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財會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相對低下,對于所培養學生的質量、教師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學校的聲譽等帶來了一定的危害。對財會教師應采取產學研結合、走出去請進來、和會計人員交朋友等途徑盡快提高其專業實踐能力。
關鍵詞:財會教師;實踐能力;財會人才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4-0225-02
近年來,隨著會計類專業學生數量的增加,用人單位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增加了對實踐教學的投入。但是,各高校的實踐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實踐能力不足,從而嚴重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高校財會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現狀
大多數高校會計專業教師存在理論知識充裕、專業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脫離實踐,動手能力差,課堂教學往往只能“紙上談兵”,“講不透、道不明、練不實”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因而使實踐教學效果不能令人滿意。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校在招聘教師時不注重實踐能力。現在,大多數高校財會教師招聘時相對注重的是專業職稱、學歷、文憑等,具有雙師、兼職、企業工作背景的教師所占比重不高。
2.教師本身不重視。財會教師大都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無暇到企業兼職或實習,有些教師即使有時間也是忙于深造。
3.大多數學校沒有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管理計劃或形成制度,在時間上、組織上和經費上都沒有相應的安排和保證。
二、財會專業教師實踐能力不足的危害
財會教師實踐技能低下,不論是對于培養的學生,還是對于其自身的發展,甚至對其所在的學校,都存在著一定的危害。
(一)影響培養學生的質量
會計學科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會計專業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教企業會計的不熟悉工商企業的會計運作,教金融會計的不了解銀行業務活動,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無法具體地聯系實際進行生動、細致、深入透徹的講解。這種脫離實際的教學,不僅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久而久之,連教師本身也會覺得單調枯燥。靠這樣的教學培養出高質量的、具有動手能力的會計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話。
(二)有礙教師自身業務素質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會計學科的實踐性決定了會計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知識才能勝任,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這部分知識欠缺,則必然會給教師的業務素質帶來較大影響。尤其在當前,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猛烈地沖擊著會計領域的一些舊理論、舊觀念、舊方法,使會計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都呈現出生機勃勃、日新月異的勢頭。作為會計專業教師,如果不深入現實的會計實踐活動,就會造成理論與實踐脫離,使視野變得狹窄、思維變得凝固,難以解決會計實踐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從而難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大多數財會教師都肩負著教學、科研的雙重任務。而開展會計科研活動的目的,則是為了對會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在理論上加以分析、研究和總結,并反過來更好地指導會計實踐,為社會為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果教師不參與社會實踐,對會計實踐活動中的情況和問題不甚了解,只局限于研究空頭理論,就會失去科研的源泉,這樣的科研成果,其水平必然受到影響,也很難對會計實踐活動起到真正的指導作用。
(三)影響學校的聲譽和發展前景
學校要靠優秀的教師來支撐,如果教師業務不精通,培養的學生社會不歡迎,最終會影響學校的聲譽,阻礙學校的發展。
三、財會專業教師提高實踐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會計是一門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它要求教師在擁有扎實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必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了盡快解決目前會計專業學生存在的動手能力差、實踐知識和經驗匱乏等問題,各個高校和各位教師應采取有力措施盡快提高其專業實踐能力。
(一)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要求教師提高自身技能
目前,我國高校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存在動手能力差、實踐知識和經驗匱乏的問題,這一問題嚴重地制約著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質量,特別是我國高校擴招后,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缺乏、會計實踐教學基地相對嚴重不足,在我國就業壓力日趨嚴重的背景下,實踐教學效果的下降更是成為制約會計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環節。為了培養高素質的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教師自身的技能和知識必須盡快提高。
(二)會計學科的特點決定高校財會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專業實踐能力
提高學生質量,關鍵在于老師。會計是一門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它要求教師在擁有扎實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所謂豐富的實踐經驗。就是指教師熟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情況,熟悉企業會計處理方法和流程。這樣做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工作,教師才能知道企業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會計知識的講解;也只有通過實踐,教師才能發現自己在會計教學中的諸多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沒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永遠都只能是紙上談兵;沒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終究也教不出高水平的、能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好學生。
會計學科的學科特點,決定了高校會計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反映職能,如何反映,從審核和填制會計憑證到編制財務會計報告,這期間的一系列細節問題會計教師都必須清楚;會計的目標是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哪些信息是有用的,這需要會計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詳細的分析。
四、財會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途徑
目前,一些高校的實驗室配備了專職實驗指導教師,但這些專職人員由于學歷水平較低、自身知識和技能相對缺乏,和專業教師相比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為了培養高素質的財會人才,筆者認為應由專業教師來指導學生的各科目的專業實習。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財會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呢?
