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學校對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教法等有比較完善的安排,但對非會計專業的基礎會計教學則比較忽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學校非會計專業的經貿管理類學生掌握相應的基礎會計知識,顯然是將來更好適應所從事經濟工作的有利條件。應根據非會計專業的特點來開展基礎會計教學工作,掌握相應的會計基礎知識,以達到在教學中增強人才的通用性和適用性。
關鍵詞:職業學校;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4-0223-02
一、當前職業學校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和定位不明確,過度重視對會計理論知識的傳授
對于職業學校經貿管理類(以下簡稱為非會計專業)的非會計專業學生來說,教學目標應該放在傳授會計的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和利用會計信息的能力,掌握基礎的會計工作規范流程,以及與本專業有關聯的會計學常識。而對會計具體的一整套賬務處理、報表編制等實操性的崗位工作則作為知識點相應了解。這是因為會計學科是一個比較系統的學科,要學好會計除了要學好會計原理、實務知識,還要有相應的財政金融知識和稅法知識,說明了會計專業同時也是一門比較關聯的學科。所以,職業學校對非會計專業的教學定位應為強調實踐性、應用性,而不是培養會記賬、算賬、報賬的會計人員。非會計專業的學生通過對會計知識的學習,能夠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及實務,主要是學會對會計信息進行分析以及如何使用這些信息,使他們成為經貿管理工作的“通用型”專業人才。由此看來,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定位決定著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目前,大多職業學校在制定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目標時,主要從會計學科角度出發,過多考慮會計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對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目的認識不夠,導致過度重視會計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作為選修課程大多職業學校一般安排大約40課時左右的教學,那么對職業學校的非會計專業學生來說則很難完成對學生的會計實務操作技能及會計信息的使用和理解能力的培養。由于教學目標不明確,過度重視對會計理論知識的傳授,致使學生掌握不了與專業實際需要相應的會計基礎知識和技能,達不到在教學中增強人才的通用性,不能更好地適應將來從事經濟專業工作的需要。
2.教學互動性差,教學效果不理想
教學互動性差的原因,主要存在于對非會計專業的經貿管理類學生來說,不少學生通常會認為基礎會計知識對將來的工作幫助不大,不是專業的主干課程,忽略了會計基礎知識對將來工作的重要性,由于學生認知程度不足,特別是職業學校的生源質量相對較差,文化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學生的學習態度差,沒有求知欲望,教學課堂氛圍沉悶。如果任課老師又缺少必要的引導,重理論教學、輕案例實踐環節,過分強調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單調的重復性訓練,教與學存在的問題,使課程教學不能互動,教師上課互動性和趣味性低,學生聽課精力不集中,難以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一些教師也就存在把完成課時量當成教學目的,以致造成教學互動性差,教學效果不理想。
3.課時安排不科學,缺少適合教材
對非會計專業的經貿類學生的基礎會計學科教學,大多職業學校不太重視,沒有花太多的專題時間來進行此方面的課題探討,在教學中大多數職業學校,對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時量往往安排不足50課時,再加上缺少針對非會計專業的比較適合實用的教材,特別是一些學校如果采用的是與會計專業相同的基礎會計教材,則會帶來更大的問題,在課時不保證的情況下,授課面還要廣,各方面都泛泛而談,自然就會重點講不到位,難點講不透徹,學生難以吸收知識點,根本達不到教學目的。不少職業學校,認為非會計專業學會計,不需設置實踐課,這違背了會計學科的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特點,如果沒有安排實踐課時,該課程的完整性必然缺失。糾其原因,筆者認為這是與職業學校對非會計專業的基礎會計教學課時安排較少,重理論無實操,課時設置不科學,再加上非會計專業的基礎會計教材,沒有針對性,傳統教材的通用性,忽視了不同專業的差異,兼容面過大造成的。
二、職業學校完善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的幾點探討
1.按專業要求確定基礎會計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和培養要求
職業學校經貿類的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教學目標首先應該明確定位,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主要是教會學生能夠結合專業理解會計信息在企業實際經營管理決策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能夠通過會計信息對經濟活動中的財務信息進行分析和運用,掌握會計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學會運用會計電算化進行分析會計信息,讀懂會計的財務信息,作出會計基本判斷和決策的實際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學組應組織學科教師進行認真研究討論,設計好符合非會計專業的教學大綱,做到有側重、有重點結合了專業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授課老師做到因教學對象不同而對授課內容有所增減,進行因材施教,從而達到對非會計專業的基礎會計教學目的和要求。
2.多利用案例教學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所學的基礎會計知識應能緊緊結合專業知識以實用、夠用為原則,遵循會計學科的特點,會計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多進行案例教學,開展多種形式的案例教學,加深學生對比較枯躁的會計學原理的理論知識了解,激發學生對基礎會計的學習興趣,除了對基礎會計的基本理論知識要講透外,還要充分利用會計實驗室進行實踐教學,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會計工作的原理、流程,例如:可在實驗室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在講授填制各種憑證和賬簿的知識點時,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充當各種角色,根據所提供的背景資料,進行模擬性實踐活動的教學方法,交叉來練習會計業務流程練習,將會計業務流程由枯燥的抽象理論講授轉為直觀的業務實操,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另外在課堂授課過程中要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好實用的比較直觀、可觀賞性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搞好師生課堂的互動教學,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合理設置教學課時,重視教材的選擇
有了教學定位和培養要求,職業學校還應對非會計專業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進行合理的教時安排,課時安排還應結合專業需要和要求,保證有相應的實踐課時,遵循會計學科特點,另外很重要的是對非會計專業的教材要進行科學選擇,有針對性能結合專業實際需要,有別于傳統教材的通用性,應選適用夠用能夠結合專業實際的教材,或最好通過專門編制的校本教材,這樣就能夠以合適的教材來合理安排教學課時,從而真正做到基礎會計教學內容與本專業結合、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科學選擇,做到以實用夠用為原則,滿足解決實際問題,以滿足專業需要為最高的目標。合理設置教學課時,重視教材的選擇是非會計專業進行基礎會計教學的一個關鍵因素。
職業學校經貿管理類的非會計專業開設的基礎會計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非會計專業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會計專業知識對今后所從事的經濟工作是有非常大的幫助和現實意義的。職業學校對非會計專業的基礎會計的教學應給予必要的重視,應積極探討適合專業實際需要的基礎會計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增強人才的通用性、實用性,從而培養出適合市場要求的職業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剛.談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J].會計之友,2008,(17).
[2] 趙曉玲.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商場現代化,2009,(1).
[3] 肖華芳,萬文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設想[J].當代經濟,2009,(1).
Discussion about the teaching of basic accounting of the non-accounting speciality in vocational school
QIU Chao-cai
(Guangdong foreign trade vocation technology school,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 Vocational school curriculum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and education objectives has an excellent teaching teachings, but the basis of non-accounting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education is relatively easy to overlook, in the market economy, vocational schools, non-accounting professional trade management students master the corresponding basic accounting knowledge, is clearly better in the future to adapt the working conditions in the economy.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conducting basic teaching of accounting, master the basics of accounting appropriate to meet the increase in teaching manpower and general applicabi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 non-accounting speciality; basic accounting; discussion about th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