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主導產業選擇基準理論為依據,結合昭通市的實際發展狀況,運用區位商及產業關聯度系數分析昭通工業主導產業的選擇問題,為昭通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理論上的參考。
關鍵詞:主導產業;區位商;產業關聯度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4-0035-02
對于一個地區來說,主導產業的成長,與產業之間的協調以及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按照因地制宜的比較優勢原則正確選擇主導產業,并能以主導產業帶動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推動產業高級化與科技化,則產業結構就能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對于昭通這個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由于受資金不足的限制,必須將發展重點放在主導產業上,以主導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以科學的標準來選擇主導產業,特別是工業主導產業則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以主導產業選擇的原則基準為依據,結合統計數據,運用產值比重標準、區位商、產業關聯度等選擇基準來初步確定昭通工業主導產業。對于昭通而言,積極培育和壯大主導產業,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一、主導產業理論
主導產業是指在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的某階段對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起著導向性和帶動型作用,并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技術進步能力的產業部門[1]。產業結構的升級過程表現為主導產業的更替和發展。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個產業在地區產業系統中的地位、作用是不相同的,其中有一個或幾個產業處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構成地區的主導產業和主導產業群。現代區域經濟成長過程,實質上是主導產業部門的成長過程。主導產業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前瞻影響,即主導產業對使用其產品之產業部門的影響;二是回顧影響,即主導產業對向其提供生產資料的產業的影響;三是旁側影響,即主導產業對地方經濟和城市的影響。主導產業就是通過這三種影響,將自身的產業優勢輻射到地區其他產業,帶動地區經濟發展[1]。
二、主導產業選擇的指標依據
一般而言,一個專業化部門要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要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條件:第一,有較高的區位商或專業化水平,一般取值在2以上,該產業的生產主要為區外服務。第二,在地區生產中,占有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區經濟發展。通常將區位商在2以上、產值比重在10%以上的部門作為主導產業選擇的基準。第三,與區內其他主要產業關聯度高,能通過乘數效應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通常用產業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表示。第四,能夠代表區域產業發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產業。這時就需要考慮本區域的工業化程度,處于工業化前期階段的地區,主導產業一般具有勞動、資金密集性,可以在輕工業和基礎性重工業領域選擇;在工業化中期階段,主導產業一般具有資金、技術密集性,可以在重工業中的深加工工業領域選擇。同時,還要分析該產業當前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和產品的收入彈性,應該選擇那些處于科研創新期和發展期、收入彈性高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2]。
(一)產值比重標準
地區主導產業的選擇首先要以一定的行業產值為基礎,通常用某行業產值占地區總產值來表示。
產值比重=(公式1)
產值比重越大對地區經濟的貢獻就越大,主導產業通常選產值比重大的部門。
(二)區位商、地區專業化部門系數
地區主導產業的選擇要以地區生產專業化為基本前提,選擇地區主導產業,首先需要對地區專業化部門及其專業化水平進行分析和判斷。地區專業化部門就是指一個地區內那些直接或間接為外區提供商品或勞務的部門。顯然,直接根據這一定義來判斷一個地區的專業化部門及其專業化水平是比較困難的。在區域經濟學中通常用區位商來間接地確定一個產業是否構成地區專業化部門。區位商一般用一個區域某個產業產值占該區域GDP的比重與全國(或上一級區域)同產業的產值占全國(或上一級區域)GDP的比重之比(商),計算公式為[3]:
區位商(LQ)=(公式2)
即:Rir=
式中,Rir表示r區域i產業的區位商;Eir為r區域i產業產值;Ein表示全國i產業產值;GDPr表示r區域的國內生產總值;GDPn表示全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地說,當Rir>1時,則說明r區域i產業越具有比較優勢;該產業在根本地區專業化水平超過該區域的平均水平,產品有一定的外向度,屬于地區專業化部門,如Rir越大,專業化水平越高。當Rir=1時,表明該地區i產業的專業化水平與該區域相當,產品基本自給自足。當Rir<1時,說明該地區i產業的專業化水平低于該區域平均水平,需要從區域外輸入i產業的產品,來滿足區域內的需要。也就是說,當某部門區位商大于1時,說明該地區該產業具有比較優勢,競爭力較強;反之,當某部門區位商小于1時,說明該地區該產業處于劣勢,競爭力較弱。
(三)產業關聯度
