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論是總統大選還是國會中期選舉,投票日都是美國民眾的一場盛會。他們或守在電視機前觀看計票百分比的不斷攀升;或在兩黨集會的現場一邊盯著大屏幕,一邊發出歡呼或唏噓之聲。
從最早結束中期選舉投票的東部諸州開始,美國的政治版圖被一個州一個州地由藍翻紅(藍色代表民主黨,紅色代表共和黨)。
最終,民主黨雖然在參議院以微弱優勢守住陣地,但卻在眾議院遭遇慘敗。
60個議席被共和黨占據,此“悲慘程度”甚至超過了1994年“共和黨革命”時克林頓在眾議院失給對手的52席。因此,此次中期選舉亦成為1948年以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國會翻盤。對比民主黨的185個議席,共和黨坐擁239個議席,占絕對多數。
“我要看看奧巴馬先生會在明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些什么。”全國范圍的計票尚未結束時,在佛羅里達州獲勝的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的慶功集會上,人群已經不斷發出這樣的聲音。
對于執政的民主黨來說,不論是高達9.6%的失業率,還是偏向共和黨的早期民調結果,都是不利于該黨在中期大選守住國會席位的消息。而美國民眾對于失業率和經濟前景的擔憂,以及茶黨運動的興起,亦不斷助推了崇尚小政府的保守主義在經濟危機后的復蘇。
即便如此,奧巴馬執著地在大選前奔走各地,為民主黨候選議員們辛苦拉票。他在10月29日的夏洛特斯威爾民主黨集會上,仍呼吁民眾支持他在醫療改革、教育以及加強金融監管方面的政策,并試圖通過主張政府在社會公平性問題上發揮更多作用,以獲得選民的支持。
然而,這大選前最后一周馬不停蹄的拉票活動似乎并不奏效——被奧巴馬力挺的弗吉尼亞州國會議員候選人佩列洛(Tom Perriello),依然遭遇敗績。
收到11月2日的這份期中考試成績單,在過去兩年忽視兩黨間合作、幾乎全部以黨派分化投票而通過諸項法案的奧巴馬,不得不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愿意與共和黨之間達成妥協。”
面對行政與立法機關的“分裂”、逐漸走強的保守主義經濟思想,未來兩年,將是對奧巴馬的真正考驗。
失去的選民
美國的國會中期選舉結果,既是對其行政機構的工作評價,也是對政府此前經濟政策的反饋。
奧巴馬就職總統之前,金融危機業已爆發,美國經濟跌入谷底。雖然奧巴馬通過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救贖銀行業、汽車業,使美國的金融體系保持穩定、汽車業得以保全,使經濟未下滑至更糟糕的方向,但卻未能逃脫無就業增長的魔咒。
2009年1月,奧巴馬履新伊始,美國的失業率為7.6%,而當前的失業率則高達9.6%。
因救贖計劃和刺激計劃大幅攀升的財政赤字,亦是懸在民主黨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財年底,美國政府赤字高達13000億美元。
“失業率代表了當前民眾的生活現狀,龐大的政府赤字則意味著對未來經濟的擔憂,兩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美國的政治。”美利堅大學民主與選舉中心主任帕斯托(Robert Pastor)對《財經》記者表示,“現在是民眾用他們的投票來懲罰執政者,表述他們的不滿。”
導致奧巴馬當前困難局面的,還在于他此前政治資本調動上的不成熟。
2008年大選時,朝氣蓬勃的奧巴馬,用他的親身經歷向美國民眾詮釋了“奮斗就能成功”的美國夢,從而斬獲好評。然而,在執政兩年中,奧巴馬卻被認為“把他的政治資本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
“雖然醫療改革和教育政策很重要,但對于美國民眾來說,更迫在眉睫的是失業問題,而奧巴馬沒有把足夠的精力花在這方面。”佛羅里達州競選志愿者威廉姆斯(Chris Williams)對《財經》記者說,“雖然我是民主黨,但我投票給共和黨。”從美國東部的費城到南部邁阿密的諸多投票站采訪中,記者發現有大量即便是政治身份登記為民主黨的選民,也將選票投給了共和黨,原因是他們認為奧巴馬在國會打錯了仗。
多家美國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美國民眾當前所關心議題的排序,分別是失業率和經濟現狀,隨后才是教育、醫療以及移民政策。
當民眾對于經濟前景的擔憂,超過對社會機制進行變革的憧憬時,奧巴馬就失掉了那些曾經幫助他走向總統之位的獨立派、大學生以及郊區選民。
激進的政策
奧巴馬并非不關注經濟,實際上是他偏激進的左派經濟政策,遭到了右派更為強烈的反擊。
上臺后的第二個月,奧巴馬就簽署了總額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2880億美元用于減免稅收;2240億美元用于教育、醫療以及被延長的失業補貼;2750億美元用于通過聯邦政府的貸款、合約等方式刺激就業。
