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語是一種重要的語言現象,是人們在討論那些令人不愉快或尷尬的事情時,所使用的較為禮貌的表達。委婉語又是一種常見的文化現象,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反映了一個民族在歷史、政治、經濟及意識形態方面的特點。隨著全球化步伐的不斷加快,跨文化交際變得越來越重要,正確的解讀和翻譯跨文化交際中的委婉語,對跨文化交際的成功實現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熱播美劇“絕望主婦”中大量運用了委婉語,涉及到隱私、拒絕、死亡等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本文試圖從翻譯家尤金·A·奈達(Eugene A. Nida)的功能對等理論的角度探討 “絕望主婦”中委婉語的解讀與翻譯。
一、關于功能對等理論
功能對等理論由美國人尤金·A·奈達提出,是其翻譯理論的核心,對翻譯實踐的指導作用不可忽視。為使源語和目的語之間的轉換有一個標準,減少差異,奈達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根據翻譯的本質,提出了著名的“動態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在這一理論中,他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源語的信息”。所謂“功能對等”,就是“譯文讀者對譯文的反應基本上等值于原文讀者對原文的反應”。奈達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匯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匯信息也有深層文化信息。
翻譯是建立在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一座橋梁,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重要途徑。按照奈達的理論,委婉語的翻譯應盡可能做到等效,使譯文在語言意義、委婉色彩、文化內涵等方面對于譯文讀者,具有與原文對于原文讀者等同的效果。
二、委婉語的翻譯方法
(一)直譯
委婉語是世界各族語言中的共存現象,它的存在對各個民族來說基本出于同樣的原因。因此,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之間可以找到很多相似或完全對應的委婉語。在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采用直譯法翻譯此類委婉語,既可傳遞原文信息,也可實現該信息中原文的委婉色彩和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最終實現源語和譯入語之間的功能對等。例如:
1.對“死亡”的委婉表達
“死亡”是人生難免的,卻也是人類所恐懼的。為了避免直接談論“死亡”,西方人通常借用一種隱晦的方式去表達,在漢語中人們用同樣的方法去回避這一主題。
(1) Mr. Shaw: “No. Edie Britt will disappear, and you'll go back to your life.”
(2) Carlos: “And what if she dies? People slip into comas all the time and never come out.”
譯文:
(1) Shaw先生:“不,伊蒂會消失的,而你,也會回歸正常的生活。”
(2) Carlos:“如果她去世了怎么辦?一個人如果長期處于昏迷狀態的話,就永遠也醒不過來了。”
上例“disappear”和“never come out”均是英文對“死亡”的委婉表達,直譯為“消失”和“永遠也醒不過來”即可達到功能對等。
2.對“性行為”的委婉表達
無論在漢語還是英文中,“性行為”都是一種禁忌。即使在性教育流行、性行為開放的西方國家,人們還是采取非常含蓄的方式去談論這一主題。而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下,人們通常也要使用委婉語來避免直接談論這類話題。
Susan: “Julie? Mike Delfino just invited us to dinner Friday night.”
Julie:“He did? Cool.”
Susan: “But only I’m going. Because you’re gonna come down with something semi-serious that requires bed-rest and fluids.”
譯文:
Susan: “朱莉,你在哪兒? 德斐諾先生剛剛邀請我們今天晚上去他家做客。”
Julie:“真的嗎?太酷了。”
Susan: “但是只有我一個人去,因為我們可能會做一件相對嚴肅的事情,之后會出很多汗,還需要臥床休息。”
此例需要指出Julie是Susan未成年的女兒,為了避免女兒看到自己和男人發生“性行為”的尷尬,Susan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可能會和Mike發生關系的想法。在中國文化中,用“一件嚴肅且做完之后會出汗并需要臥床休息的事情”來翻譯,表達了同樣的含義。
3.對“拒絕”的委婉表達
中西方都存在一定的“面子文化”。通常人們不愿意直接拒絕別人特別是朋友的問候、拜訪、請求等。所以,在翻譯這類委婉語時直譯的方法剛好能夠起到傳遞意義同時避免尷尬的作用。
(Susan and Edie are in a competition to please Mike)
Mike: “Thanks, Edie. (Laughs) That’s great. Uh, I’d invite you both in, but I was sorta 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Susan: “(overlapping Edie) Oh, I’m late for an appointment anyway.”
