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前,肅寧縣的春節民間花會展演都熱鬧非凡。來自全縣九個鄉鎮的萬余名演員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地敲起鑼鼓、扭起秧歌、跑起旱船、耍起獅子、舞弄刀槍、打起太極,整個縣城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
在展演隊伍中,有一支鼓隊顯得尤為搶眼,服裝鮮艷、整齊,隊員們威風凜凜,他們的大鼓敲得威武雄壯,鏗鏘有力。領頭的是位70多歲的老漢,一看就是位行家,精神矍鑠、意氣風發,威風不減當年,一亮相就博得觀眾的陣陣掌聲。這支大鼓隊就是王佐村大鼓隊,屬于王佐村村民娛樂會。
王佐村村民娛樂會,成立的時間不長,但他們的節目那叫一個豐富多彩,除了大鼓,還有舞獅子、耍雜技、魔術、武術、大秧歌、京劇、河北梆子演唱、跑驢、豬八戒背媳婦、二鬼摔跤等等。
今年的正月十二,我帶領著幾位愛好攝影的朋友一同來到了王佐村,對該村的娛樂會進行采風。
下午兩點,我們乘著縣文化局的文化下鄉大篷車進村。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鏗鏘有力、韻律優美的鑼鼓聲引領著我們直奔演出現場。
王佐村的村民娛樂會成立于2008年底。成立較晚,卻發展迅速,隊員已有100多人。
發起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老者,名叫王志安,今年75歲。王志安自幼習武、敲鼓,他曾經是當年王佐村大鼓隊年紀最小的鼓手。前些年,由于生活條件所限疲于奔命,他跟其他村民一樣把文藝愛好丟到了一邊兒。這些年,村子宮了,王志安家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兒子王曉靜是一家頗具規模的建筑公司的老板。王志安想念大鼓了,特別是冬秋閑在下來,睡呈夢里地想,也常常跟兒子叨叨這大鼓的事。素來孝順的王曉靜想,家庭條件好了,光是好吃好喝侍奉老人,還不算盡孝,讓老爹爹把過去的愛好拾起來,天天跟大家伙兒一起樂樂呵呵的,那才好。于是,先后捐資兩萬元,置辦了大鼓和其他樂器,供父親和村里喜歡這口兒的鄉親娛樂。
沒想到,王志安的大鼓一響,鄉親中應者云集。很快,一個有模有樣的大鼓隊就在王佐村成立起來了。我們與王志安交談時,老人講起了王佐大鼓隊的歷史。他說,王佐村的大鼓隊、武術隊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十里八村都數得著。老時候,逢年過節經常“耍”。可惜,前些年大家一門心思掙錢,把這些傳統的東西搞丟了。為了證實王佐村打鼓的歷史悠久,還把他祖輩流傳下來的鼓譜拿出來給我驗證。
王志安老人說,如今,咱老百姓日子好過了,但生活陋習卻不少。農活不像以前那么累了,一些人閑著沒事聚眾打麻將,咬耳朵搬弄是非,太不文明。為了改變村風,村委會非常支持大鼓隊的活動。村主任曹威也特別愛好打鼓,還是個很優秀的鼓手,他為我們提供了場地。大鼓隊訓練時,就搬到村委會,讓村民們全參與進來。能唱的來兩口,能敲的打兩下,愛跳的扭起來。這大鼓還真有吸引力,只要我們推出大鼓,打開場子,大人孩子們就全圍上來“攙和”,慢慢地村風越來越好了。鄉親們都說,敲鑼打鼓強健身體有精神,不打麻將不吵架日子過得更有滋味了。
王佐村有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以前總是泡網吧,手機一關,出去幾天,家里也找不到人,急得家人直跺腳,男孩子正值青春期,生怕被壞人利用,家里人真是每天在煎熬中度日如年。大鼓隊成立以后,王志安把他“拉”了進來。如今,小伙子成為大鼓隊里最年輕最棒的鼓手,完全戒除了網癮。他的父母每每感激地對王志安說 “謝謝您,大叔,是您的大鼓救了我們全家。”一位中年婦女,曾經嗜賭成性,多大的錢兒也敢玩,不顧家、不顧業,家里日子很不好過,為了賭博,親鄰的錢也騙了個到,大伙兒見了都躲著走。村里在大鼓隊的基礎上成立娛樂會后,性格開朗的她成了娛樂會的積極分子,從此跟賭博絕了交。
娛樂會成立兩年來,活動越來越多,許多原來有功底的村民也加入了進來,扭秧歌的、唱京劇、唱河北梆子、耍武術的、跳健身操的,還有了小品、二人轉演員。后來,能人們把即將失傳的二鬼摔跤、豬八戒背媳婦、跑驢等傳統民間花會表演也拾掇起來,舊瓶裝新酒,宣傳計劃生育,提倡鄰里和睦、兒女孝敬老人……演員隊伍當中最小的還是幾歲的孩童。
除了自編自演的節目,娛樂會還多次到縣文化館請教專業人士,并組織骨干演員外出參觀,學習人家的長處,取長補短,使節目更加形式多樣,一場節目下來能演兩個多鐘頭。2009年國慶節,王佐村的大鼓隊代表肅寧縣參加了滄州市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慶祝活動,受到現場觀眾一致好評。回來后,縣領導為大鼓隊慶功。說到這件事,王志安很激動,他說: “沒想到我老漢70多歲了,也真真正正露了一回臉。”說到興奮處,他還給我們表演起了另一套拿手好戲——武術。古稀老人,卻身手矯捷,動作干凈利落。老人說,他的大鼓還要再敲20年!
王佐村一行,使我這個文化干部感慨萬千:老百姓的日子富裕了,好過了,衣食足,文化興。富裕起來的農民,迫切需要有他們親身參與的文化生活。我們理應知民心、順民意,引導、扶持那些自發的民間花會組織,讓健康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