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的創新活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要求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不但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還要具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知識,并且能夠根據變幻的經濟形勢進行管理制度的創新,制定符合本企業發展的最合適的企業管理制度。
關鍵詞:企業管理制度;SWOT分析;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4-0171-03
一、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
在管理創新中,管理制度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管理制度是指企業日常運營的各種具體制度總稱。它的主要作用是規定企業如何取得和運用資源。管理制度對于創新的重要作用是使資源使用向創新傾斜,使企業敢于冒險,勇于創新。同時,還保證創新者從創新中獲得利益,以激發創新者的熱情。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體系是決定企業管理工作水平的先決條件。中國企業管理與世界企業管理的差距,主要是制度性的差距,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方法上的差距[1]。
二、企業管理制度創新SWOT 分析
現實的環境是不確定和復雜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企業管理面臨嚴峻的挑戰,也對企業管理制度的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環境因素的不斷復雜化,決策問題越來越成為管理中的核心問題,它直接影響著組織的績效。因此,管理制度創新首先應是決策制度的創新,管理者要在決策中把科學性和藝術性很好地結合起來,提高決策質量。SWOT模型是企業結合自身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及其所處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進行戰略構思、戰略選擇的重要工具[2]。
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的SWOT分析如下圖所示:
(一)外部環境分析:挑戰與機遇
(一)外部環境分析:機遇與挑戰
應當看到,風險與機遇同在,機遇與商業利潤就在風險之中,風險管理的核心就是化風險為安全,達到制勝的目標。因此,把敢冒風險建立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從而抓住了一個又一個新機遇,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勝利。
1.機遇分析
(1)知識經濟時代多學科發展對管理思想的深刻影響。傳統思維方式對企業管理制度有很大影響,包括思維的主觀性、絕對性、保守性、直線性和單一性等小農經濟思想,這就迫切要求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用現代思維縮小時空跨度,運用控制論、系統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等現代科學方法和手段,使整個現代企業制度系統運行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迫切要求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用現代思維拓寬視野廣度,建立內部運行機制和與外部環境相適應的管理體制,改造陳舊的企業體系;迫切要求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用現代思維增加管理深度,用戰略眼光來統籌考慮,從更深層次上思考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進一步深化現代管理力度;迫切要求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用現代思維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內部管理,嚴格質量管理,不斷加大企業管理的力度,以保證低成本、高質量,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迫切要求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用現代思維正視復雜程度,管理者必須運用縱向延伸思維和橫向發散思維的多維思維形式,分析、確定現代企業管理的多重性、復雜性。
(2)企業現代化道路處于上升期,與國際化接軌愿望迫切。無論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還是中小型個人企業,都期望根據市場需要,參照國際慣例,著眼發展,重新調整組織機構,在機構設置上,既要解決和克服企業規模擴大、經營范圍增加造成舊體制集權管理無法適應的問題,又要適度放權,保證運行的集中控制與協調,保證實現企業的統一目標和任務。按流程實行程序化管理,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指揮系統逐步進行改革和調整,打破部門分工的嚴格界限,實現功能重新組合,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活力。強調倒金字塔型權利結構,在員工的知識、能力、技術持續性提升的基礎上,把權利從領導者手中分散到企業成員手中,使員工直接承擔為用戶服務的責任,從而縮減管理層級,提高企業組織效能和應變能力。
(3)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較小,企業發展潛力巨大。當前金融危機影響尚未消除,放眼全球,只有中國仍保持高速度的經濟增長。這為我們企業采購世界高技術零件創造了條件,也為我們聘用國外高級人才提供了方便。以全球視野整合人力資源,國內有些企業聘用國外高級人才,使他們的產品達到國際水平,滿足了世界市場的需要,這些都可以提升我們企業的競爭力,我們要抓住機遇,逆市而上,把企業做大做強。
2.挑戰分析
(1)企業面臨外部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由以前的目標責任為基礎、以產定銷為導向上升到現在以過程管理為基礎、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一方面,目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但管理制度要以過程展開,將時空結合起來,運用現代管理思維的時效觀念和動態觀念,強調管理的過程和過程的管理。另一方面,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既重視市場、技術、經濟因素,又考慮社會環境因素。企業要按用戶的要求去開發產品、開展業務,要以產定銷。社會要什么則生產什么,而不是生產什么向社會推銷什么。在面臨同行業的激烈競爭時,要進行差異化分析,找出企業的特色和優勢,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政府管理體制不健全,中小企業發展受到瓶頸限制。中小企業在發展地方經濟、促進就業等方面作用顯著,在國家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狀況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政府管理體制不健全,缺乏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產業指導和發展規劃,相關扶持中小企業的法規也一直沒有出臺,這致使中小企業喪失了許多發展良機。在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處于劣勢地位,資金、技術、產權等方面的限制,妨礙了企業的長遠發展[3]。
