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常常采用某種政策鼓勵人們從事某項活動。在推動建筑節能的過程中,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期可以加快建筑節能事業的發展。從消費者理論來看,建筑節能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提高消費者在建筑上的效應,從而提高整個社會在建筑上的效應,全社會在建筑上的“福利”,從而實現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宏觀目標。
關鍵詞:建筑節能;消費者理論;政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Tu201.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4-0261-02
當能源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后,建筑作為日常耗能的主要發生場所,面臨著節約能源的諸多問題。而隨著建筑節能工作的推動,節能已經成為建筑產品的鮮明標志。建筑作為一個人工產品,以商品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中,面對消費者,其價值將通過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體現。在市場經濟中,節能建筑也必須通過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體現其價值,實現其建筑節能的目標。
一、建筑節能與消費者理論
本文所稱的建筑節能是指民用建筑節能[1],即指在保證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過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動。現在,普遍接受的觀點是,建筑節能最終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的利用效率”。
消費者理論[2]是研究個體如何在客觀資源有限的限制下,追求主管消費的最高評價的理論。從消費者理論來看,建筑節能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提高消費者在建筑上的效應,從而提高整個社會在建筑上的效應,全社會在建筑上的“福利”,從而實現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宏觀目標。
二、建筑節能政策的消費者理論模型分析
政府常常采用某種政策鼓勵人們從事某項活動。政府為推動建筑節能工作,希望人們進行更多的建筑節能活動,制定了一系列推動建筑節能的法律法規、政策,以期通過這些政策,促進建筑節能目標的實現。
假設某建筑產品X在現有的建筑節能標準下,可以有效地實現建筑節能,政府希望人們增加該節能建筑產品X的消費。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通常有三種:(1)直接影響建筑產品X的價格,如使該節能建筑產品X降低價格;(2)發放補助金;(3)發放指定用途的該建筑產品X的專項補貼基金,即消費券。我們假定該3項政策的成本一致,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運用消費者理論對這3項政策進行比較分析。
首先,該節能建筑產品X處于低價格政策下,相當于該節能產品X相對其他建筑產品降低價格,故預算線由圖1中的AB線移為AC線,且最優選擇點由E1點移為E2點,消費X量由S1增至S2。此時,政府的補助支出為E2D。若在維持相同的X產品消費預算下,改為直接發放補助金E2D,在此政策下,預算線由AB線向上平移E2D而為FG線,對X消費量會增加,新的最優選擇點為E3,U3>U2,消費者的偏好明顯提高了;但S3 另,如果政府希望補助金直接補助于產品X的消費,而改為采用發放指定用途的節能產品X消費券的方式,即發放圖1中E2D等額的消費券。因人們的實際收入也增加,所以預算線會向上平移E2D的距離,但因為指定補助金只能用于消費產品X,因此相當于必須將FA部分轉換為相當的產品X數量,亦即AH的數量,因此以消費券指定用途相當于AH的產品X消費量,則新的預算線為AHG線。然而政策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消費券與直接發放補助金的結果一樣,最優消費選擇點仍為E3點。 綜合比較以上3種政策,從增加人民福利的角度看,消費券和補助金的效應相同,并都優于低價格政策;然而,就增加產品X消費量來看,低價格政策更為有效。 那么,為什么政府往往喜歡采用消費券(即專項補貼基金)的方式呢?消費券的政策意義為何呢? 有時候,個人的最優消費選擇可能為不購買任何產品X,比如其主觀對X的評價低于市場對X的評價。如圖2所示,無論是采用低價格政策(預算線為AB,最優選擇是A點)還是直接發放補金(預算線為FG,最優選擇是F點),均不會增加人們對X的消費,最優選擇均為不購買節能建筑產品X,即維持X的消費量為零的角解。但若將同樣的補助金FA轉為AH的指定用途的消費券,則預算線變為AHG線,此時的最優選擇為H點,消費者會選擇S的產品X消費量。在發放消費券的情況下,人們的偏好低于補助金,即U2 因此當存在角解時,會出現不購買商品X的最優選擇。但消費券政策可以保證產品X存在基本的消費量S,這就是消費券的真正政策意義。需要這種消費券政策的商品往往是與社會進步和人民福利密切相關的商品,如教育、休假等。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在建筑節能領域的強制性政策,如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等政策,在經濟學上的理論依據。 三、現有建筑節能政策分析 自我國開始重視節能減排工作以來,在建筑領域采取了一系列的節能促進政策。