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碧波是一位博學多才、聰明睿智、天資過人、個性堅強的女強人。她不畏艱辛困苦,巾幗不讓須眉,干出了一番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偉大事業。她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用手中的畫筆精心描繪出來的動人畫面奉獻給人們,以剛柔相濟、力拔山河的力量震撼著讀者、鼓舞著讀者。她曾經說過:當年我搞歌樂山烈士群雕既未考慮揚名,也沒有想到掙錢。搞了這么多年雕塑,顧不上休息、無怨無悔,完全是出于對藝術的熱愛和負責啊!特別是搞巫文化,七年多來不斷奔波于市區與巫溪之間,那時交通不便,每次往返兩天、汽車來回28小時,工作太緊張了,只能在晚上趕路、車上過夜,風里來、雨里去、忍饑挨餓、來回打轉。光北京吉普車就開壞了一輛,然而,再苦再累我也不覺得苦……人的血是熱的,心也是熱的。愛的奉獻就是一首真情的歌,這是一個執著奮斗、無私奉獻的女藝術家所傾吐的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心聲!
青春旋律
江碧波,是一位聞名遐邇的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她出身于山清水秀的江南浙江寧波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江敉是上海久負盛名的漫畫家、版畫家。為躲避戰亂,江碧波的父親抱著她,或牽著她的小手,從日寇占領的上海顛沛流離來到山城重慶。
解放后,父親成為四川美術學院著名教授。父親對藝術的孜孜以求的正直品德,塑造了江碧波堅韌頑強、追求完美的人格。江碧波承傳家父的藝術天賦,又在四川美院附中和大學本科受過多年嚴格而系統的美術教育、根基扎實、修養深厚、才氣出眾。當時這位婷婷玉立、眉清目秀、能歌善舞、才華橫溢的美女成為學生和教師競相追求的“?;ā?。
20世紀60年代,江碧波從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后,即赴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艱苦的藝術探索,以后又赴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美國等地參加畫展、講學和交流,使她的藝術理念拓展到新的境界。從此,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滋生出深厚和諧與個性張揚相結合的藝術生命。至此,經歷了漫長的學養積淀后。江碧波的藝術創作終于厚積薄發,迸發出絢麗的奇葩。
熱血華章
長江奔流一瀉千里,中華風采世界聞名。長江三峽美在雄險奇出,無峰不雄、無灘不險、無洞不奇、無壑不幽,無一處不可以成詩,無一處不可以入畫。它不僅是一條地理上的偉大峽谷,而且是一條文化上的偉大峽谷。千百年來,長江三峽中的名勝古跡,內涵豐富、多姿多彩。
長江、黃河同為中華文明搖籃。以三峽地區為核心的長江流域中的巫溪,正是巫文化發軔繁盛之地。這一文脈地帶的峽谷風光,充滿遠古巫文化的輝煌,又為長江三峽地區增添了一道靚麗的神奇景觀。
巫溪是巫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巫文化是巫溪縣遠古咸國人類,在與大自然抗爭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中華名族原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巫文化也是人類古代文明之源,最早的文字、歷史是巫師通曉和傳承的;最早的禮儀、法制是巫師制定并執行的;最早行醫施藥是巫師從事的……而有史以來記載的第一個神巫——巫咸即在巫溪,他就是巫師的鼻祖,也是巫文化的鼻祖……”
江碧波塑造的“靈山十巫”第一位是相傳的巫文化的創始人之一、巫師集團的首領巫咸。第二系師從谷底古帝伏羲氏,通諸占之術,是東夷集團和苗蠻集團聲名卓著的巫師巫即。第三系古帝舜的后裔,精通天文、地理、飛禽走獸之跡,是十巫中溝通天地人三界的靈媒巫盼;第四系傳說中與巫咸齊名的神醫,也即彭祖,為古代醫學的創始人之一巫彭;第五系一位認真履行其祭禮職責的巫師巫禮;第六為十巫中唯一的著名女巫,也即巫溪的鹽水女神巫姑;第七系修煉得爐火純青的巫師巫真;第八是一位醫術高明的巫抵;第九系一位善于祈神和卜筮的巫師巫謝,最后一位是神通廣大的巫羅。江碧波敞開美麗的心靈創作了“靈山十巫”,為古老的巫文化譜寫了一曲豪放動聽的贊歌。
