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旅游島建設背景下,全面加強海南省旅游文化建設,對于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強市場生存能力和競爭力、促進海南省旅游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就海南省旅游業發展現狀而言,必須充分發揮海南省的文化生態優勢,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深度挖掘海南本土文化資源,為海南省旅游業發展注入文化軟實力,推進旅游文化產品轉型升級;必須充分發揮海南省的區位和文化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板塊,加快海南省旅游文化發展實現戰略轉型。
關鍵詞:國際旅游島;旅游文化;文化資源;戰略轉型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0)09-0070-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9.16
一、海南旅游業發展戰略定位及文化軟實力發展對海南旅游業的助推作用
國家在全面分析解決影響海南省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的基礎上,對海南省的區位發展優勢和未來發展戰略轉型作出了科學判斷,把海南省定位在國際旅游島這一戰略高度上,其深層次的目的即是在當前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通過“海南發展模式”對全國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起到一個重要示范作用?!秶鴦赵宏P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海南“形成以旅游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著力提高旅游業發展質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旅游產業體系;逐步將海南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的目標。對海南旅游業發展戰略定位是“把海南打造成我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以及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
建設國際旅游島為海南省文化軟實力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八^軟實力,是指一個國家的文化、核心價值、社會制度、民族特性等要素蘊藏的力量資源及其內化為國家行為、國家政策戰略所產生的影響力、同化力和規制力”[1]。旅游活動從本質上而言是一種文化活動,文化滲透在現代旅游活動的主體、客體和中介因素的各個方面,而“旅游文化實質上是由客源文化、東道文化和服務文化三種文化綜合而成的,是在旅游活動和為旅游活動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產生的,其定義是以旅游活動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現象和文化關系的總和”[2]。海南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意見》中,對未來的國際旅游島要求為旅游國際化程度高、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其中的每一項都與文化軟實力密切相關,特別是“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更是直接指向了文化軟實力的主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目標是發展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因此,為旅游注入文化因子是當前提升海南旅游業發展的必要前提。旅游文化軟實力發展對海南旅游業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加強旅游文化發展研究,將有利于推進海南旅游業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二、海南省旅游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矛盾
(一)海南省旅游文化建設的現狀
海南省旅游文化具有鮮明的島域文化特色。從文化地理學的角度區看,海南省已經形成了瓊北、瓊南、瓊東、瓊西、瓊中五大旅游文化區,分別以??凇⑷齺啞偤?、儋州、五指山為中心。從文化形態的角度去看,中原文化、閩粵文化、百越文化、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流放文化、移民文化、海島邊疆文化、海島生態文化等多種文化相互交匯,豐富多彩。黎族文化、漢族文化、回族文化、苗族文化、紅色文化等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海南的黎族歷史文化遺產在海南具有標志性意義,其最為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是黎錦。2009年10月,黎錦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海南省旅游文化建設存在的矛盾分析