Edie:“(overlapping Susan) Oh, no problem, I just wanted to say hi.”
譯文:
Mike: “謝謝,那真是太好了。噢,本來想請你們兩個進去坐坐的,可是我現在正好有事情忙。”
Susan: “哦,沒關系,我約會快遲到了。”
Edie:“哦,沒問題,我只是過來打個招呼而已。”
上例中Susan 和 Edie都想成為Mike的女朋友,她們互相競爭,這次又同時去了Mike家。Mike清楚如果讓兩人同時到自己家里,兩人之間一定會有一場“戰爭”。為了避免麻煩,他巧妙而委婉地拒絕了兩位女士的拜訪。翻譯此對話時,只譯出語言的字面意思即可,這樣大家的面子都得以保留,同時不傷害任何一方的感情。
(二)直譯加注釋
對于英漢兩種語言中不完全對等的委婉語,為了使譯文對譯文讀者產生的影響與原文對原文讀者產生的影響達到對等,同時在譯文中保留原文的文化含義,翻譯時建議采取直譯加注釋的方法:一方面,直譯傳遞了源語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達到了再現源語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注釋則是從譯入語的角度闡釋了源語想要傳達的意義。例如:
Susan: “No, Julie, she wasn’t married to Xavier. That was just one of her special friends. I think we should change the subject, you know, unless you wanna keep talking about it.”
Announcer: “Everyone has a little dirty laundry.”
譯文:
Susan:“不是的,朱莉。 她沒有和塞維爾結婚。他只是她的一個特殊朋友(注:情人)。我覺得我們應該換個話題,除非你想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旁白:“每個人都有一些臟衣服(注:不可告人的丑事)。”
上例“special friends”和“dirty laundry”是英文中帶有特殊文化含義的委婉語,直譯為“特殊朋友”和“臟衣服”在譯文中委婉地傳遞了它們特殊的文化內涵,但是對于不了解源語文化的讀者來說,參透其真正含義可能不那么容易。所以筆者建議使用加注的方式說明其隱含意義。
(三)意譯
生活習慣或習俗差異使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具有不同的禁忌,因此中西方文化也存在一些絲毫不對應的委婉語。直譯其意義在譯入語中會造成讀者的不解或誤解,在這種情況下“意譯”的翻譯方法能最大程度地達到“功能對等”。例如:
Carlos: “It (a piece of jewellery) costs me an arm and a leg.”
Gabrielle: “God, it’s beautiful!”
Carlos: “So, did I take your breath away?”
Gabrielle: “Absolutely!”
譯文:
Carlos:“我買它(一件首飾)花了一大筆錢。”
Gabrielle:“天哪,真漂亮。”
Carlos:“那我給你帶來驚喜了嗎?”
Gabrielle:“當然!”
上例“cost me an arm and a leg”和“take your breath away”是兩種幽默式委婉語,分別表示“花了我一大筆錢”和“給你極大的驚喜”。由于直譯的譯文:“為此我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條腿”和“我把你的呼吸帶走了”會造成讀者的誤解,達不到傳遞信息的基本目的。同時,漢語中對以上兩者并無使用委婉語的必要,故這里只需采取意譯的翻譯方法即可達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對等。
委婉語作為一種重要的語言現象,也是其所屬文化的載體,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根據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委婉語的翻譯大致可分為三種:直譯、直譯加注釋及意譯。本文結合“絕望主婦”中出現的委婉語,闡述了以上三種翻譯方法的實用性,以期加強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委婉語的了解和掌握,并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英語委婉語。
參考文獻:
[1] 郭建中.當代美國翻譯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28-35.
[2] Nida,Eugene A. (1999).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82-95.
[3] Nida,Eugene A. Tarber, Charles R.(2004). The Theory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2-48.
[4] Ernst-August,Gutt.(2004).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06-120.
[5] 陳瓊.功能對等理論與委婉語的翻譯[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 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