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有消費者向媒體反映,自己長期服用的“曲美”減肥膠囊買不到了。生產廠商太極集團對此回應稱,“曲美”下架系公司主動召回,并非出于藥監部門要求。
幾天后的10月30日,一紙通知登上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官方網站——《關于停止生產銷售使用西布曲明制劑及原料藥的通知》。
“曲美”消失謎團隨即解開。今年10月8日,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文稱,因西布曲明會給服用者帶來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責令以此為主要成分的雅培公司減肥產品“諾美婷”退出美國市場。獲悉FDA這一決定后,太極集團決定在全國范圍停售同樣含有西布曲明的“曲美減肥膠囊”。
中國藥監局的通知一經下達,合肥、西安、黑龍江等全國各省市藥監局相繼開展西布曲明藥物的排查工作。澳曲輕、可秀、賽斯美等其他含有西布曲明的減肥產品也開始紛紛下架。
FDA認證成就減肥神話
西布曲明(Sibutramine)屬于食欲抑制類藥物,“食用者會因產生飽感而減少進食,同時該藥物還可促進燃燒脂肪,達到能量的負平衡,起到減肥的效果。”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光偉對《財經》記者解釋。
西布曲明能打下如此大好河山,不僅僅因為它提供了一種“不勞而獲”的減肥方法,更得益于早先權威機構對它的公開認可。
西布曲明誕生于德國的KNOLL(克諾)藥廠。1997年,通過FDA的審查,并獲得CPMP(歐盟專賣藥品委員會)批準,西布曲明正式進軍歐美市場。FDA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權威的食品與藥物認證管理機構。一種藥物或者療法一旦獲得FDA認證,就近乎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通行證。
據FDA官方網站記載,西布曲明于1997年通過審批,用以控制體重,包括減輕體重和減肥后的體重維持,同時需與低熱量的健康飲食相結合。
早期中國的臨床試驗也表明,西布曲明對減肥有一定效果,“當時,實驗周期是六個月,服用者平均能減5公斤到6公斤,每個月減兩公斤就算效果非常好的了。” 李光偉說。
西布曲明一經上市,首先被美國雅培公司搶入囊中,用以制造減肥產品“諾美婷”。1998年,“諾美婷”進入美國市場,立即受到減肥人群的熱烈追捧,當年銷售額1.8億美元,1999年銷售額達4億美元。
2000年,西布曲明入主中國,8月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正式上市。太極集團涪陵制藥廠趁此機會,全情投入打造“曲美”這一以西布曲明為原料的減肥藥品牌。在市場營銷拉動下,“曲美”的銷量迅速攀升,僅2002年,就創造了年銷售額達4億元的神話,幾乎把持國內減肥藥市場一半的份額。
危機累積
也就是在西布曲明登陸中國市場一年后,含有西布曲明的減肥藥已經出現危機。
2001年,意大利統計發現,自西布曲明上市以來,藥監局共收到50份不良反應的報告。其中,15%為嚴重不良反應。意大利藥監局要求歐盟CPMP對該產品重新進行危險與利益評價,同時向其他成員國要求交流有關西布曲明不良反應的報告。隨后,德國發布了西布曲明的不良反應病例74例,但并不屬于嚴重病例;法國99例,其中10例為嚴重病例;荷蘭、丹麥、瑞典和挪威的情況與德國和法國類似。彼時中國并未公布相關統計數據。
“藥品上市后,國外比較注意收集相關信息,由藥品企業來跟蹤藥效。而中國主要靠醫療機構跟蹤,西布曲明在中國的銷售主要是藥店,醫院用得很少,所以反饋很少。”黃岡市中心醫院主任藥師王樹平說。
但此時各國上報的不良反應,與當初西布曲明通過審查時所反映出的副反應并無太大差別,所以市場對于西布曲明的是非判斷一直處于模糊狀態。“有些藥有副作用而不下架,是因為要權衡利弊。比如治療痙攣的阿托品,服了后會導致口渴、導致青光眼病人眼內壓增高,這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王樹平說。
2002年,從事多元化醫療保健服務的雅培公司證實了在服用藥物西布曲明的患者中已有34例死亡報道,其中美國28例,英國2例,意大利2例,瑞典1例,南非1例。但歐盟各國對于死亡病例的討論各不相同,雅培公司指出,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患者的死亡與服用西布曲明有關。
2002年12月,一項被稱為SCOUT(Sibutramine Cardiovascular Outcome Trial,中國藥監局的官方翻譯為“西布曲明心血管終點事件研究”)的大規模實驗啟動。總共有9800名肥胖癥病人和超重者參與了這個實驗。參加者中,有人有過心臟病和糖尿病史,只是近期沒有復發。整個實驗持續了六年。
