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組織的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有著內在的聯系。一方面,民間組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另一方面,民間組織的發展也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當前,我國民間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已制約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積極培育民間組織是提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質量的邏輯選擇。
關鍵詞:民間組織;市場經濟;政府職能
中圖分類號:DF061.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4-0246-02
民間組織是人們為了追求和實現一定的宗旨或目標,依照有關的法律、法規,由公民自愿組成并按其章程開展活動,不以營利、政治及宗教為目的的社會組織。民間組織能否健康發展關系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質量。從最近幾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民間組織數量上呈加速增長態勢,增長幅度逐年增大。據《200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08年底,我國登記注冊的民間組織總量接近40萬個。其中,社會團體22萬個,比上年同期增長6.3%;民辦非企業單位17.8萬個,比上年同期增長3.5%;基金會1390個,比上年同期增加21個[1]。但是,我國民間組織發展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一、民間組織的發展與市場經濟建設的內在關聯
從我國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看,民間組織的發展與市場經濟存在著有機的內在聯系。
(一)民間組織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我國民間組織的發展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始,市場經濟的導入,打破了傳統整體性的社會利益結構,出現了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差異明顯化的趨勢。有分化必然就有表達,人們為了維護、實現自己的利益必然要設法突破個體行動的能力、智力、體力的局限性,去和那些與自己具有共同利益的人或組織結成利益的紐帶,并運用集體行動的力量來進行利益的表達。而民間組織在為人們提供代表和表達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要求以及實現自我服務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這就大大增強了人們參與民間組織的積極性。從世界范圍內看,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民間組織都非常發達,而市場化程度不高、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民間組織發育一般也比較滯后。從我國民間組織的地域分布來看,民間組織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發育程度、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密切相關,東部等社會經濟發達地區數量較多,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數量較少,形成了一種區域有別的發展格局。如上海、浙江、廣東、江蘇、山東等東部發達地區民間組織數量較多、增速較快,而西部大多數地區民間組織發育不足,數量較少[2]。
(二)民間組織的發展促進了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
民間組織的健康發展能夠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這首先表現在民間組織是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重要支撐。在市場經濟中,為了更好地實現從“掌舵”轉向“劃槳”,政府需要剝離一些社會職能。而民間組織作為社會自我治理的重要主體,最有能力承接政府轉移出來的社會事務,是政府職能轉變的有效組織依托。其次,民間組織也是社會保障社會化的重要力量。在市場競爭中難免會產生一些需要救助的弱勢群體。由于政府在組織開展救助活動方面常常受到人力、物力方面的限制,民間組織的出現恰好順應了這一社會治理的需要。民間組織植根于社會,能夠從社會底層和社會弱勢層面開展社會救助、福利服務等工作,能夠有效地通過吸納、利用社會慈善資金和社會閑散資金,以提供資金、技術和信息等方式實施社會援助,及時幫助社會的弱勢群體,對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發揮了“減震器”的作用。再次,民間組織是政府宏觀調控、完善市場體系的得力參謀。一方面,民間組織所具有的聯系企業和民眾、聯系企業和政府的功能,可以收集、整理、反映社會第一線的有關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具有鮮明的民間性,表達了企業和人民群眾真誠的呼聲,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完善市場體系的重要的決策依據。另一方面,政府因此可通過民間組織將國家對經濟發展的宏觀指導、調控意圖傳達給企業,企業據此調整自身經營行為。
