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高脂血癥人群正在逐漸增多。普遍認為,高血脂與飲食不當有很大關系。到底關系有多大?
于康,著名營養專家,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臨床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央視《健康之路》等全國十幾家電視臺健康節目嘉賓,編著《飲食決定健康》等大眾健康圖書45種,累積發行量百萬冊以上。
【營養主張】:高脂血癥與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習慣來預防血脂升高。預防血脂升高要把握“入口”這一關,即以飲食控制為主,輔以其他措施。
對我國中年人群血脂水平的調查表明,男性高膽固醇的發生率已由1983年的3.4%~25.2%上升到1998年的17.8%~54.9%;女性的則由3.9%~29.2%上升到14.9%~53.4%。
“沉默的殺手”——高血脂
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危害了人類身體的健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膳食不平衡,在無形中生成一個“沉默的殺手”——高血脂。而高血脂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致使動脈硬化。于是,從高脂血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而患心腦血管病,致使死亡的可能性在升高,形成了一個危險的鏈條。
血脂是人體中一種重要的物質,有許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過一定范圍。如果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血流被中斷。此外,高血脂還可引發高血壓、誘發膽結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老年性癡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脂血可能與癌癥的發生有關,還可以引起很多疾病。
高血脂為什么高發?
高脂血癥,主要是指血清總膽固醇(TC)或甘油三脂(TG)水平過高和(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過低。高血脂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類:一類是原發性高脂血癥,目前認為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另一類是繼發性高脂血癥,與其他疾病、生活飲食結構改變及某些環境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需借助醫學判斷和治療。“飲食因素”作用比較復雜,有相當大比例的高脂蛋白血癥患者與飲食因素有密切關系。糖類攝入過多,可影響胰島素分泌,加速肝臟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易引起高脂血癥。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攝入過多與高膽固醇血癥形成有關,其他膳食成分(如長期攝入過量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纖維攝入過少等)也與本病發生有關。
【營養主張】:要學會判斷高脂血癥,如首次檢測發現異常,應該在禁食12-14小時后再次檢查血脂。沒有家族遺傳病史,而本人膽固醇也不高,大家大可不必嚴格限制膽固醇和高脂食物的攝入。
高血脂與高脂血是一回事嗎?
在生活中或在一些報刊中,常出現“高脂血”和“高血脂”兩個詞,讓人以為兩者不同,但實際上它們都是指血液內脂質水平超出正常的一種病理狀態,不是獨立的疾病,是脂質代謝異常引起的。
一般測血脂包括4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一膽固醇(LDL-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一膽固醇(HDL-C)。前三項高于正常值,后一項低于正常值時,對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影響較大,促使其發病、惡化、致死、致殘。
【營養主張】:“高血脂”和“高脂血”這兩個詞其實都是一種誤稱。因為上述4種脂類,并不都是“高有害”,對于HDL-C而言,是高有利,低有弊,所以應更其名為“血脂異常”,而“降血脂藥”也應稱為“調脂藥”。這樣就合情理了。
瘦人也會患高脂血癥嗎?
在單位體檢中,高高瘦瘦的人被查出有高血脂,而胖胖的同事卻安全沒事,你一定很吃驚,因為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只有胖人才會患上高血脂這種“富貴病”,其實不然。
高血脂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類:一類是原發性高脂血癥,目前認為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另一類是繼發性高脂血癥,與其他疾病及生活飲食結構改變有關,常見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飲酒、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透析、腎移植、膽管阻塞、口服避孕藥等。就身體胖瘦而言,最多見的是偏胖者,但瘦人患高脂血癥者也不少見。因為高脂血癥與體型胖瘦無必然聯系,所以不能以胖瘦來判斷高血脂的有無。
【營養主張】:瘦人的高脂血癥特點多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多低于正常水平,這類病人很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由于血脂紊亂可以在相當長時間內無癥狀,許多“瘦人”誤認為自己與高血脂無緣,在飲食和生活方式上無節制,而一旦出現癥狀卻比其他人更嚴重。因此,瘦人也應特別注意血脂。
高脂血癥可以治愈嗎?
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無論使用非藥物或藥物的方法,高血脂只能控制在正常范圍內,而無法完全治愈。除非是因其他疾病而造成的高血脂,例如甲狀腺低下引起的,甲狀腺低下治愈了,血脂也會隨著降下。不過這種情形較少見,大部分的高血脂都需要長期控制。
調節血脂有三大法寶:調節飲食結構、改善生活方式、藥物治療。
血脂水平多由飲食“控制”
大多數的血脂異常都是由飲食引起的。大量的研究表明,在長期食入大量高脂食物,尤其是動物性食用油,可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明顯增加,而高密度脂蛋白濃度下降,從而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另外,飲酒、吸煙、肥胖、長期睡眠不佳、精神經常緊張、憂慮及緊迫感強均能影響血脂代謝,引發高血脂。
改變飲食結構以防“‘高’從口入”
高膽固醇本身并不意味著患病了。但如果大家不處理它,就意味著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危險性增加;而膽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險便降低2%。
人類的高脂血癥與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習慣來預防血脂升高。
(1)調節飲食結構的原則:限制攝入富含脂肪、膽固醇的食物;選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維生素、膳食纖維(水果、蔬菜、面包和谷類食物)。
(2)飲食要以低脂、低膽固醇、適量蛋白質的食物為宜,少食動物內臟及一些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減少吃肥肉、黃油、雞蛋等,可吃瘦肉、魚、人造黃油,如此能使人的血清膽固醇平均含量明顯降低。
(3)多吃新鮮綠色蔬菜和水果及含碘豐富的食物(海帶、紫菜等),可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
(4)多吃含膳食纖維高的蔬菜(芹菜、韭菜等),少吃鹽和糖。
(5)具有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個)、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
(6)每餐飲食要適當,不宜暴飲暴食。肥胖者要控制飲食,控制攝入量,增加消耗,使體重逐漸恢復到標準體重。
改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具體應做到——
(1)戒煙、控制飲酒。
(2)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膽結石等。
(3)要減肥,增加有氧運動,體育鍛煉對防治高脂血癥有相當大的作用。
(4)頑固而嚴重的高脂血癥,可適當給予藥物治療,但要聽從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