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成立以來,過度投機一直是困擾我國股市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過度投機的存在,加劇和放大了市場波動的風險,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利于我國股市的長遠發展。在論證其存在的基礎上,基于對我國股市過度投機的現象、危害與成因分析,重點探討了其解決措施,即通過對股票市場的不同組成部分對癥下藥,來逐步解決該問題。
關鍵詞:股票市場;過度投機;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1-0157-02
探討過度投機行為,必須首先區分清楚一對概念,即投資和投機。投資通常是指買進股票,并長期保存,以期通過長線投資能夠獲取較高股利的經濟行為;而投機指的則是利用股票價格的波動,以牟取最大利潤為目的而進行的短期交易行為。
由定義可見,投資與投機在目的、操作時間、風險大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在區分投資與投機含義的基礎上,本文將研究對象確定為過度投機,即超出適度投機范圍的投機活動。目前,關于過度投機,國內外還沒有形成明確統一的學術定義,本文則圍繞其基本含義,并根據市場的普遍現象來界定過度投機行為的存在。
一、股市過度投機的表現
按照定義,股票市場是進行股票發行和買賣的場所,包括了買方、賣方、監管者以及買賣標的,即投資者、上市公司、證券監管機構和股票本身。下面則根據股票市場的四個組成部分來分析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行為表現。
(一)從股票的買方來看
作為股票市場的參與方,股民是市場形成的基礎之一。我國的股市誕生至今,只有20多年的歷史。股市是在我國逐步探索實施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發育起來的,少不了帶有某些計劃和行政的色彩,而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中國股民,大多數只是為了淘金或短期利益而進入股市,并沒有把股市視作正常的投資手段。于是,根據市場行情的波動,或者根據各種途徑來的小道消息,頻繁進出股市,追漲殺跌、買題材、買內幕、跟莊等,以期資金能夠快速增值,自身能夠一夜暴富,就成了大多數中國股民的真實寫照。這些心理和行為,都是典型的非理性投機。
(二)從股票的賣方來看
股票的賣方即上市公司,一方面,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通過上市的方式,從社會上募集更多的資金,來促進自身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另一方面,作為公眾公司,擔負著更大的社會責任,為自身謀利益的同時,必須兼顧整個社會和公眾的利益。這兩大作用,我國上市公司目前還尚有欠缺。一方面,受市場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我國的股市本身資源配置的作用相對較弱;另一方面,我國的上市公司長期在求生存、求發展的夾縫中生存,考慮公共利益和社會責任較少。這也導致了某些上市公司進行非法圈錢、合作坐莊、轉移資產等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上市公司的這種投機行為,事實上助長了整個股市的過度投機現象。
(三)從股票的監管來看
作為第三方,股票的監管機構起著保證股票市場交易秩序、維護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作用。在很多方面,中國證監會都發揮著良好的引導作用。但是,在我國股票的監管中,還存在著某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又突出表現在政府干預上。政府的干預,有些在短期內可以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但是長期來看,卻不利于市場機制的培養。如果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不能順利地發揮作用,那必然會導致股市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部分喪失。為了促進股市的健康發展,作為很多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政府,必須減少對股票市場的干預,以利于股市資源優化配置功能的真正發揮。
(四)從交易對象本身來看
衡量上市股票,以及由其組成的市場,我們可以根據股市的成長速度、市盈率、市凈率以及換手率等指標來看。股市的成長速度可以用大盤指數的增長率來衡量。與成熟的股市相比,我國股市較多地表現出暴漲暴落的特征,甚至還出現過大盤指數漲停的現象,這背后反映的正是非理性的過度投機心理和行為。市盈率,表示在投資股票的過程中,假如公司維持現有經營狀況,投資者要經過多少年才能以紅利方式收回投資。我國A股市盈率為40左右,相對較高,蘊含著較大的投機風險。市凈率較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較大。換手率反映一定時期內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越高反映的投機性越強。結合我國A股市場計算出的這些指標的實際數值,①都反映出了過度投機行為的存在。
二、股市過度投機帶來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一)股市過度投機帶來的危害
1.對股票市場帶來的危害。過度投機行為的存在,導致市場定價機制和競爭機制的缺失,在不能進行合理的價值發現的前提下,資本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必然長期缺失。過度投機的存在,還使得我國的股票市場存在大起大落的現象,這不利于投資信心的穩定、股市的穩定發展,以及經濟的健康發展。
2.對投資者和上市公司的影響。過度投機的存在,短期內可能會使某些公司通過非正當途徑起到圈錢的作用,但從長期來看,卻不利于企業自身股權機制的完善和治理結構的健全,并且會使公眾喪失對其股票的持有信心,進而影響到公司的健康發展。從投資者的角度看,過度投機很大程度上損害的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由于逆向選擇、信息不對稱、投資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欠缺等,絕大多數中小股民往往都淪為莊家或超級主力的提款機。