本文選取三個代表性政策,以上文所示理論模型為依據進行分析。 (一)節能產品惠民工程[3] 發展改革委于2009年5月21日啟動 “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采取財政補貼方式,對10類高效節能產品以及已經實施的高效照明產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進行推廣應用。 “節能產品惠民工程”補貼方式為:采取間接補貼方式,對高效節能產品生產企業給予補助,即由生產企業按承諾推廣價格減去財政補助后的價格銷售高效節能產品給消費者和用戶,最終受益人是消費者和用戶。 該工程是通過國家補貼的方式,直接影響節能產品在終端消費市場的價格,使節能產品的價格降低,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消費者的效應,增加人民福利,并且可以直接有效地增加節能產品的消費量,加快節能產品的市場推廣。 (二)太陽能光電建筑財政補助[4] 2009年3月23日,財政部發布《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決定中央財政從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支持太陽能光電在城鄉建筑領域應用的示范推廣。 其中,第七條規定,“申請補助資金的單位應為太陽能光電應用項目業主單位或太陽能光電產品生產企業”。該政策的效應相當于針對在建筑上應用太陽光電這一特定領域的“消費券”,這一政策有兩方面的效應:一是通過財政支持的方式推廣太陽能光電技術與產品,并且使“太陽能光電”獲得國家政策上的認可與支持,獲得巨大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利益;二是,專項資金的補貼對象為應用太陽能光電的項目業主或太陽能光電產品生產企業,提高直接消費該節能技術的“消費者”的效應與福利。 該政策從長期來看利于太陽能光電這一建筑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有利于社會進步與全民福利;但從短期來看,由于該政策沒有直接面對終端消費市場的消費者,因此該政策并不能快速提高太陽能光電系統在建筑產品上的應用量。 (三)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5] 2007年12月17日,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重新修訂的《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該基金屬于政府性基金,完全納入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專款專用。在管理辦法中規定了該專項基金的征收和使用辦法。 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凡新建、擴建、改建建筑工程未使用《新型墻體材料目錄》規定的新型墻體材料的建設單位(以下簡稱建設單位),應按照本辦法規定繳納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這相當于通過繳納基金的方式提高了非新型墻體材料的市場價格,從而降低使用非新型墻體材料的效應,降低非新型墻體材料的消費量。 在管理辦法中還規定了基金的使用辦法,主要用于與新型墻體材料研發、推廣、示范等,其效應相當于“消費券”,保證了新型墻體材料的發展,利于社會進步。 四、結論 從消費者理論的角度看,補助金和消費券的政策可以有效增加人民的福利,但在增加商品消費上不如降低商品價格有效。補助金政策相當于直接增加人民收入,消費券在增加人民福利上不如直接發放補助金政策,不如提高人民收入更能增加人民福利。消費券的真正政策意義在于保證與社會發展和人民福利密切相關的商品的基本消費。 在建筑節能市場中,因建筑產品自身的特性,使得節能產品面臨比一般消費品更復雜的市場發展環境,因此政府的政策應該堅持長期與短期、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并且使政府政策的綜合效應更符合經濟規律。具體而言,政府的政策應注意遵守以下原則: 1.對政府的政策能夠顯著影響到的終端消費市場,應該使其政策的效應相當于直接提高群眾收入或直接降低節能產品的市場價格,從而實現推廣建筑節能產品的目的。 2.由于建筑產權的原因,必須需要產權擁有人配合的建筑節能行為,可短期實現的專用券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 3.對于難以直接在終端市場產生效應但短期內可實現的建筑節能行為,強制性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如可執行的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 4.短期內不能對終端消費市場產生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利于建筑節能的,應該建立長期的補貼基金以促進其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民用建筑節能條例[Z].2008:7. [2] N.格里高利·曼昆.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8. [3] 劉新宇.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正式啟動.黨建文匯(上半月)[G].2009,(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Z].2009,3.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Z].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