隨后,奧巴馬便對“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業,以及對美國產業起支柱作用的汽車業展開了大規模的救贖計劃。繼小布什政府的不良資產救助計劃(TRAP)向花旗銀行注資250億美元卻收效甚微后,奧巴馬仍同意前后共動用450億美元,向花旗銀行注資,成為迄今為止最大一宗的銀行救贖案。此后,奧巴馬決定向通用汽車公司注資500億美元,購買新通用公司60%的股份。
這些舉措,被認為是奧巴馬過多將政府觸角伸入自由市場經濟中。共和黨議員亨薩林(Jeb Hensarling)表示:“今天我們幫助了汽車業,那明天呢?政府的職責不應該卷入到挑選贏家和輸家的過程中來。”
應對2008年8月爆發的金融危機,奧巴馬一反在美國長期施行的自由經濟政策,采取了類似1933年美國經濟陷入大蕭條時,羅斯福總統所采取的政府干預國家經濟的措施。
美國一些右派經濟保守主義者,認為奧巴馬比羅斯福走得更左。
甚至民主黨內部也有不少議員因擔憂政府效率低下以及可能產生的尋租問題等,反對其醫療改革方案。
而在許多法案的立法過程中,民主黨憑借在國會的強勢地位,使法案在投票過程中以黨派席位而劃分,客觀上加速了國會的分裂。奧巴馬對這些法案的推動,也被認為是持較極端的平均主義思想。
一旦被打上平均主義的標簽,在美國政治圈是一件需謹慎對待的事。為了獲得更多的中間選民,并且在政治上不被對手攻擊為“政治錯誤”,美國政治家大多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定位于中、中左、中右,而避免被認為是極端主義者。
本次參議員選舉中殺出的黑馬、受茶黨運動支持的古巴移民后裔魯比奧,在他的慶功活動發言中,明確表示:“堅定地反對極端勢力。”
而茶黨運動的積極分子雷德勒(Lance Redler)也對《財經》記者表示:“我們不是反對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社會,而是反對完全由政府接管。我們不是要對金融界不加管制,而是反對過多的管制。”
此外,臃腫的經濟刺激計劃亦讓財政狀況不堪重負。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09財年美國政府創造了140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是之前最高紀錄——2008年4548億美元的3倍。而單個財年便達到10000億美元政府財政赤字的情況,在美國歷史上亦從未有過。
財政赤字占國民生產總值之比則更顯糟糕,2009年達到9.9%,創造65年以來的歷史紀錄。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2010年的赤字有望降至13000億美元,但這也是歷史第二的紀錄。
如此高的財政赤字,大約有三分之一來自于經濟蕭條導致的政府稅收減少,另外三分之二則被來自穩定金融系統和刺激經濟發展的巨額政府支出。
再加上經濟刺激政策尚未滿足民眾的期望,奧巴馬的經濟政策屢遭詬病。
未來的斗爭
失掉了眾議院的奧巴馬,今后兩年的執政生涯可能會過得頗為艱難。除了和共和黨之間在經濟政策上有著不同的理念,雙方對于國會未來兩年的工作重點也有著不同的考慮。
新晉眾議院議長、俄亥俄州議員博納(John Boehner)致電奧巴馬表示,他接下來的工作,將集中在刺激就業、降低支出上,并且將修改醫療法案。“美國民眾擔心政府完全接管醫療衛生。”他說。
此外,對于共和黨來說,延長小布什政府于2002年通過、并將于2010年到期的減稅法案更為重要。對于稅收減免,共和黨主張面向所有收入水平的民眾減稅,但民主黨卻認為不應該向年收入25萬美元以上的家庭、或者20萬美元以上的個人減稅。
鑒于共和黨目前取得的強勢地位,在未來國會的辯論中民主黨阻力不小。共和黨的第三號人物彭斯(Mike Pence)在中期選舉后已經表示,在修改醫療法案和延長小布什時期的稅收政策上,不會做出任何妥協。
其實在減少赤字、控制政府規模問題上,雖然共和黨一直自我標榜,但未必比民主黨做得更好。里根和小布什政府時期,美國也出現過當時最大的政府赤字和政府規模。
“但是當前,美國民眾不會關注這些歷史問題,只會反對現在的經濟現狀。”帕斯托對《財經》記者說。
事實上,中期選舉,對民主黨來說,也將成為其面向2012年總統大選的一次自我調整的機會——克林頓于1994年失掉中期選舉后,一直保持了與共和黨協商的姿態,此舉讓當時拒絕妥協的共和黨在1996年的總統大選中品嘗慘敗果實。
另一方面,奧巴馬需要將經濟政策的制定過程像他早先允諾的一樣,變得更加透明。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考慮到經濟危機的惡劣情況,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辦法與民眾交流。
對于長期奉行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來說,會因拯救經濟危機而在短期內選擇國家強勢干預經濟的政策;然而不論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是否奏效、何時奏效,執政黨要想保住議席,首先還得讓選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