江碧波敢于突破傳統國畫對筆墨構圖、色彩的某些束縛,利用變形、夸張的手法信筆涂鴉、恣意縱橫、桀驁不馴、出神入化。在用色上,五彩繽紛、艷而不俗、光彩照人。十巫形象,可謂千姿百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賦予了他們鮮活的生命,畫面生動、渾然天成,不禁令人拍手稱絕。
翻開一本本塵封的史書,記錄巫人最早的歷史是神話,不少人認為神話不可靠,但是新興的文化人類學卻以豐富的資料、強有力的證據證實了從神話中復原歷史的合理性。神話在文化人類學者眼里,多數都是現實變形的反映,只要我們破譯神話還原歷史,還是可以看到歷史的真相的。
在遠古時代,由于生產力低下,自然災害頻繁,對大自然中的風云雷電、干旱、洪水災害缺乏認識,認為那是冥冥之中的天神在主宰,所以在創神的同時,也創造了巫術。巫可以通神,古帝伏羲創造的八卦也就是通往神鬼世界的一種工具。“神”就是萬物,只要與大自然和諧,人就能與“神”和諧相處形成萬物。這種觀點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樸素的唯物論因素的哲學觀點,具有鮮明的人文精神。
巫師們努力與“百姓日用”需要相結合,從而促進了中國遠古時代的科學文化的發展。然而巫術與科學有一定的區別。巫術是企圖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對某些人、事物施加影響或給予控制的方術,也可以說是某種觀念的實用技術和手段。而科學是人們改造自然的成功經驗總結,雖有區別,又有密切的聯系。巫師為了實現他們為“百姓日用”服務,達到指、知數求變的目的,為了提高巫師的威信,他們要努力去從事科學實踐,在實踐中求得發展,為百姓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其中巫鹽和巫藥的成就就是有力的考證。鹽和藥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據《大荒南經》、《海外西經》記載:還有“諸夭之野”,在這兒有“甘露、民飲之,所欲自從”。這兒是指巫咸、巫載國(現在重慶巫溪縣境內),其中所謂的“甘露”,是指巫溪縣遠古時期被發現的白鹿鹽泉。因他們發現了煮鹽之術,有鹽供他們與外地交換糧食與衣物,故衣食無憂。而藥又據《大荒南經》云:在十巫那里,為天帝儲存的藥就有八個庫房。是這些神巫,在那兒采集仙藥,為民治病療疾,能治不治之病。所以巫與醫聯系很緊密。上述巫鹽與巫醫的實踐,說明了中國遠古巫文化強調的“君子之道”要為“百姓日用”著想的具體內容具有廣泛的群眾性與強烈的現實性,他們推動了中國科學文化的發展(黃中模撰中華文明之源頭——巫文化)。
要潛心研究巫文化,這決非是一個簡單的構想,需要有實踐的勇氣與條件。為了弘揚民族文化,為了使神奇變幻的巫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江碧波慘淡地經營著最后一塊靜土,為畫壇帶來一陣清新的風。
這種大膽的嘗試、探索,充滿生機的開拓、創新到巫文化系列作品的完成,已經不可動搖地成為重慶乃至中國美術史上的一次壯舉。江碧波所創作的重慶巫溪《靈巫洞十神像》群雕、《遠古靈山十大巫師》……凝聚著她對巫文化的無限熱愛與深情,無疑將成為謳歌古老的巫文化的經典。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當人生價值得到升華后,無論是社會、還是機遇,都將以寬闊的胸懷擁抱她。
巫文化對藝術創作的影響由來已久,為了認識我們的祖先、找到我們的祖先、找到我們的民族智慧與精華,尋回我們的人生創作本源,江碧波癡迷巫文化并激發起她的創作沖動,于是她以巫文化為主題的水墨人物畫出現在讀者面前。
《春秋光輝》、《天降甘露》、《神女十二峰》、《蛇巴之山巫字成形》、《羊大為美》、《龍骨坡華誕》等36副巨型國畫,給人以振奮與力量、令人賞心悅目、大開眼界。