(一)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
實施產學研一體化模式是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關鍵。要逐步實現教師從知識型向技術、技能型的轉變,就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財會實驗、實訓室的建設,積極申報各級財政部門和會計學會的科研課題,積極參與上市公司、各大中型企業的財會改革和財務管理創新活動。
(二)采取 “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
首先,對那些學歷較高,理論知識扎實,從學校到學校但缺乏實踐經驗或沒有實踐經驗、動手能力較差的已取得“雙證書”的教師、青年骨干教師要鼓勵或逼迫他們走出校園,走進企業,使他們在企業的各業務部門得到鍛煉,從而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提高教學質量,為青年教師進行科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學校可從企業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具備會計師及以上職稱的中高級財會人才對學校教師、學生有計劃的進行實踐培訓,縮短學校和企業的距離,使老師和學生對真正的實踐活動有更直觀的認識,給老師、學生提供與專業人士對話和被指導的機會。
(三)學校為老師搭建平臺,鼓勵財會教師和企業會計人員結對子、交朋友
學校應選擇一些適合的企業,加強聯系與合作,為培養“雙師型”的財會教師搭建平臺,鼓勵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到企業的實際工作部門,進行專業實習和技能訓練。
財會教師到企業集中實習一段時間后,對企業財會各個崗位的業務活動基本熟悉,也能夠結交一兩位知心朋友,這種關系要長期保持。即使是沒有時間集中到企業實習的老師,也要通過各種途徑結交一兩位高水平的會計人員作為朋友。這樣,以后遇到實際問題可以隨時溝通隨時請教。企業會計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把本企業的典型案例轉告財會教師,可以作為上課時的鮮活案例給學生分析講解。
(四)財會教師思想上重視,把提高技能當做一件經常性的事情
到企業實習不是去一次兩次就可以,教師思想上必須重視,不能懈怠。只有不斷加強實踐活動,經常到企業會計工作一線,了解掌握會計實務工作流程、會計業務處理方法、技巧等,并隨著會計實務工作的發展不斷充實自己的實踐知識,財會教師才能將會計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編寫出高質量的實驗教材,進行形象、生動的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五、提高財會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保障措施
我們可以參照寧波大學的做法,采取如下保障措施,幫助財會教師提高專業實踐能力。
1.學校重視。要在學校范圍內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讓教師帶著使命感和榮譽感走進企業,開展工作,鍛煉實習。
2.形式多樣。可采取掛職、兼職、擔任顧問等多種形式,讓教師在校內教學科研和在企業的實習、實踐研究之間有充分的統籌安排的自由,讓盡可能多的教師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3.優惠政策支持。對于到企業實習或兼職的教師,學校要減少校內的教學工作量,給予一定的交通、食宿方面的補貼,并且使教師享受正常的校內津貼和補貼。在崗位聘任、評選優秀教師時對在企業工作成績出色的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
4.實習過程和結果要認真考核。
對于到企業集中實習的教師,學校事先制定嚴格的考核指標體系,委托實習單位通過文件夾控制法進行日常的過程考核,學校則定期或不定期的到企業檢查。總之,教師到企業實習后絕不能采取不管不問的做法,學校要給財會教師施加一些壓力,使得他們對于專業技能的提高有一定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實習結束后或者對于在企業兼職的教師,學校要考核其實際技能,可采取現場演示或通過實習報告進行匯報,也可采取由企業打分的方式。
培養高素質的財會人才,教師任重道遠。所以財會教師不僅要精通理論,更要能貼近經濟生活,大量吸收與現實生活、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的新知識、新科技、新技能,并將之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接受財會專業最前沿的知識,牢固掌握從事會計專業必須的會計和稅收技能,畢業后能很快地融入社會并適應財會工作。要提高高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財會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 龐洪秀,王巧云,劉彤.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現狀的調查報告[J].會計之友,2008,(7).
[2] 賈宗武,王惠珍.關于提高會計學專業實踐性教學質量的思考[J]. 會計之友,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