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被媒體炒作得沸沸揚揚的湖南湘雅二醫院“蘆筍片”事件,當百姓在思考蘆筍片怎么從直接生產成本每瓶6.83元,完全成本每瓶13.39元,公司給經銷商的平均供貨價格每瓶14到19元不等,變成醫院零售價每瓶213元,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時,新聞記者在追索生產廠家、流通環節、醫藥代表、醫院、醫生和政府部門。當記者采訪到醫院時,湘雅二醫院的新聞發言人表示:醫院在這個藥上的利潤只有15%;而這個藥的招標價就已經到達了聳人聽聞的185.22元!該新聞發言人在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該醫院在醫藥采購方面的一些環節后,明確向記者“訴苦”說:“我們很冤,我們醫院也是事件的‘受害者’。”他們確實委曲,因為他們遵守了政府制定的游戲規則。當記者采訪到湖南省物價局時,湖南省物價局一位人士在“聊天”中對記者稱,目前讓他們頭痛的問題是,隨著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藥品品種規格相當復雜,政府在進行價格核定時,多采取企業自主提供成本信息資料的方式,對于企業提供的資料由于工作人手不夠,很難做到每個藥品都實地查看藥品入庫記錄、財務憑證等反映價格信息的第一手資料。該人士說:“2006年只有一個人管理,現在兩個處室合并后增加到了5個人,但面對的是全國幾千家藥品生產企業,數萬家流通企業。一些企業提供的是假數據、假票據?!彼f,蘆筍片事件曝光后,網上輿情多指責物價局不作為,他們也很委屈。看了該人士代表湖南省物價局訴說的“委屈”后,我不知你想說什么?但我想對湖南省物價局說:管不了就別管。因為你管了就代表了政府,因為你管了在患者中就有公信力,因為你管了患者就不敢說不,因為你管了生產廠家、醫藥公司、醫藥代表、醫院、醫生就有了獲取不當利益的理由。
有湖南省物價局“蘆筍片”事件的教訓,我們從事審計監督工作的同志也應當受到一些啟示。
啟示一不是審計機關職責范圍的事別管。審計法對審計的職責作了明確規定,將審計的總體任務概括為“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審計機關不是什么事都可以管,審計人員在審計某事項時應多想一想是不是審計機關的職責,審計機關在對被審計單位評價時應多想一想是否超越了審計范圍,在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處理處罰時應多想一想依據的法規是否恰當。有的人總以“創新”為借口,來超越法律對審計的約束。大家應明白行政的一個基本常識:對自然人來說,法律沒有規定不能做的都可以做,對行政單位來說,法律規定可以做的才能做。
啟示二審計條件不成熟時管不了的事別管。有的地方政府非常信任審計機關,將政府性投資審計任務全部交給審計機關審計,這當然是件好事。但這些審計機關是否有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是否有與審計任務相匹配的審計專業人員。如果沒有,只是濫竽充數草草了事,出了“蘆筍片事件”,這個審計機關肯定也會“很委屈”。如果審計機關當個二傳手,將審計任務委托中介機構,從中獲取一點手續費,出了“蘆筍片事件”,這個審計機關也是脫不了干系。好多年以前,組織部門委托審計機關對某大型企業法人代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要求一個星期交報告。接到任務后,審計機關派出了五人審計組,現場審計了四天,審計的內容僅限于一般財務收支,抄了一些財務指標,敏感性問題如對外投資等無時間顧及。報告報出后由于群眾舉報,此領導沒有提升。但事過一年后此領導由于對外投資等方面的問題坐了牢。如果有人質問當時的經濟責任審計,如果有媒體炒作當時的經濟責任審計,審計機關肯定也會“很委屈”——一位在任六年、員工三千、產值幾億的企業法人代表經濟責任審計,時間太緊?,F在許多地方換屆時,大量離任干部需要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時間緊、任務重。對一位在任時間五年甚至更長的縣長、市長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審計時間一星期甚至更短,投入的審計人員五六位甚至更少,出具的審計報告還要作為干部任用的依據,如果出了“蘆筍片事件”,審計機關一定會“很委屈”。但這些“委屈”事為什么有的審計機關還年年這樣做呢?為什么不想一想,由于你的審計,保護了多少問題?由于你的審計,多少有問題的干部更加肆無忌憚?你出具的審計文書是有法律約束力的。
最后我想說:非政府管不可的事,政府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管好,能讓市場管的事就讓市場去管吧!
(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