3.其他影響。此外,由于過度投機心理的存在,股票參與者的實際操作行為多是依據內幕、政策、小道消息、私募、股評家推薦等信息來進行,這使得本來就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中小投資者在操作過程中從根本上脫離了價值投資的理念,而是在非理性心理的指導下來進行投資,也使得大部分股票的價格不能真實地、近似地反映其實際價值。這種股票價格的長期脫離價值,必然會引起股票市場的非均衡運行,并導致暴漲暴跌。嚴重情況下,不僅會使得股市泡沫破裂,還會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沖擊。
(二)過度投機的成因分析
1.從上市公司的角度看。我國的上市公司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包括:現代化公司組織制度不完善,其中占據上市公司大多數的國企還存在雙重領導的問題,需要繼續進行制度革新;上市公司經營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盈利率普遍不高,使得大多數上市股票缺乏投資價值,這是過度投機的又一誘因;此外,還存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部分公司與機構聯合坐莊,大多數公司投資回報意識不強,現金股利發放比例極小等問題。
2.從投資者的角度看。按照投資者性質的不同,我們可以將投資者大體分為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作為個人投資者,我國的多數股民投資意識比較淡薄,缺乏價值投資的理念、缺乏專業判斷能力和知識,容易輕信他人,因此,不論牛熊,往往都是虧錢的一方。相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機構投資者情況正好相反,他們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研發隊伍,掌握著絕對的信息優勢,因此,往往能夠利用內幕等制造行情,以謀取暴利。這些,都是過度投機的誘因。
3.從監管者的角度看。政府的監管能力仍需提高,包括構建更合理的監管框架和法律制度、將發行權更大程度讓位于市場、提高打擊非法交易的力度等。此外,政府的過度干預,使我國股市長期處于政策市的狀態,這使得股票市場的發展缺乏抗風險性。另外,政府一方面是許多國企的持股方,另一方面,又對整個股票市場進行著監管,這極容易帶來角色定義的模糊,不利于股市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堅持。
三、解決我國股市過度投機問題的對策探討
(一)繼續完善股票市場的建構與監管
我國股市建立時間尚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需要繼續解決和完善的問題。包括繼續完善股市的立法體系,通過更加清晰合理的法律法規,來規范證券市場的運作,用健全的法律解決股市發展中的諸多矛盾;通過進一步構建合理的監管體系,進一步穩定和發展股市,加強資本市場有效配置社會資源的能力,這就必須要通過培養市場的價值發現和合理定價能力來達到;通過治理過度投機行為,引導理性投資行為,來促進股市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治理
上市公司作為股票市場上的基本參與方,其制度構建、規范管理、合理信息披露、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來看:上市公司的組織機構有待進一步完善,這包括繼續發揮獨立董事的監督作用、國企做出更多的改革、解決非流通股問題等;上市公司的管理能力和信息披露體系急需進一步提高,規范化的現代管理是保證公司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石,而合理、及時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體系,是防范過度投機的重要手段;要加強培養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利益感,這是作為公眾公司應具備的起碼職業道德。
(三)加強投資者管理和教育
防范過度投機,必須加強對投資者的進一步教育。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要通過普及基本投資知識、幫助其培養理性投資理念、引導其委托專業理財機構進行投資等方式,來防范過度投機行為的發生,這也有利于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基本利益。而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則要加強管理,防范其利用信息優勢、資金優勢、人才優勢,通過坐莊、內幕交易、操縱股市等方式來獲取非法利益。加強對中小投資者的教育,以及對機構投資者的管理,將有利于規避和防范股票市場中的過度投機行為。
總之,我國股市中存在的過度投機行為,已經超越了理性投資的界限,危害到了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結合股票市場的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過度投機的表現、危害、誘因,并基于這些分析,提出了應對過度投機的具體建議,以期對我國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能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 趙祥功.中國股票市場投機問題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2.
[2] 杜云杰,戰昱寧.我國股市過度投機下個體證券投資者行為分析[J].北方經貿,2005,(11).
[3] 唐雪松,周曉蘇,馬如靜. 上市公司過度投機行為及其制約機制的實證研究[J]. 會計研究,2007,(7).
[4] 保羅·A·薩繆爾森,威廉·D·諾德豪斯.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