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評論
振興科技才能持續發展
(《財經》2010年第22期“郭樹清:告別狹義的經濟改革”)
郭樹清采訪錄是啟發,是教材,值得我們思考。
現代軍事水準,不在拼刺刀,不在200米硬功夫,不在遠程導彈,而在信息科學、電子干擾;現代經濟的活力,不在生產,不在經營方式,而在引領消費。經濟技術只有在不斷進步中才能獲得生機,而進步靠創造,靠動腦子。
目前,就業人員中的創新人才較少,需要培養。中國要改變發展方式,要減少“靠自然資源、靠體力勞動吃飯”的人,增加“靠動腦子吃飯”的人。另外,要減小企業生產規模,加大創新能力。
就社會發展而言,增加經濟效益只能解決當前的問題,只有努力發展科技才能持續發展。科技為企業所有,只能做強一個企業,科技為國家所有,才能做強一個國家。如何發展科技?重在振興科技服務產業,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
《財經網》網友
改革要付的代價
(《財經》2010年第22期“宏調難題:加息后保增長”)
加息只是央行調節貨幣流通的一個普通手段。如果不是如今通漲壓力明顯,根本不用大驚小怪。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多了,加點息很正常。
由于加入了通脹因素,問題就復雜起來,至少把通脹全部歸為輸入性通脹是不正確的。國內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的壓力就不是通脹的內在動力了嗎?這可能比外在的通脹壓力更大。進入加息周期是必然的,同時反映了通脹也進入了周期。
現在要研究的是這個周期有多長,最后加息到哪個最高點是可控的,還須配備哪些政策措施以防萬一,這些都是改革期間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財經網》網友
廢除既得利益者特權
(《財經》2010年第22期“高官貪腐錄”)
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可以靠改革來加以治理。但是,所謂的改革也可能成為一些腐敗者借以牟利的工具,此時什么樣的改革都會喪失民心,會變得蒼白無力。
只有真正節制或徹底廢除既得利益者的特權,才能使人民獲得真正的民主選擇權,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因此,只有予以有效的監督與懲罰,反腐敗才會有出路。
另外,反腐敗應從清理和重點打擊特權階層與
關聯者的腐敗著手,領導者及其親屬應作為廉潔自律的表率,并帶頭自我公示。
《財經網》網友
農民是靠地吃飯的
(《財經》2010年第22期“農民集中居住得失”)
我家是山東菏澤的,我們村現在都不讓蓋新房子了,說是等一段時間國家補助多了要弄“新農村”。到時候節約出來的土地賣給國家,加上補助,可能只花很少的錢就可以住進樓房。
可是,有的村民并不喜歡“新農村”,畢竟過日子可是長遠著呢,以后吃什么?喝什么呢?農民就是靠地吃飯的,沒法和城里人比。
《財經網》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