義。
9.S+把+N+V+程度補語
(1)這一個大子兒也夠把我氣壞了。(曹禺《北京人》)
(2)手腳一出血,可把我娘心疼壞了。(余華《活著》)
以上兩個例句均具有因果義。其中,“這一個大子兒”是“把我氣壞了”的原因,“手腳一出血”是“把我娘心疼壞了”的原因。這類表因果語義的句子,其主語S可以是名詞性的,如:“這一個大子兒”,也可以是謂詞性的,如:“手腳一出血”,但是S不可以是表示人的名詞,如果S是表示人的名詞,如:
(3)古人早把問題看透了。(轉宛新政例句)
(4)我實實在在地把我丈人的臉丟盡了。(余華《活著》)
那么這些句子的S與“NVP”就沒有因果語義。
10.S+把+N+給+V+其他成分
(1)老媽媽的第一句話,就把梁秉俊給鎮住了。(畢淑敏《血玲瓏》)
(2)現在車坐得多了,把暈車病給治好了。(北大語料庫)
以上兩個例句均具有因果義。其中,“老媽媽的第一句話”是“把梁秉俊給鎮住了”的原因,“車坐得多了”是“把暈車病給治好了”的原因。這類表因果語義的句子,其主語S可以是名詞性的,如:“老媽媽的第一句話”,也可以是謂詞性的,如:“車坐得多了”,但S不可以是表示人的名詞。所謂的“其他成分”可以是:在/給/到/向+N2,成/作+N2,了/著,N2,時量補語,結果補語,趨向補語,狀態補語,程度補語。事實上,這個形式中的“給”可以省略而不改變句子的原意,省略“給”后的“把”字句也就是2.2.1到2.2.9論述的句型。
S與“把N+V+R”表示因果關系的句法結構有10種形式,說明這類“把”字句在“把”字句中占有一定的數量,有研究價值。我們知道,因果語義的“果”可以是“產生新的結果”,也可以是“產生新的狀態”。分析S與“把N+V+R”不可以表示因果語義的5種句法形式,我們發現(c)、(g)、(m)、(n)和(o)僅僅說明了動作的狀態,沒有指出任何由動詞產生的結果或狀態,所以因果語義并不存在。
(三)對S’與把N+V+R構成因果關系的考察
在我們對“把”字句的考察中,發現“把”字句常常出現主語省略的現象,即:“把”字句除具有完整的“S+把+N+VP”的句子格式外,常常會出現前一個分句S省略主語的“把+N+V+R”的形式,“把N+V+R”與“把”前一分句S’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復句。有語法聯系的句法結構之間必然具有語義上的聯系,這就是本文要考察具有語法關系的兩個分句之間,即:S’與“把N+V+R”之間是否具有因果語義的原因。
S’與“把N+V+R”構成因果關系,是指S’是“把N+V+R”這個分句表示的結果或狀態產生的原因。這是“把”字句這個分句與其前的分句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含有“把”字句的復句的語義。這雖然是復句的語義關系,但是S’與“把N+V+R”這兩個小分句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詞,所以我們認為這種因果語義的體現是和“把”字結構有關的。對此,張旺熹在其《“把”字結構的語義及其語用分析》一文論述“句子(原因)+把字結構(結果)”的部分中作過較為明確的說明。他認為:“當一個句子后面緊跟一個‘把字結構’而構成一個語段時,這個句子或句子成分,對“把字結構”來說,具有促使其產生某種結果的作用……這里,“把字結構”表達了因某種原因而產生的相應的結果”(張旺熹,1991)。但在此部分中,張旺熹認為這一格式表達的是“致使”語義。然而他又在后來的論述中表示“‘把字結構’……始終處于一個明確的因果關系(包括條件關系、目的關系)的意義范疇之中”(張旺熹,1991)。因此,張文的“句子(原因)+把字結構(結果)”格式,表達的仍是因果語義,甚至這個語義范疇包括了“致使”語義。
經筆者考察,前一分句S’后面緊跟“把”字句的15種句法結構形式時,均可以和“把N+V+R”構成因果語義,下面我們各舉一例:
(1)華人律師稱自己缺乏庭辯能力,把案子介紹給自己的英國同事。(北大語料庫)
(2)部隊如猛虎下山般地插入敵陣,把敵人切割成數塊。(北大語料庫)
(3)我馬上要去面試,現在把衣服整一整。
(4)爸爸看我們都長大了,便把家分了。(北大語料庫)
(5)張奶奶怕劉娟被騙,把夏東以前的事告訴了她。
(6)他總是缺乏信心,把創作的詩稿壓了一年。(北大語料庫)
(7)一個老干部嫌醫院對他的病不重視,把院長、政委罵了一頓。(王朔《過把癮就死》)
(8)他又叫“我不上學”,把我的心都叫亂了。(余華《活著》)
(9)我把一個銀元往她胸口灌進去,把她的嘴堵上了。(余華《活著》)
(10)感情在他心中繞著圓圈,把個最簡單的人鬧得不知道了東西南北。(老舍《駱駝祥子》)
(11)你這么晚不回家,把你媽急死了。
(12)這些老人一坐,把人家表演給嚇回去了。(北大語料庫)
(13)他聽到呼救聲,把鞋一脫,跳進了冰冷的河水里。
(14)這個小區的居民特別沒有公德,每天把垃圾亂扔。
(15)通過自責,她把母親自殺的責任暗暗接過來背負在身上,默默把這種想象出來的罪過承受。(北大語料庫)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得證:上述15種句法形式的“把”字句,其“把N+V+R”與其前分句S’都可以構成因果語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張旺熹的觀點。我們認為,這是由于“把”前的分句S’和“把”字分句常常構成一種順承的關系,“把”所在分句常常是S’的后續或者發展,S’常常是“把”分句的條件或者背景,“把”分句所表示產生的新結果或新狀態是在S’的基礎上產生的,自然構成了因果語義。但這一部分還牽涉到一些問題,如:是否所有的“把”字句都跟其前的S’構成因果復句,若不是,有什么形式標記等。這些問題有的學者進行過研究,并且限于篇幅和研究重點,本文暫不詳述。
結語
我們認為,因果關系歸根結底是一種“變化”。不論何種形式的“把”字句,不論是所謂的“處置義”還是“致使義”,只要它的某部分由于另一部分發生了“變化”,那么它就具有因果語義,盡管這可能出現在不同的句法層面。在以上三類表達因果語義的結構類型中,V與R構成的因果語義是“把”字句句法結構內部的語義,把VR放在任何句型中因果語義都可以存在,并且對于V與R的語義分析時前已有很多研究;而S’與“把N+V+R”之間的因果語義是“把”字句所處復句中兩個分句之間的語義,這個問題張旺熹先生也已有全面的分析。只有S與“把N+V+R”之間的因果語義才是一個完整的“把”字句的句式語義,這個部分才是“把”字句表示因果語義最特殊的部分,在句法、語義和語用上都呈現出一定的特點,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語義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1995,(3):12-21.
[2]李英,鄧小寧.“把”字句語法項目的選取與排序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3):50-58.
[3]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5]沈家煊.如何處置“處置式”?——論把字句的主觀性[J].中國語文,2002,(5).
[6]宋玉柱.“把”字句“對”字句、“連”字句的比較研究[A].宋玉柱.現代漢語語法論文集[C].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24.
[7]宛新政.現代漢語致使句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04.
[8]葉向陽.“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釋[J].世界漢語教學,2004,(2):25-39.
[9]張旺熹.“把”字結構的語義及其語用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3):8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