主導產業往往是與區內其他主要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這樣就能通過乘數效應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4]。通常用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來表示一個產業與其他產業技術經濟聯系的密切程度,影響力系數大于1時,表示該部門的生產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影響程度超過各部門影響力的平均水平,值越大,該部門發展對其他部門的拉動作用也越大;感應度系數大于1時,表示該部門所受到的感應程度高于各部門感應程度的平均水平。
三、昭通工業主導產業的選擇
(一)昭通主要工業產業的區位商
昭通作為云南省的重要城市,其經濟發展水平與云南省其他地區具有可比性,相對而言,其經濟活動與云南省區域聯系密切。因此,這里我們用2007年云南和昭通工業主要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統計數據進行比較,運用公式2計算出昭通市工業主要行業的區位商,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昭通市規模以上的工業中區位商大于1的行業有9個,分別是煙草制品業(1.77)、有色金屬礦采業(4.34)、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2.96)、煤炭開采和洗選業(2.96)、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2.53)、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1.0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6)、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6.88)、紡織業(2.13),并且除了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煙草制造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區位商小于2以外,其他的均大于2。需要說明的是,煙草制品業目前對昭通工業經濟的貢獻比較大,但是,由于云南省煙草制品業整體實力強大,造成昭通區位優勢不明顯。根據區位商的定義,這些行業可以稱為昭通市的專業化部門,應該從其中選擇昭通工業的主導產業。
(二)昭通工業主要產業所占比重及其與區內其他產業的關聯度
從表1的數據中可以看出,行業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位于前十位的行業依次為煙草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礦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其中,煙草制造業(30.935%)、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21.259%)、有色金屬礦采選業(13.567%)、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11.276%),所占比重最大。這五大行業的產值之和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7.03%,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主宰著昭通工業經濟的發展。表2是云南省工業主要行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力系數,我們也可以作為參考來分析昭通的工業產業結構。可見,上述昭通工業幾個主要行業的感應度系數除了煙草制品業外均大于1,影響力系數也大多大于1,即它們之間的產業關聯度高,能夠通過乘數效應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昭通工業主導產業的選擇
根據以上分析與論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即是昭通市的專業化部門,其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和產業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也較大,無可爭議地應該屬于昭通工業的主導產業。另外,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2.96)、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6.88)、紡織業(2.13),雖然區位商和產業關聯度較高,但是其產值比重較小,根據前面關于主導產業選擇的條件分析,這就需要考慮對地區經濟的貢獻大小、世界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限制性因素,因此不能作為主導產業。值得討論的是煙草制造業,雖然產值比重(30.935%)和區位商也比較大,但是產業感應度和影響力系數小,很難通過成數效應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只能作為昭通的支柱產業而定位。
綜上所述,根據地區主導產業選擇的理論依據,結合昭通實際,我們可以對昭通市工業主導產業進行這樣的選擇與定位: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具有強大生命力并代表區域經濟的發展方向,這是昭通工業主導產業的主體部分。煙草制造業由其產值所占比重較高,于是定義為支柱產業;而紡織服裝制造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目前還有較強的生命力,但技術層次較低,必須進行改造升級,否則,將在下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逐步被淘汰。
參考文獻:
[1] 楊公樸,夏大慰.產業經濟學教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2] 史東輝.后起國工業化引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 孫久文,葉裕民.區域經濟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 王衛東.城市主導產業的選擇與定位——基于寧波市的工業分析[J].浙江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