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文明”理念是在反思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工業文明發展道路的揚棄。遼寧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機制保障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我們應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任重而道遠。也就是說,我們在分享成績的同時,也應該認識到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合理路徑。
關鍵詞:生態文明;工業文明; 機制保障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4-0053-02
我們黨在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態文明”的新理念,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1]。“生態文明”新理念的提出,是我們黨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反思,是對工業文明發展道路的總結,并把生態建設上升到文明和倫理的高度,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有一個完善的機制作保障。只有在相應機制的保障下,生態文明的理念才能有序地轉化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順利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目標。
一、遼寧生態文明建設機制保障現狀分析
遼寧省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生態建設的各項政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推動了生態文明的機制建設,初步走出一條適合省情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近幾年來,遼寧省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制度措施來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實現。如:制定了《遼寧省防沙治沙條例》、《遼寧省海洋環境保護辦法》、《遼寧省濕地保護條例》、《遼寧省跨行政區域河流出市斷面水質目標考核暫行辦法》和《遼寧省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保護條例》等法規;實施綠色信貸政策,出臺了《遼寧省實施綠色信貸促污染減排的意見》;對主體功能區、流域和各類資源實施生態補償政策,主要包括東部生態重點區域、跨行政區域河流和水源的上游等區域;在全省市縣實行問責制,推廣應用績效考評、能效準入、監察督導、激勵約束為核心的“四位一體”節能模式;制定了《關于建立健全環保體制機制的意見》,以建立健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綜合決策的環保體制機制,等等。這些制度的出臺,使遼寧的生態文明建設有了制度上的保障,進一步推動了遼寧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二、遼寧在生態文明建設機制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當前,遼寧生態文明的機制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如:綠色信貸中涉及到的準入、技術、排放、能源消耗和循環利用能力等標準尚沒有完備規定;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滯后性導致環保部門對項目審批很難發揮一票否決作用;環境影響的量化技術和貨幣化技術還不成熟,生態補償缺乏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環境監管體制存在嚴重缺陷,橫向管理體制不健全;在政績考核中仍然沒有完全擺脫以單純的GDP模式為標準,等等。這些問題都將制約著遼寧的生態文明建設,致使生態文明建設很難深入下去。
(二)原因分析
認識到問題的存在,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根據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
第一,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法規體系不完善或缺失。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市場主體天生的逐利性,導致他們可能不顧生態環境的破壞,不顧他人的利益和后人的利益,使生態建設讓位于經濟發展。所以,生態文明建設要想向更高水平邁進,就必須不斷完善相關的法規體系,使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律的軌道。目前,遼寧的生態文明建設還缺少一些法規的約束,如尚未建立促進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發展的法規、尚未建立環境公益訴訟的法規等。
第二,生態文明觀念依然淡薄。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讓“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的樹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提高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環保意識,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關鍵所在。目前,公眾的環境素養和法律意識不強,生態文明意識依然淡薄,這勢必會阻礙遼寧的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當前有些領導干部對生態建設不夠重視,仍堅持唯GDP論,在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發生沖突時,他們往往更多的考慮后者,把生態建設拋在一邊。
第三,現在的政績考核機制對生態考慮不夠,對GDP的考核和顯性政績看的過重。傳統的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是以GDP為核心內容,這種政績考核機制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如一些領導干部出于自身政績或局部利益的需要,對中央政策執行不力或陽奉陰違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領導干部甚至縱容一些企業“先污染,再治理”,等等。當前,我們的政績考核機制依然過于重視對GDP的考核,對生態環保考慮的不夠,這將不利于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三、完善遼寧生態文明建設機制保障的路徑選擇
生態文明機制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長期以來制約著遼寧的生態文明建設。為了克服這些制度性的障礙,我們應從遼寧的實際省情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體制機制,不斷促進遼寧的生態文明建設。
