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化的深入,電子政務已經成為各級政府提高辦公效率,更好為人民服務的方法與手段。黑龍江省電子政務尚處于增強期,其發展面臨系統安全保護、系統資源共享等一系列問題,重要的是機制與協調問題。從電子政務實現的統一規劃、加強信息交流以及提高工作人員素質等方面入手,嘗試為黑龍江省電子政務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方法與經驗。
關鍵詞:電子政務;信息資源;業務流程;規劃
中圖分類號:D62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4-0250-02
為適應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的起步工程,推動各級政府部門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黑龍江省在政府上網工程的推動下,各級服務性站點迅速增加,網頁內容日益豐富,在政策傳遞、網上服務等電子政務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展。如通過互聯網發布政務通告,提供政府職能部門服務電話,提供各種辦事程序以及問題解答;進行在線“一站式”服務;人事部門進行網上公務員考試錄用,勞動人事政策公開等,初步建成了電子商務、 電子福利支付、 電子資料庫、電子公文、 電子稅務、電子身份認證等系統。
雖然電子政務在黑龍江省發展迅速,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政府管理機制的障礙、缺乏整體性、可操作性規劃、忽視政務流程再造、重復建設問題突出、“信息孤島”大量存在、信息安全存在隱患、基礎設施建設遲緩、環境建設亟待加強、組織保障有待完善、培訓工作有待提高等。從總體上分析,黑龍江省電子政務的難點不在技術,而在于機制和協調。沒有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個人和集團利益無法觸動,利益沖突無法協調,標準規范無法統一,系統無法一體化,資源無法共享,重復建設無法避免,電子政務在整體上不就可能成功。因此,本文重點討論黑龍江省電子政務機制與協調問題。
一、電子政務面臨的機制與協調問題
1.缺乏統一規劃和標準
目前,黑龍江省電子政務的發展缺乏宏觀規劃,沒有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同時,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與電子政務的統一性、開放性、交互性和規模經濟等自然特性產生嚴重沖突,各級地方政府和部門在電子政務的建設中往往各自為政,采用的標準也各不相同,業務內容單調重復,造成新的重復建設。
2.缺乏交流,存在信息“孤島”
信息壟斷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特權和利益,因此,不同單位之間為了保證自己的部門利益,往往限制信息交流。同時,由于信息流通不暢,資源無法共享和信息“孤島”,影響了跨部門、跨區域共性業務的處理和政府的有效監管。
3.服務質量差,公眾滿意度低
“顧客導向”的現代公共行政理念,要求政府管理要以提高公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為目標。黑龍江省政務電子化的過程中公眾的參與程度并不令人滿意,其主要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缺乏。計算機及網絡通信技術是近幾年才在黑龍江省迅速發展起來的,相應的系統工作人員少,政務完全信息化就無從談起。二是硬件及網絡設備的匱乏。黑龍江省地處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相對落后,電腦對于部分偏遠、落后地區的人來說還是難以負擔的奢侈品。因此,硬件和網絡設備的缺乏成為了制約黑龍江省電子政務發展的又一大障礙。
4.傳統業務流程改變不徹底
系統建設與行政行為一致,“三分技術七分管理”,技術的實現已經不是主要問題。應先從協助管理開始,逐步約束管理行為直至最終引發管理行為的調整。在信息化中,系統建設與實施的成功往往取決于能否與目前的行政體制相兼容,如果現行管理流程與信息化流程可以整合,系統就可能成功,也就實現了“業務主流程的信息化”。信息化的過程是在對傳統業務流程進行信息化改變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黑龍江省電子政務并不能與現行管理體制相吻合,有些部門不能夠通過強有力的手段對行政流程進行整合以確保系統實現。
在業務流程改變中,數據流程與工作流程不能緊密結合,而實現業務主流程的信息化,是一些以數據為主要工作載體的部門或行業電子政務建設成功的關鍵,只有數據流程與工作流程的整合才能使工作中離不開信息化手段,使信息化完全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但是,目前許多部門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二、電子政務解決方案
1.制定發展規劃,明確階段目標,避免重復建設