(二)內部環境分析:優勢與劣勢
現代企業的管理權與經營權完全分離,隨著股權的分散化,所有多元化,以股東會為代表的所有者集團并不直接進行管理,而把管理委托給一個相對規模的經營者階層,經營者主要是對生產經營過程的管理,所有者主要是對作為經營者的管理者的管理。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創新是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博弈,共同的目標使他們有可能互相妥協,達到雙贏。
1.內部優勢分析
(1)企業自身成長對創新的迫切需求。創新是現代企業活力之源,任何企業發展到一定時期,都會對新的市場環境產生一些不適應,出現一些新問題,企業只有不斷地創造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不斷地改進管理,才能使企業獲得管理上的支持力,從而增加企業的競爭力。而管理創新的核心是制度創新,因此,作為一名企業的管理者和決策層,要舍得騰出時間研究企業的管理問題、制度問題,制度制定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企業被管理者對最優化制度的偏好。企業的新制度在時間和效率上明顯優于舊有的制度。從被管理者自身的角度來看,由于舊有制度不科學、不規范,限制其勞動的熱情和能力。新的管理制度具有促進技術創新的時效優勢,使得企業適應市場上技術更新的頻率越來越快的趨勢,及時對外界的變化作出反應并制定相應的措施。
2.內部劣勢分析
(1)企業組織結構臃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內部也日益暴露出了自己的劣勢。龐大的企業架構,冗雜的人員配置,企業變成了“大象”[4] ,機構設置煩瑣,人力成本飆升,在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時無從適應。
(2)領導個人主義盛行。我國長期處于威權統治,長久以來形成的企業領導作風導致這樣一種現象:領導拍板、“能人治廠”、“以人治企”。國有企業決策由領導拍板定奪,家長制、長官意志的管理盛行。一個好的企業領導能帶出一個好的企業,相反,一個不盡職的企業領導也能搞垮一個企業,企業的發展過分依賴于領導個人,企業仍然處于不成熟階段的表現。企業的管理常處于“人治”而不是依靠制度和規定。
(3)舊有企業人力資源制度束縛人才成長。企業極易形成部門壟斷。所謂部門壟斷,主要是指排斥部門外的參與,強調部門內封閉的決策,這是一種行為上的偏差,而不是機構設置的偏差,這樣就把群眾的參與排斥在外,上級部門獨家說了算。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匱乏,而在國有企業內“論資排輩”現象突出。領導在退休之前基本上是終身制,能上不能下,造成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很差,干好干壞一個樣,懶惰情緒滋生蔓延。
三、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的路徑選擇
(一)樹立創新的戰略思想是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的根本
創新是企業利潤不竭的源泉,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企業創新的關鍵是樹立創新戰略思想。創新戰略思想要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樹立“創新立企”的觀念,塑造自主創新型企業;二是推進全面創新管理,實現企業全員創新、全過程創新、全時創新;三是建立創新的空間和環境,培育創新的氛圍。
(二)規范性與創新性的關系
制度的功能是協調和規范人的行為。企業的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種規范,這種規范在一個多變的風險社會中尤其重要,因為規范意味著某種程度的科學性,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降低不確定性和風險。但是,如果組織已經習慣了某些規范或從中獲利而不愿放棄固有的規范的話,這種規范有時也可能成為組織發展和創新的一種障礙。在快速變化、動蕩不安的環境下,企業管理制度也必須保持動態性。因此,管理制度應把規范和創新很好地結合起來。
(三)管理制度建設與人本管理的關系
傳統管理思維基礎上的管理制度側重于組織的穩定、規范和效率,主要使用一系列詳細制定的規則來管束員工,使員工被動地、有效地完成既定的工作。這種制度強調的是組織的整體性,卻忽略了員工的個性和員工的創造性。在管理制度創新中,要突破以物資資本為主的傳統,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并在整個企業管理制度中付諸實施。以人為本就是要一切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因素,注重對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的激勵。在組織整體發展的前提下承認和鼓勵員工的個性和創造性,營造個體能發揮創新精神的組織情境,最大程度地發揮員工的潛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四)構建學習型企業,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與文化創新
學習型企業是21世紀企業發展的新趨勢,它能使企業在創新、競爭和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有著更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它能使企業充滿活力和創造精神,不斷實現質的飛躍。 構建企業特有的企業文化對于管理制度的創新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種軟約束,文化可以決定制度創新的方向,這種軟約束與企業的各種管理制度一樣,都形成了企業員工的行為規范。雖然這種文化軟約束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很大,但常易被忽視。只有充分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與文化創新,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其他方面的管理制度創新[5]。
參考文獻:
[1] 李莉.談新形勢下的企業管理制度創新[J].企業與經濟管理,2007,(14).
[2] 李興旺.SWOT戰略決策模型的改進與應用[J].決策借鑒,2001,(2) .
[3] 徐冉.知識經濟時代我國中小企業的SWOT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 .
[4] 鄒鳳嶺.世界發達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研究[J].決策借鑒,1995,(5).
[5] 肖為群,陳紅麗.論企業管理制度創新[J].商場現代化,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