SCOUT的研究重點是西布曲明在治療超重或肥胖病人的同時,致心血管類疾病風險的評估,其研究結果由西布曲明的制造商進行分析。
2009年11月中旬,FDA得到歐洲研究的初步分析成果,顯示使用西布曲明的患者患心血管類疾病的概率為11.4%,對照組為10%,相差1.4個百分點——與對照組10%發病概率相除,得出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上升了14%,超出了預期,意味著在實驗中,西布曲明確實增加了患心血管類疾病的風險。
1.4個百分點的發病差別放入西布曲明的消費群,將會得出一個龐大的數字。
2010年1月,FDA要求西布曲明在現行的標簽中注明,有冠狀動脈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不齊或中風史的病人禁用西布曲明。并同期在其官網上發布了初步研究結果的相關信息,提醒使用者若有不適癥狀立即就診。
幾乎同時,CHMP(歐盟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已經下令,停止所有含西布曲明成分的減肥藥在歐盟地區的銷售使用,稱西布曲明可能增加服用者患心臟病及中風的幾率。中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則發布安全信息,表示將密切關注此事,西布曲明開始漸漸退出市場舞臺。
此時,西布曲明在中國減肥市場獨撐半邊天的狀態,已經維系了十個年頭,但這十年的用戶積累并未構成其可信度的佐證,相反,隨著消費群體的膨脹,服用后有不適感的人也越積越多。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5日期間,中國共收到與西布曲明相關的不良反應報告298例,西布曲明在中國也逐漸受到質疑。
2010年10月8日,FDA正式發表通告——《FAD反對繼續使用諾美婷(西布曲明)》,通告上指出,根據西布曲明的最新研究成果,服用西布曲明可使消費者患心血管類疾病(包括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卒中、可復蘇的心臟驟停、心血管死亡等)的概率提高16%,且體重減輕的效果并不那么明顯。
美國雅培公司于同日做出響應,宣布在FDA的監督下,自愿撤回市場上的“諾美婷”產品。
西布曲明在歐美國家下架的風波,終于傳入中國。10月16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召集相關專家,針對西布曲明的安全性問題展開討論。10月30日,《關于停止生產銷售使用西布曲明制劑及原料藥的通知》的出臺,正式宣告西布曲明的商路在中國終結。
道德譴責欠妥
西布曲明的是非爭辯持續了13年。對于其下架,一些個人和媒體開始據此討論賠償問題。實際上,一種通過嚴格審批程序的藥物在使用階段發現新的問題并不十分罕見,也很難將責任歸于藥品生產商。
王樹平解釋說,現代化學藥品上市前要經過三個大的試驗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實驗室進行的最基本的理化性實驗;第二階段是動物實驗,可以初步體現藥品的效果和安全性;第三階段則是人體實驗——臨床試驗又分為一期、二期、三期。藥品上市后,還要再評價(也被稱為四期臨床觀察)。
李光偉也表示,有些問題在注冊階段很難發現,只有上市后,用藥群增大、用藥周期增長,一些小概率事件才會發生,藥品的潛在危險才能充分暴露。
FDA在官方論壇上也表示,最初對西布曲明進行認證時,主要關注它對于減肥的效果,雖然也發現有血壓、心率方面的影響,但都在可控的范圍內。而SCOUT終點實驗較早期樣本量大,且為了著重評估西布曲明是否會對不同人群作用不同,在樣本中包含了有心臟病和糖尿病史的服用者。
“三期人體實驗依然具有局限性,實驗周期相對短,樣本量相對小。另外,為了排除其他對藥效產生影響的因素,實驗人群一般不患有藥物主治之外的其他種類疾病。但在藥物上市以后,婦女、老人、有基礎疾病的人都會使用,而且一般胖人多會伴有心血管疾病,使用人群復雜了,自然就會暴露出問題。”王樹平如此解釋FDA對西布曲明前后的實驗結果不同。
雅培公司也表示,西布曲明并未增加普通服用者的患病風險,FDA此次得出的結論,是因為在試驗人群中有部分患者本身并不適合服用此藥,而西布曲明對于適用人群來說是安全的。
在西布曲明之前,還有另外三種食物抑制類減肥藥與其有著同樣的命運。芬特明作為第一種通過FDA認證的減肥藥,于1970年上市,之后經受27年的爭議最終下架;芬氟拉明同樣通過了FDA的審查,也在24年后退出市場,同年(2000年)退出市場的還有另一種早年通過美國FDA審查的減肥藥右芬氟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