作為政務活動和信息技術的結合點,電子政務建設不單單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且涉及到各部門的工作程序、組織結構、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調整和協調。因此,政府要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加強對電子政務的研究、規劃和組織協調,并根據黑龍江省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階段性目標。雖然可以在電子政務的其他方面(如硬件平臺應用軟件的選擇上)可以搞市場經濟,由各廠商自由開發、公平競爭,但是,在技術標準的問題上必須由政府統一制定。技術標準確立的越早,黑龍江省的電子政務建設就越能盡早走上快車道,也就能盡早避免將來因標準混亂而導致的被動局面。
電子政務建設有一個從投資到技術再到制度變革的過程,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三者的相互關系會變得相當復雜。如何根據不同情況,在三者之間保持適當的平衡已成為電子政務最棘手的任務。形勢要求我們首先應對一個地區、一個部門電子政務所處發展階段有明確認識,對哪些方面是主要矛盾、哪些應該先做哪些后做,要有明確的判斷,對如何協調電子政務不同方面的關系和利益要有應對的辦法。
2.加快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
據統計,政府掌握了社會信息資源的80%,提高社會信息的價值,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是關鍵。然而,在傳統的行政模式下信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把信息看成是一種權力的象征。要實現信息共享,必須打破各級政府和部門對信息的壟斷和封閉,整合信息資源,在原來離散、孤立的信息技術平臺上構造一個開放的統一信息技術平臺,實現信息最廣泛的交換,使之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黑龍江省電子政務中,現行行政體制對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制約,如條塊分割的政府部門,權限明確的分工體系,對電子政務所要求的技術、組織、資源的整合形成了巨大阻力。這種阻力光靠技術和投資是克服不了的。電子政務典型案例中的技術方面相對來說更容易學,而制度建設和人員培訓的經驗很多時候很難移植,這是有些電子政務典型經驗可看而不可學的重要原因。
3.開發電子政務智能服務終端
政務網以物理隔離的形式分為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政務內網連接省級電子政務網絡,政務外網連接省級以下電子政務網絡。省級以下(如縣級)若不具備電子政務專網條件,可以在公網上以VPN設備實現虛擬專用網絡來進行連接。在這方面也可以借鑒銀行的發展經驗,開發出類似于ATM的電子政務智能服務終端。公眾只需帶上自己的服務卡,便可以在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任何一臺智能終端上開展政務活動,如查詢政府的政策法規、在線報稅與納稅,甚至可以與政府部門進行在線的視頻交流,省去了許多奔波于政府各部門的麻煩,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維護公民的尊嚴和政府的形象。
4.加快制定電子政務相關法規政策
要本著實際需要和適當超前的原則,逐步加快與電子政務建設有關的法律、法規的立法過程。如加快電子文件法、電子版權法、數據保護法、電子交易法、電子身份證法、數字簽名法、法律上認可的數字簽名技術標準、認證授權管理等方面的立法或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當前,與電子簽名有關的立法和法規急需抓緊研究和制定,核心問題主要在電子政務標準、電子簽名的有效性、信息公開程度方面作出規定或者解釋。
提高公務員素質,解放思想,應加強對公務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轉變觀念,從而在思想上接受這場變革,進而在行動上積極應對這種變革。要加大對公務員的培訓工作,使得他們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以適應全新的信息社會工作環境,并且要把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考核納入公務員綜合考核范圍之內。
黑龍江省電子政務已經從過去單純的IT工程項目建設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必須統籌考慮政治、技術、經濟成本的綜合性的改革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黑龍江省電子政務正處在從技術推動型向制度推動型轉變的過程中,過去那種靠投資推動和技術拉動的做法已不能有效推動電子政務向更高階段發展了,這時就必須采取改革領先、制度變革的策略。
當然成功的經驗還有很多,如“行政體制的相對穩定、人員的相對穩定”,“數據更新與維護機制健全”,“數據維護的體內循環”等。從總體上說應該統一認識,加強領導;明確分工,各司其職;穩步推進,嚴禁重復建設;利用統一網絡平臺,規范試點;保證建設和運行資金,創造有利于電子政務發展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 楊乃濱.中國電子政務中的安全問題及對策[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2] 李昕.電子政務與政府管理創新[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3] 李永明.電子政務安全應用淺談[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