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紐約市約40分鐘車程的白原市(White Plain City),一幅典型的美國秋景,落葉繽紛,天空碧藍。市政中心前的廣場上,不少穿著志愿者T恤的中年人正忙前忙后,搭放展板。其中一條橫幅寫道:“作為民眾,我們要重掌政權,茶黨人不應繼續沉默。”
一場白人運動
來勢洶洶的美國茶黨運動(其名來自“波士頓傾茶事件”)從2009年2月的數千人發展到今天的數百萬人,歷時不到兩年。而所謂“茶黨”并非正式政黨,實際上是一場組織松散的極端保守主義運動。其活動一般由社區積極分子牽頭,通過互聯網傳播信息,組織不同規模的集會。每次集會,志愿者會收集新到場者的電子郵箱,擴充組織成員。
哥倫比亞新聞網與《紐約時報》今年4月的民調顯示,茶黨的參與者有89%是白人。考慮到美國人口比例中白人大約占75%,可以認為,茶黨是一場白人運動。另外,茶黨人一般年紀較大,有近四分之三超過45歲。
這種人口結構并非偶然。
茶黨運動興起固然有現實原因,即由經濟衰退給美國民眾帶來的恐慌、失落,缺乏安全感等,但也可能存在深層的情感因素——長久以來,美國都在白人男性的統治領導之下,而在本屆政府中出現了黑人總統、同性戀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使很多美國白人擔憂自己的位置將被取代。但由于美國的“政治正確”文化,這種情緒得不到宣泄,只能埋藏在以經濟衰退為由的現實原因之下。
“此次運動的一個明顯特征是,參與者極度反對本屆政府。”原《華盛頓郵報》資深政治記者托馬斯·埃德索爾(Thomas Edsall)對《財經》記者說。
民調顯示,美國全民對與奧巴馬政府的不滿率為40%,而茶黨人對其不滿率高達88%。
共和黨的“妥協議程”
茶黨人稱自己是自下而上的一場草根運動,甚至他們的訴求都是通過互聯網投票選出。
休斯頓的律師瑞安·漢克(Ryan Hecker)在美國中期選舉前,召集茶黨人通過互聯網提出議題。經過兩個月的網上投票,十個得票最高的議題成為茶黨人的主要議程。這十個議程有如下特點:
其一,茶黨的訴求集中在政府財政收支問題上。在支出方面,多數茶黨人要求平衡聯邦預算,立法設置聯邦支出增長上限,減少特別項目支出;在收入方面,多數茶黨人強調簡化現有稅制,采取簡單公平的單一稅制;其二,茶黨人支持“小政府”,主張限制政府職能,近80%的茶黨人要求任何新立法都與憲法相適應,國會通過的任何法案都應在美國憲法中找到具體條文支撐;其三,公共事務議題在茶黨人議程上相對被弱化,總體思路仍然是反對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下旬,臨近中期選舉兩個月,共和黨提出其2010年的議程“對美國的承諾”(A Pledge to America)。其中,不少主張直接呼應茶黨人的訴求,比如預算收支平衡、減少政府支出、反對醫改、重回布什時代的稅收政策等——而這些恰好也是共和黨、茶黨和獨立派三股力量都認同的主張,因此共和黨的這些主張被稱為一套為爭取選票而設的“妥協議程”。茶黨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茶黨人的上述訴求,與《財經》記者在集會現場聽到的民眾訴求基本一致,政府稅收過高幾乎遭到每個受訪者的抱怨。
“稅越來越重了。雖然不是從奧巴馬政府開始的,但是現在已經到了不可接受的程度。”現年55歲的邁克爾·貝洛蒂(Micheal Belotti)說。
同時,堅信自由市場的茶黨人對奧巴馬政府一系列救市措施感到反感。“長久以來,美國人民的聲音被忽略了。茶黨使大家有了出來說話的機會和場合。”華盛頓保守派智庫國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學者德寧.博雷利(Deneen Borelli)說,“要銘記惟有自由才是美國的立國之基,決定權應該回歸到每個個體手中,而不應該由政府說三道四。”
偽草根運動之謎
雖然茶黨運動一開始便帶有鮮明大眾色彩,但仍有不少左派人士認為,茶黨其實是一個“偽草根運動”。
奧巴馬的高級顧問大衛·阿克賽爾羅德(David Axelrod)曾表示:“茶黨人自己并不知道,這其實是由一群億萬富翁在支持的草根運動。”
茶黨運動支持者的利益訴求,“一般與茶黨人的政治訴求相近。”埃德索爾說,“比如BP,如果能促使政府放松對能源開發的管制,減少對能源進口的依賴,他們就能多開油井,攫取利益。”
普遍看法是,一些企業利益團體通過對全國各地茶黨組織施以資金援助,促使它們盡快發展組織,鼓舞更多美國民眾上街集會,最終通過投票選出符合集團利益的候選人。
American For Prosperity(下簡稱AFP)是指導茶黨活動的最具代表性組織之一。它在美國50個州內設有31個分部,發展近150萬名茶黨積極分子。這一組織早在2004年由科赫工業集團(Koch Industries)成立,一直奉行自由市場原則。
科赫工業集團是一家總部設在堪薩斯州的能源與制造業巨頭。科赫兄弟,即查爾斯·科赫與大衛·科赫,其財富總和僅次于沃倫·巴菲特和比爾·蓋茨,被不少觀察家稱為“當代的洛克菲勒”。
與其他茶黨指導組織相比,AFP更加強調對政府經濟政策的關注——其宣言中提到,組織目標是“教育美國公民使之了解經濟政策,并動員公民成為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積極分子”。
科赫兄弟雖然是長期支持共和黨保守派運動的重要財力,但由于一向行事低調,鮮為人知。直至臨近中期選舉,美國媒體陸續關注茶黨背后的資金來源,科赫兄弟的長期投注才慢慢浮出水面。
美國中期選舉前,AFP 組織了“11月將來”( November is Coming)“請勿插手我的醫保”( Hands Off My Healthcare)“自由學院”( Institute of Liberty)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抗議政府活動。通過電視廣告、組織民眾抗議,傳達組織的主張,以期在選舉前造成更大的全國性影響力,直至最后獲得選舉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