(一)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眾參與機制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公眾參與可以防止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取經濟利益,最大限度地保護公眾的環境利益,加速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完善公眾參與機制,第一,應加強生態文明觀念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從總體上看,目前,遼寧公眾的環保素養和法律意識還不強,生態意識有待提高。所以,要建立固定的教育宣傳陣地,培養公眾在環保領域的知識素養,不斷提高公眾主動參與生態建設的意識。第二,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公眾環境權,讓公眾做到有法可依。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權利只有在法律的范圍內才能得到保護,沒有法律的保護,權利形同虛設。第三,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擴大公眾保護環境的參與度。環境公益訴訟是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重要途徑,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公眾對環境利益的保護。但我國現行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存在一些缺陷,這些缺陷削弱了公眾的環境訴訟權,不利于發揮他們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第四,加大環境保護組織(特別是非政府組織)的建設。環境保護組織(特別是非政府組織)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主體,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保障。環境保護組織的發展壯大,使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獲得了依靠,有利于其作用的發揮。
(二)建立健全產業生態化機制
“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生態經濟,促進產業發展的生態化,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目標。”[2]產業生態化是繼工業化發展以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建立健全產業生態化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建立健全嚴格的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加快產業技術升級步伐。建立健全嚴格的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節能減排,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第二,加大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的戰略性調整,努力促進產業發展的生態化。實現產業發展的生態化,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合理調整產業布局,采取“強化一產,調控二產,加快三產”的措施,著力發展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的第三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第三,完善項目環評制度,對不符合產業生態化的項目嚴格執行一票否決。雖然《環境影響評價法》已經實施好多年了,但由于我國政治體制的不完善、政府對環保的投入不足、執法不嚴等問題的存在,致使環評制度很難嚴格的執行下去,遼寧也不例外。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完善環評制度建設,不僅在項目,還要在規劃、法律法規的制定上進行嚴格環評,實行一票否決。第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推動產業生態化的步伐。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為特征的經濟發展形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有利于產業生態化的實現。
(三)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目前,遼寧已經樹立“資源有價”、“生態補償”的觀念,積極推動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建設。但是從總體上看,遼寧對生態環境補償的范圍、標準等方面的規定還不完備,因此,還要繼續完善生態環境的補償機制。第一,應不斷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法律法規。應不斷完善關于生態環境補償的專項立法,從法律層面上明確界定生態補償的主體、客體及其義務、責任、補償標準等方面的指標,使生態補償有法可依。第二,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的監管體制。通過不斷加強環境保護機構及隊伍建設,提高環境保護管理的規范化;擴大政務公開范圍,進一步提高環境監管的透明度;建設環境監管全覆蓋責任體系,明確細化環境監管責任等等措施,不斷完善生態補償的監管體系。第三,加強環境影響的量化技術和貨幣化技術建設,為生態補償建設提供相關的科學技術支撐。
(四)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績考核機制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摒棄了傳統的唯GDP論的考核機制,把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建設等指標也納入到政績考核的體系中。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遼寧一直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一項指標,但是由于政府部門監管不暢、考核機制不完善等原因,致使在對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中,輕視了對環境保護方面的考核。因此,要使生態環境考評指標不流于形式,還應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政績考核機制。第一,要把生態環境政績考核運作法律化、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生態環境政績考核法律化、制度化,確保了生態環境在實際考核中有據可依,讓生態問題成為領導干部無法逃避的制度關口。第二,實行考核主體多元化,充分發揮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在對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中,既要重視政府自身的考核,又要關注公眾滿意度的考核,也就是要重視公眾對政府行為的評價。第三,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問責制度,有效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干預環境執法的問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制定環境目標責任制,對環境保護實行年度目標管理,定期進行考核,對因決策失誤造成重大環境事故、嚴重干擾正常環境執法的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進行必要的問責。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N].人民日報,2007-10-25(1).
[2] 毛明芳.著力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 [J].攀登,200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