1.良好的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文化資源保護不力的矛盾。海南省具有豐富的歷史和民族文化寶藏。從漢代以來,中原主體文化和海島邊陲文化在海南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交相輝映,產生出多種多樣的旅游文化資源,但目前游客來到海南島享受到的具有獨特性、趣味性和有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并不多,一些珍貴的文化資源由于保護不力正在逐漸衰落。如黎族文化資源是海南本土文化的精髓所在,現如今黎錦藝術發展舉步維艱。傳統工藝品生產設計技藝在流失,歷史上黎族地區出產的藤器、黎錦、黎單、黎幕、龍被等精美的手工藝品深受人們喜愛,而現有的旅游紀念品由于缺乏特色、技藝已被市場所冷落。
2.旅游文化資源亟待挖掘研究與政府投入支持不夠的矛盾。海南省一度強調以工業作為主導,旅游業僅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單一,制造業不發達,導致財富積累太慢,經濟總量規模太小,政府財力薄弱,難以為挖掘和發展旅游文化提供硬實力支撐。要發展海南旅游業,就必須對海南省的各種文化現象、文化脈絡進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但目前很多研究還剛剛起步,且投入不夠。在旅游產業高速發展和緩慢的海南文化歷史研究整理的博弈中,最終使旅游文化產業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達不到理想目標。再加上政策扶持不力、管理秩序混亂、旅游服務的口碑不佳、缺少文化包裝和有效宣傳等原因,最終導致海南旅游業發展滯后。
3.旅游文化建設的高品味要求與人才素質不高的矛盾。專業人才的規模和質量是現代旅游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因素,人才在現代旅游業發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海南現代旅游業的長足發展急需創新型人才的加盟。海南省目前的人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難以適應海南發展旅游文化和建設國際旅游島的需求。人才的積累和集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不僅是一個教育培訓和移民政策的問題,還牽涉到人力資本開發和管理、用人制度、激勵機制等。適合人才物質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時尚的、富有情調的生活軟環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4.旅游文化超前發展和市場需求拉動不足的矛盾。旅游市場的充分需求是促進旅游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沒有強力的市場需求拉動,旅游文化要素就不會充分發育和成長,這又與創新文化研究、文化產業發展轉型密不可分。由于缺乏文化創新意識,海南省旅游業一直缺乏創新,未開發新旅游項目以吸引游客。自建省以來,海南省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存在的問題依然嚴峻:“產值總量太小,不成氣候;管理體制陳舊,體制改革滯后;市場主體發育不良,產業開放程度不高,市場化程度較低;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差,投資環境不盡人意”[3]。這種狀況與全國掀起的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新浪潮相比,顯然是不相適應的。
三、海南旅游文化發展戰略轉型策略分析
(一)構建海南旅游文化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目前,國際旅游島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建設重點在海岸沿線和東部,如何實現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部崛起戰略是海南旅游首先要考慮的戰略問題,也是真正建成國際旅游島的難點所在。按照海南省政府設計的“南北帶動,兩翼推進,發展周邊,扶持中間”的藍圖,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全省東西南北中實現良性互動,打造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可為海南島旅游文化業發展提供堅實后盾。當前,就旅游業發展而言,應借助北部灣戰略推動西部大開發,盡快推進海灣的西岸整體開發,跟雷州半島、廣西省加強區域合作,打造海南省西線旅游。在中部打造成國家公園,充分發揮熱帶雨林等生態優勢,全面整合資源,建設成為在世界上具有高度吸引力的國家公園。以東中西三條南北走向的交通主通道為主軸,形成南起三亞市北至??谑?,經陵水縣、萬寧市、瓊海市、文昌市的東部椰樹海岸;經樂東縣、東方市、昌江縣、儋州市、臨高縣、澄邁縣的西部金色海岸;經保亭縣、五指山市、白沙縣、瓊中縣、屯昌縣、定安縣的中部原生態旅游帶,形成東中西并舉、山海互補的旅游文化新格局。壯大以三亞市為中心的瓊南旅游灣、以??谑袨橹行牡沫偙甭糜稳Α⒁再僦菔袨橹行牡沫偽髀糜螏?、以瓊海市為中心的瓊東旅游區和以五指山市為中心的瓊中旅游區五大旅游板塊。建立“大旅游島”概念,以五大旅游經濟功能區作為經濟一體化、社會一體化、行政一體化制度建設的平臺推進城鄉一體化?!巴ㄟ^國際旅游島建設與城鄉一體化的緊密結合,打破與此不相適應的行政壁壘,實現城鄉資源利用最大化”[4]。在更大范圍整合、優化城鄉旅游文化資源配置,統一戶籍制度,實現城鄉勞動力自由流動,最終趨向是全省城鄉旅游業發展水平與中心城市趨同。
(二)發揮當地文化生態資源優勢,推進統籌城鄉和旅游的綜合改革