畫出鮮艷活躍的色彩,男男女女滿臉笑容。笑就是幸福,共享著人間美好的生活?!凹t與黃的變奏”為《春秋光輝》帶來了喜悅之色彩。您看畫中橫向不斷延伸的黃色“波浪”涌入紅色之中,這是對人體的變奏,更是“光輝”的植入,霞光萬道、光芒四射,簡直美極了!畫面上“全篇紅”,沾滿喜色,紅得歡愉,紅得吉祥,紅得固執。紅色本來是熱鬧的,讓畫家的感情找到了傾吐和仰望,這是做人作畫的一種方法,隨時隨地進入對象達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談到黃色“波浪”,是否喻意人們春天播種,在“黃色”的收獲季節,獲得了渴望已久的愛情結晶。更讓人贊嘆的是畫家在造型上的與眾不同、獨辟蹊徑。畫中全裸的六女三男五孩子個個都是精心打造。雖用筆簡潔流暢卻神情畢現、惟妙惟肖。畫中有女抱嬰深深一吻,母子情深淋漓盡致展現無遺;另女舉嬰過頭,身旁男怕有失,出手急托,腿邊男孩扯著母身不放,慈母之情由此可見;還有一家人,女依男肩、男抱幼孩,天倫之樂令人羨慕;而畫中部一孕婦挺著大肚,喜色滿腹、洋洋得意;更為出彩的是,一男彎腰下蹲,右耳緊貼大肚女,似乎正與腹中之嬰說著悄悄話……整幅畫面充滿著濃厚的人情味,妙不可言,顯示出遠古男歡女愛、感情至深、生息繁衍、香火不斷。把孕婦懷上孩子的自豪與幸福、生命誕生后的憐愛與關懷,那種真切的生命體驗、心靈的顫動、情感的宣泄、傾注于畫中,鑄成了江碧波水墨人物畫的永恒魅力。
再繪新圖
江碧波的人生軌跡多姿多彩,那就是她對版畫、雕塑、國畫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難以割舍的愛戀。江碧波又以嶄新的運籌、別出心裁的手法表現自己的審美觀念和心中的向往。
從版畫到雕塑,江碧波在藝術的道路上歷經跌宕,終于走出了瑰麗輝煌的人生風景,從而使她的版畫獨具風貌、名揚海內外。
江碧波的版畫打破了僅以木材等傳統材質作為載體的表現形式、揉合了中西方畫種的特長、創造了材料多樣化、異彩紛呈、印刷技法獨特的綜合版畫。因此,她創造的版畫富有時代的生活激情,充滿強烈的動感氣勢,其版畫代表作有:《白云深處》、《石門頌系列》、《近鄰》、《生命之變奏》等,這些作品一經問世,便受到人們的青睞和追捧。
雕塑藝術是一種相對永久性的藝術。歷代的雕塑遺產在一定意義上,已成為人類形象的歷史,江碧波立志以“舍我其誰”的精神,用身體做圍欄保護和傳播人類的優秀文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時代奉獻出一件又一件精品力作。她在雕塑領域連創奇跡、獨領風騷,其代表作有:重慶大型城市雕塑《歌樂山烈士群雕》、《十三軍奮進碑》,還有《北京抗日戰爭紀念館英烈廳雕塑》、重慶巫溪《靈巫洞十神像》群雕。另外,創作的《中華大樹》目前正在上海世博會展出。
舉世矚目的歌樂山烈士群雕,是具有史詩般英雄氣概的偉大作品,目睹江碧波精雕細琢的巨作:巖石龜裂、峰高奇突、從地下噴射出的陣陣怒火照亮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命;信念、理想、希望、無畏、憎恨、奮斗,牢不可摧的偉岸與視死如歸的浩氣、直上云霄、頂天立地;情深似海、肝腸寸斷、人生的信仰和情感抒發交織于迭宕的巖石之中。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氣通過動人心弦的雕塑語言,直逼人心,巍巍屹立在奇峰突起、豪氣逼人的歌樂山下、烈士墓前,成為重慶最著名的標志性雕塑,并獲得了中國首屆全國城市雕塑最佳獎。
江碧波生動逼真地刻畫出革命烈士的光輝形象和動人事跡,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員堅不可摧的革命英雄氣概!她把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凝聚在這座令人蕩氣回腸的力作中,使人不禁感到心靈的震撼和靈魂的悸動,倍覺無比的景仰和崇敬。
江碧波的版畫、雕塑藝術已上升到全新的境界,受到國內外美術界的高度評價。著名作家劉白羽專門在《人民日報》發表長篇文章介紹江碧波其人其事,贊揚她為美術界的“橫天閃電”,這種評價,實不為過。
2009年9月26日,江碧波的“三峽遠古巫文化作品暨從藝50周年文獻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隆重開幕,前來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人山人海。人們被神奇絕妙的巫文化所陶醉、所震撼、所傾倒,紛紛對她的傾情力作贊不絕口。
在江碧波的人生畫卷里,還有件事值得一書,作為國家級的三峽博物館的藝術總監和評委會主任,江碧波為該館的建造出謀劃策、嘔心瀝血、竭盡全力,實為功不可沒,她在巫文化上的突出貢獻和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卓越功績,人們是不會忘記她的!
壯哉,巫溪!
壯哉,巫文化!
壯哉,為巫文化立傳的江碧波!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