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工作室被拆記
藝術家、“鳥巢”設計的中方顧問艾未未在上海的工作室,正面臨著一場政府“出爾反爾式”的強拆。
在受上海市嘉定區政府之邀,并耗去了整整兩年時間后,艾未未最終在該區馬陸鎮順利建成了一座“違章建筑”——這座今年8月剛剛完工的工作室,被政府要求“限期拆除”。隨即,艾未未開始其“藝術化”維權之路。
事情發端于2008年。上海市嘉定區區長孫繼偉提出一個大膽的計劃,為配合嘉定區馬陸鎮大裕村新農村建設,邀請一批知名藝術家入村設立工作室,以期形成類似北京798的文化特色產業區。
當年3月,嘉定區政府首次向艾未未發出邀請,起初,認為和政府打交道麻煩的艾未未并未應邀。在區長孫繼偉赴京“三顧茅廬”后,艾未未最終應允。
此后進展順利。2008年6月,艾未未造訪馬陸鎮,察看了由區、鎮領導初擬的工作室用地。后者主動表示在一兩年內土地性質改為文化用地后再做出讓,并可補辦房產證。2009年7月12日,艾未未上海馬陸工作室開工建設。
據艾未未透露,該工作室設立方式是:租用大裕村劉村路240號場地上經過改造的廠房(房屋產權屬于大裕村集體所有),雙方簽訂合同在原有房屋基礎上進行改造。
租賃合同顯示,該工作室用地面積約3169平方米,廠房建設面積1304平方米,租賃期限為30年,年租金6萬元。合同條款原擬定明確房屋可能被拆時雙方的責任,但由于大裕村村委會未允而作罷。
一年之后,2010年7月23日,艾未未的助手呂恒中突然收到上海市規劃局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出示的《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執法檢查告知單》《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行政執法監察政務公開書》《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責令停止土地違法行為通知書》(下稱違法通知書)。
其中,違法通知書稱,艾未未工作室未經依法批準,違反了《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
該款規定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準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準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再一月,當馬陸鎮政府城建辦和大裕村村委會通知停工時,工作室已全部完工。
2010年10月19日,馬陸鎮政府發布滬嘉馬府告[2010]第002號文,認為艾未未工作室違反了《城鄉規劃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依據《城鄉規劃法》第六十五條和《上海市拆除違法建筑若干規定》第八條的規定,擬做出責令限期拆除違法建筑決定。
上述規定所指正是此前區、鎮兩級政府承諾主動辦理卻未辦理的相關許可證和審批手續等。也就是說,這塊已簽訂租賃合同的土地和建筑均不合規。
蹊蹺的是,自2008年8月合同簽訂以來,建設該工作室的細節均多次和相關區、鎮和村委會領導討論并得到確認;開工后,各級領導并多次到場查看進度,其間卻從未被告知要求辦理相關手續。
為何艾未未工作室“蒙受關照”,據馬陸鎮黨委書記趙明和艾未未溝通時介紹,前因是在土地稽查的航拍圖片中發現該處建筑違章,后來經多方斡旋,將上級的執法要求擋回,但這次無法再蒙混過關,“國土資源部給每個省市派了一名督察,專門負責這樣的事情。”
艾未未質疑自己被選擇性執法,作為受邀馬陸鎮設立工作室的眾多藝術家之一,其他藝術家如岳敏君、周春芽、余德輝等人卻沒有接到類似通知。馬陸鎮方面則解釋,其他幾位藝術家均通過正式渠道領取了合法的土地證明。
此外,艾未未認為,根據《上海市拆除違法建筑若干規定》第三條,只有市、區、縣人民政府及指定部門有拆除違法建筑的權力,而鎮人民政府只是配合工作,無權做出責令限期拆除違法建筑的決定。不過,上海方面在復核中仍維持原先的裁定。
種種巧合疊加,艾未未認為上海市政府拆除其工作室事出有因。此前艾未未曾介入“楊佳襲警案”等在內的多起事件。
10月28日,在艾未未北京草場地工作室,孫繼偉稱,“從我的認識和理解,目前還是一個單純的土地和土地執法及房子合法性的一個問題”。盡管被界定為“違法建筑”,嘉定區政府愿意賠償艾未未承受的損失,但被艾拒絕。
在雙方博弈之際,艾未未還在網上征集工作室拆除方案,最佳方案可獲1萬元人民幣獎金,至今已獲得數百個方案。
按政府下達的文件,11月7日是艾未未上海工作室的拆遷截止日期。但因相關原因,困在北京的艾未未,未能如期趕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