海南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大都保留著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構成了海南城鎮的歷史。當地政府應借國際旅游島建設政策東風,在全國率先推進統籌城鄉和旅游的綜合改革,按照“大區小鎮、大城小村”的思路,將具有獨特的旅游、文化、生態等資源的鎮、村打造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度假群落、專業化旅游城市和國際化休閑旅游度假區。以海口省為例,??谑杏兄T如白玉蟾、丘浚、海瑞等海南歷史名人,擁有騎樓、海瑞墓、五公祠等眾多的文物古跡、近現代紀念建筑物、歷史文化街區,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多處,具有很高的人文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2010年6月,??谑幸呀洿_定首批六個旅游風情小鎮和兩個特色村莊。在“六鎮兩村”的規劃中充分體現了保護與節約的協調,綠地與景觀規劃的統一,同時體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村莊特色風貌的保護相結合,這也將是未來整個海南生態旅游文化建設的趨勢之一。
(三)提升品位,不斷推進旅游產品走向專業化
伴隨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旅游業從觀光旅游迅速向休閑度假游時代過渡。旅游消費取向的變化導致旅游行為方式的徹底改變。海南島是國內外公認的“生態島”、“健康島”、“長壽島”“歡樂島”、“陽光島”,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而衍生出海南省優質文化生態環境,為發展海南島文化休閑與養生游提供了極為良好的條件。當前,急需對海南省文化休閑旅游市場和旅游文化產品進一步細化,推出不同群體需求的細分市場和專項旅游文化產品。需對其原有旅游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尤其是景觀資源一般的觀光型景區需進行產品文化休閑化改造,進行二次開發,在醫療、養生、保健、康體、休閑娛樂等項目上進行創新開發,使海南旅游從景區旅游向休閑度假養生旅游轉換,盡可能拉長游客在島的旅游時間,避免一次性旅游消費。應注重文化和旅游的結合,既重視發展國際旅游島的旅游業,也重視發展文化產業,不斷提升國際旅游島文化品位。
(四)加大文化建設的投入,創新機制與體制
海南省政府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一是發揮政府在海南省旅游文化開發中的主導、協調功能,加大對資源整合、區域旅游合作的力度,將旅游產業各要素以及社會服務要素更好協調起來,打造新型旅游服務體系;二是應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旅游職業教育的辦學、培訓,以及中外合作辦學方面應給予支持;三是應加快海南省旅游機制與體制創新,學習香港、新加坡等旅游發達地區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加強海南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宏觀協調能力和政策調研制定的水平,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行業聯合會的自律和監管作用;四是應從財力、政策和人才上對海南歷史文化的研究、整理和挖掘給予大力的支持和幫助;五是加大海南文化及旅游市場的開放力度,引入新的旅游文化產品。政府有關文化和體育部門應在引進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體育和演藝活動上應給予更寬松的政策、經費支持。
(五)深度整理、挖掘本土旅游文化資源
應盡快建立“海南民族歷史文化與海南旅游發展”的研究機構,把海南豐厚的人文資源和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諧地結合起來,為高水平發展海南的旅游業服務。組織對海南歷史文化代表人物及著作的研討活動,開展對海南黎族、苗族文化、古人類文化遺址如落筆洞等文化遺址的研討活動,認識海南地域文化和民族旅游文化的文化個性,探討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的審美價值。發掘海南的海洋文化,如儋州古鹽場文化風貌、臨高漁歌、海神崇拜等與海洋有關的傳統民俗文化,拓展海南省區域文化的空間,豐富海南省區域文化的內涵,為海南省區域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帶來新的活力。
(六)善于對旅游產品進行包裝和有效宣傳展示
從本質上講,游客主要消費的是文化,文化是游客的出發點和歸結點。但大眾游客往往只能感知到文化的一些表層元素,諸如景區導游的解說、雕刻、題字、繪畫、景區周圍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產品等。文化元素在旅游活動中非常重要,但只有經過充分解說與合理展示讓游客真正感受到的文化,才能發揮文化的“靈魂”作用。文化力量已成為海南旅游業乃至整個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海南島的自然生態優勢已經為休閑度假養生游提供了天然的資源,海南省政府更應注重對文化旅游產品進行包裝與有效宣傳展示,這樣才會使海南旅游文化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陳正良.中國“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3.
[2]崔家善.以旅游文化引領旅游支柱產業發展[J].學術交流,2009(3).
[3]曹錫仁,張學泮,彭京宜.策論海南[C].海口:南方出版社,2007:54.
[4]遲福林,夏鋒,甘露,張娟.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應重視四大問題[N].上海證券報,201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