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發燒
嬌嬌是張家三代的獨生女,全家人珍愛如掌上明珠,近來有一個現象令家人緊張不已,那就是孩子隔三差五就發燒。其實發燒的溫度也不算很高,多在37.2~37.6攝氏度之間,也沒有其他癥狀,不借助于體溫計是很難發現的,社區醫院的醫生看過好幾次,說是“生長熱”,用不著吃藥打針,自己會慢慢好。但嬌嬌的家人還是不放心,特別是家中的“百事通”奶奶自有主見:平白無故地發什么燒?奇怪!后來一致決定到大醫院掛“專家號”去。
醫院里的兒科老專家詳細詢問了病史并做了幾項檢查,得出的結論與街道醫生一樣——“生長熱”?!吧L熱”的特點是:好發于兩歲以內的幼兒,每隔一段時間體溫便輕度上升。同時可有耳冷、臀涼、夜間驚鬧、不思飲食等癥狀,持續三四天后自行消失,與孩子的生長有關,不是疾病,故無須用藥,只需加強護理,多飲水并調配好食譜即可。
當然,如果體溫升至38℃以上,或伴有頭痛、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時就須格外小心,及時就醫為上策,不可誤認是“生長熱”而耽誤治療。
生長痛
剛剛說了生長熱,現在轉到說生長痛了。寧寧在上幼兒園之前一切都好好的,可入園后不久就向爸爸媽媽訴說腿痛。爸媽以為是孩子與伙伴們玩得過于勞累所致,沒有放在心上。可孩子的反復訴說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找到了醫院的骨科專家,專家的診斷是“生長痛”,不是關節炎,無須用藥。
人們之所以常將生長痛誤認為關節炎,主要是疼痛部位多在關節附近。但生長痛有其特點:疼痛發生在生長發育期,時間短暫,常自行緩解,呈間歇性,疼痛部位在下肢關節的軟組織、肌腱等處,疼痛史多在半年以上,發作次數至少在5次以上,部位較固定,無游走性。換言之,必須滿足以上條件才能診斷為生長痛。
倒看畫片
棋棋剛過3歲生日,活潑可愛,語言清晰,但有一件事卻嚇了父母一跳。一天,母親拿著一張顏色鮮艷的畫片,棋棋喜滋滋地接過,卻倒過去看。是不是孩子的眼睛有問題?一絲陰影浮上父母的心頭,隨即去醫院眼科掛了個專家號。
后來證實是一場虛驚。專家的回答是:不是眼病,此系兒童視覺功能尚未健全,缺乏完善的綜合分析能力,正看得來的是倒立的圖像,只有把圖片倒過來看才能獲得正位圖像,醫學上稱為“倒視”,大多發生在3歲左右的孩子。隨著大腦皮層功能的逐步完善,“倒視”現象就會消失,不必憂慮。
睪丸時有時無
蒙蒙出生時完全正常,兩個睪丸都已經降入陰囊,但以后反而出現異樣,有時在陰囊里摸得到,有時又摸不到。特別是冬春寒冷季節,睪丸還會回縮到大腿根部。這是不是患上了隱睪癥?需要開刀嗎?
泌尿外科李大夫說:蒙蒙肯定不是隱睪癥,因為隱睪癥是指孩子出世后睪丸尚未降入陰囊內,陰囊內任何時候都摸不到睪丸,蒙蒙顯然不屬于這種情況。
那么,睪丸為什么不老老實實一直呆在陰囊中呢?奧妙在于連接睪丸的是精索,精索周圍有一層薄薄的肌肉,名叫提睪肌,此肌收縮或松弛可影響睪丸的位置,例如,天氣熱時提睪肌松弛,使睪丸下降以利散熱,若氣溫降低則提睪肌收縮,使睪丸不致過冷。如果提睪肌反應過強,收縮強烈,完全可使睪丸因上提過度而進入大腿根部,蒙蒙就是這樣的,醫學上稱為回縮睪丸。到青春期后可以自愈,故不需要治療,更不用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