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年來,英語寫作一直讓在校大學生們感到困擾,學生英語作文的水平一直不令人滿意。國家教育部推出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無疑給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英語寫作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如何提高教學中寫作的效率一直是教學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表述了其個人對此的理解并結合自己的體會闡述了對如何教授大學英語寫作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30-0273-02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教育部于2004年下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該《課程要求》在現行《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根據當今國內外形勢的需要,將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進行了調整。具體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必須要達到的目標。《課程要求》中有關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內容如下:(學生)能完成一般性寫作任務,能描述個人經歷、觀感、情感和發生的事件等,能寫常見的應用文,能就一般性話題或提綱在半小時內寫出120詞的短文,內容基本完整,用詞恰當,語意連貫,能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
《課程要求》實質上只是將以往與新時代不相適應的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思想予以糾正,使之更符合語言教學的規律。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以書面或者口頭進行交際的能力。具體來說,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實際運用這門語言的能力。因此,為使我院各專業本科生在畢業時能夠達到上述目標,我們在正常的教學活動中,除了將教學重點由注重閱讀向注重聽說傾斜,還必須對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書面信息交流能力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大學英語精讀課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切實抓好學生用英語進行書面表達的強化訓練,使其真正掌握實際運用這門語言的技能,將是目前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教師所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與挑戰。
二、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形勢及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并且參與的國際事務日益廣泛,國家對復合型外語人才,即“專業+外語”和“外語+專業”型人才的需求缺口極大。大學生應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專業+外語”的復合型外語人才,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找到自己滿意的崗位。目前,人才市場反饋的信息是復合型外語人才的語言輸出功能(口頭表達能力和筆頭寫作水平)較差,尤其是筆頭寫作水平。這樣,新世紀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目標的重點便是:重點培養大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筆頭寫作能力。
為適應這一形勢,從1998年起,為進一步鼓勵教師重視對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英語四級考試開始設作文最低分。2002年,教育部又明確規定,大學英語教學應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總目標,使我國的大學生在畢業時達到能基本聽懂英文廣播,能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和具備一定程度的寫作與翻譯能力。隨著近兩年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推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將調整對語言各技能測試的試題比例和權重,并調整對各技能的具體要求。總的方向是加強對語言交際能力的測試,特別是聽說能力和應用性作文寫作能力。縱觀多年的教學實際,學生困惑的是英語寫作。究其原因如下:
首先,從高中到大學,整個英語教學的重點在于閱讀教學。并且,隨著高考試題的改革,四、六級試題的調整,教學中雖然對聽說能力,尤其是聽力的訓練有所偏重,但教師仍然忽視了英語寫作教學和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可以說,寫作游離于整個英語教學的主體之外。因此,中學時教師對學生缺少卓有成效地訓練,常常是待學生升入高三以后教師才抓寫作,目的只是為了應付高考。并且,由于高考對英語寫作的評判層次較淺,線條較粗,對寫作的指揮棒作用較弱,在客觀上也弱化了英語教師對學生寫作訓練的加強和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其次,考上大學后,英語寫作課客觀上又存在著課時不足,學生重視不夠等現象;另一方面, 即便教師對學生有寫作訓練,也往往流于形式。由于高考的擴招,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班容量擴大,大學英語教學存在著一個難以解決的普遍問題,即大班教學,這便使得教師對學生的習作批改存在著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導致對學生寫作訓練的效果較差。
從上述形勢及現狀分析來看,應用性英語寫作必將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趨勢和重點。面對如此殘酷的現狀,嚴峻的形勢,大學英語的寫作教學必須改革,方能改變現狀,適應形勢。大學英語的寫作訓練應從大一抓起,(下轉277頁)(上接273頁)教師就對學生進行系統地有針對性地訓練。
三、對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建議
(一)強化語言基礎功訓練
在大學英語精讀課基礎階段(一、二級),教師的教學活動應立足于強化學生語言基本功的訓練。教學初期,切勿好高騖遠,要從基礎的東西教起。在課堂要有目的地增加聽寫練習。此時聽寫的內容已不僅僅局限于詞匯,而應該是短語、固定表達法、句子乃至文章段落。要求學員背誦或默寫課文中某些含有常用表達方式的典型句子或段落。 另外,要充分利用每課的漢英翻譯練習。此項練習應以作業形式布置,并一定要檢查批閱。教師通過講評作業,可以及時地、有針對性地糾正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對相關的語言點或語言知識進行解說,以補充學生語言知識的空白。
(二)加強語法教學環節
學寫英語首先就要通英語語法。與他人進行口頭交際,犯些語法錯誤倒也無大礙。但是在書面語中,若不講究語法,那給讀者的感覺只能是作者文化水平有限。一位文盲與他人進行口語交流想必問題不大,但很難想象他能寫出文章來,更不要說寫出好文章。因此,在精讀課教學實踐中,語法教學的地位不可動搖。語法不通,作文不成;語法不通,造句不能;不會造句,又怎能表達思想,寫出文章來?
(三)擴大寫作量,推廣“寫長法”
王初明等人曾提出了以寫為突破口的教學改革思路,如要求學生課外寫長作文(簡稱“寫長法”)。該方法既能調動學生用已學的知識又迫使學生為表達思想而尋找還沒有徹底掌握的表達式、句子結構等,真正做到使學生“在用中學”。這樣能促使語言運用的自動化,有效達到語言習得的目的。鼓勵學生不斷地寫、大量地寫,通過擴大量來提高質量。作文寫得越長,越能暴露語言問題,學生越需要努力把所學知識用于表達思想,在使用知識的過程中消化知識、鞏固知識。
(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影響學生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生對話題的熟悉程度和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寫作的質量和長度。學生對話題的熟悉程度愈高、興趣愈濃,文章的流利程度就愈高。為了提高寫作的趣味性,在設置作文題目時要始終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這樣的作文才會生動形象、有血有肉。
(五)集中組織寫英語的強化訓練
待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作文能力時,教師應按《課程要求》的有關學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表述內容,集中組織一些命題作文訓練,這種訓練一般安排在大學英語四、六級統考前一個月,或者說是在《大學英語》精讀課三、四級的教學階段。此時應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規定的字數寫作文。然后教師批閱打分,進行總結講評。講評的重點應突出兩個方面,一是語言和語言習慣,二是文體要求和寫作技巧。
結束語
多年來,隨著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貫徹執行,大學英語教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如今,《課程要求》又將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聽說能力和寫作能力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增強他們運用這門語言的各項技能,尤其是寫與說的技能,使他們不僅能在以后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而且也能為他們將來有機會用英語寫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實抓好并強化大學英語寫作這一環節,進一步培養學生寫英語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這一薄弱環節能夠真正得以加強,我們有理由相信,我院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一定會產生質的變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Z]. 2004.
[2]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編寫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田艷.大學英語寫作導航[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