二、民間組織發育不良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審視我國民間組織的發展現狀,當前仍然存在與政府關系沒有理順、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這些問題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民間組織與政府的關系沒有理順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有相當數量的民間組織是由政府職能部門轉變而來或由政府有關部門出面組建,民間組織的從業人員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改革從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分流來的人員。即使有些民間組織是由民間自發組織成立的,但由于嚴格的“雙重管理體制”的存在,也會使其容易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隨意干涉,以上情況使得我國民間組織帶有非常明顯的“官民二重性”,具有非常濃厚的行政色彩,體現不出民間組織應有的民間性、自治性特點。在此情況下,只要搞好與政府主管部門的關系,即便服務質量不夠好,民間組織仍然可以承攬大量業務,處于這種處境下的有些民間組織甚至產生“尋租”行為,以謀求更大利益。這些現象擾亂了市場正常競爭秩序,阻礙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民間組織的自律及管理機制不健全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影響,我國一些民間組織存在著結構不合理、缺乏規范、公信力不強等問題。從職能定位和自律管理角度方面來看,民間組織內部管理機制亟待健全。一些民間組織內部規章制度不完善,組織機構不健全,而且在管理過程中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缺乏科學的管理程序。從民間組織的公信力看,一些民間組織偏離了民間組織的非營利性的宗旨,有不當營利行為,甚至以盈利為目的;有些行業性民間組織職業道德缺乏、服務意識不強,在履行行業管理職能時,未能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尤其是在質量評比、資質認證和市場準入方面,不客觀、不公正的情況時有發生。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僅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還使民間組織行業的整體形象和信譽嚴重受損。
(三)民間組織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目前,我國已經對一些重要的民間組織、中介服務頒布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原則性強,可操作性不夠,沒有相應的司法解釋和具體的實施細則。而更多的民間組織則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其管理依據除了“條例”、“規定”,就是“辦法”、“制度”,缺乏綜合性法律規范來規范和保障民間組織的運行。由于立法層次低,政策文件多,不僅無助于民間組織管理質量的提高,反而造成了管理的混亂:一方面囿于發展地區經濟、行業經濟的目的,行政法規會帶有地區局限性,使得地區、部門條塊分割的現象嚴重,無法形成統一管理的格局,破壞了正當競爭的秩序;另一方面,與法律相比,行政法規內涵不夠明確、嚴謹,對其外延的理解、把握也因人而異,從而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培育民間組織——提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邏輯選擇
積極培育民間組織,形成推動民間組織健康發展的“合力”,是“升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邏輯選擇。
(一)政府要轉變觀念、調整職能,積極促進民間組織的健康發展
政府部門首先要在觀念上重視民間組織的發展。應該充分尊重民間組織的民間性,不能把它作為政府機構的附屬部門,不能隨意干預民間組織的內部事務,使民間組織能夠自主地開展符合其組織宗旨的活動。應以民間組織的成長發育需要為出發點來選擇管理方式,盡量尊重并培養民間組織的主體意識,同時對那些社會迫切需要,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民間組織提供積極的扶植,利用所掌握的資源幫助民間組織解決影響其發展的資金、人才缺乏等問題,促進民間組織的健康發展。
(二)民間組織要加強自身管理,完善組織的治理結構和運作機制
民間組織發展不竭源泉在于滿足社會的多元化需求,從而獲得自身生存和發展所需要資源。因此,民間組織要面向社會,積極了解社會需求,真正發揮管理和服務社會的功能。為此,應加強自身管理、完善組織的治理結構和運作機制。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管理體制,包括明確的目標和功能,規范的章程,健全的內部機構,制定組織規劃等;要逐步建立民主決策機制,日常管理活動鼓勵組織成員積極參與,信息公開,充分體現民間組織的自主性和民主性;努力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協調、自我約束、自我教育的良性機制,提高行業自律意識和自律能力。
(三)加強民間組織的法制建設,為民間組織營造透明的法治環境
從現行民間組織法律法規實際執行的效果來看,我國民間組織管理的法制化程度低,法制化建設任務仍十分艱巨。因此,除制訂一些完整的民間組織發展與管理法以外,還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民間組織,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法律的形式界定其地位、活動范圍和活動方式,確立與各類民間組織相適應的責權范圍和運行規范,為各類民間組織的管理和監督提供法律依據。同時,建立健全相應的評估機構,完善合理的評估體系,對民間組織的運作績效進行有效評估。只有將各類民間組織納入規范的法制渠道,運用法律、法規調整民間組織的發展方向,才能使民間組織的日常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參考文獻:
[1] 民政部.200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09-02-04.http://www.gov.cn/gzdt/2009-02/04/content_1221432.htm.
[2] 黃曉勇.中國民間組織報告(2008)[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