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開發,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對河南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河南體育旅游經濟圈內旅游資源豐富,體育旅游經濟圈的發展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河南體育旅游經濟圈的開發應強化大旅游觀念,采取有關各方共同開發旅游資源;注重體制創新,走多渠道投融資的路子;共同培訓創新型旅游人才,提供高質量旅游服務等發展河南體育旅游經濟圈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體育旅游;經濟圈;產業優勢;開發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0.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1-0102-02
河南省幅員遼闊,其獨特的地理環境、縱橫交錯的名山秀水,造化出千姿百態、雄奇壯麗的自然風貌,形成了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同時亦形成了開展體育旅游的理想資源。然而,這些豐富的體育資源一直處于剛起步開發階段或疏散開發狀態,還沒有形成產業優勢。因而,迫切需要根據河南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現狀確立產業發展對策措施,構建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使這些資源優勢盡快轉變為產業優勢,促進河南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的構建范圍
依據區域旅游規劃原理、區域經濟學、經濟地理學等相關理論以及對河南省城市群的旅游資源、旅游交通條件、旅游基礎設施等的綜合分析 ,本研究認為,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的范圍應以鄭州為中心方圓100公里左右,形成“一小時都市圈”,主要包括以下七座城市:洛陽、濟源、焦作、新鄉、開封、漯河、平頂山。但是從游客出游的一般規律來說,以鄭州為中心,方圓200公里范圍內 (2小時車程 )的區域作為旅游經濟圈也是非常合適的。這樣在“1—2小時旅游經濟圈”中我們就劃定了以上面七座城市為小圈,另以三門峽、南陽、商丘、安陽為大圈的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發展圈。這樣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作為一個較為完整的、內部結構復雜、層次性明顯的區域,其內部各地區間的經濟、旅游業合作關系呈現出圈層式、多極化、多層次特點。
二、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構建原則
1.統籌兼顧原則
體育旅游經濟圈的構建要考慮到與周邊城鎮、農村之間的關系,在大力推進城市旅游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加快發展農村體育旅游。要和當地的政府積極協調,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讓當地的農民積極參與景區建設,促進旅游業向農村延伸與輻射,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2.可持續性發展原則
構建體育旅游經濟圈必須要從旅游資源永續利用和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堅決做到循序漸進、逐次進行開發,避免不切實際地大搞形象工程,浪費資源。重點建設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森林公園等,改善旅游景區、旅游線路和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逐步建立起生態型、環保型的體育旅游經濟圈。
3.資源共享原則
構建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要做到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強強聯合,注重品牌化建設,增強人們的交流、理解, 促進體育旅游經濟圈內經濟協作發展, 增強旅游經濟圈經濟實力、資源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
三、構建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的優勢分析
1.潛在的消費能力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自2005年以來,全省旅游經濟保持了年均25%以上增速。2008年,盡管受到自然災害、金融危機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全省仍接待海內外游客2億多人次,同比增長17.17 %;實現旅游總收入1 591.96億元,同比增長17.73 %。2009年前4個月,又接待海內外游客5 500萬人次,同比增長24%,高出2008年同期5個百分點,旅游業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2.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2006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促進中部地區(豫、晉、鄂、湘、贛、皖)崛起”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正式步入實施階段,這無疑為河南省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河南省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發展潛力巨大。2006年省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兩大跨越”的歷史任務,把發展旅游業作為跨越發展的重要任務。省委、省政府積極順應趨勢,適時作出了實施“旅游立省”戰略的重大決策,明確提出要把旅游業放在更加優先的位置來發展培育,使旅游業成為實現中原崛起的強大支撐,并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意見》、《河南省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實施“旅游立省”戰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等相關文件,為河南省的旅游產業發展在政策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3.資源優勢明顯
(1)歷史文化資源
在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內有鄭州、洛陽、開封、安陽四座。再加上龍門石窟、殷墟、少林寺、相國寺、白馬寺等一大批歷史文化景觀構成了河南省旅游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同時,河南省的少林武功、陳氏太極拳名揚中外,眾多的歷史遺跡、文化名城,為河南省開發特色文化體育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游客能夠參與具有濃厚河南省文化特色的造型展示、樂舞表演、古戰場打斗、古代游戲等體育旅游活動。從中可以開發出風箏、舞獅、舞龍、武術、秋千、蹴鞠、投壺、高蹺等具有極強的參與性和健身性的項目。以上古代體育和民俗體育的開發,可以吸引很多人參與其中,給旅游者最大的身心愉悅。
(2)山川河流資源
在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中的山水風光獨具特色。山川河流分布廣泛,其中建有嵩山少林寺、龍門石窟、云臺山等3個國家5A級名勝風景區,白云山、石人山、石漫灘等1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寶天曼、黃河故道濕地等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4個具有河南省地方特色的旅游風景區(嵩山旅游風景區、伏牛山旅游風景區、太行山旅游風景區、桐柏—大別山旅游風景區)和18個具有競爭力的旅游精品景點。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橫跨黃河、淮河、海河、長江四大水系,境內1 500多條河流縱橫交織,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條。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眾多,水量豐沛,干流長340公里,流域面積8.83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省面積的1/2,近年來開辟的“大黃河游”和“黃河漂流”,被游客譽為充滿野趣和史詩般的輝煌。
(3)交通優勢資源
鄭州、洛陽、南陽三個民航機場每周有800多個航班往返全國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門和臺北。鄭州新鄭機場的飛行區等級為4E級,是內陸地區的一流航空港,已批準為國際機場。經濟圈內公路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把省會鄭州與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四朝古都安陽、曹魏古都許昌緊密相連,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構,鄭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間的行車時間大都在50—100分鐘之間。以鄭州、洛陽、商丘為樞紐的鐵路交通網連接京廣、隴海、焦柳、京九四大鐵路干線,鄭州火車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車通向全國各地。
四、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開發對策
1.強化大旅游觀念,共同開發旅游資源
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發展本身具有很強的區域關聯性,因此,在體育旅游經濟圈的開發過程中,必須樹立大市場、大旅游觀念,要充分發揮各地區政府的扶持和引導作用,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體育旅游資源和產品開發、市場的培育和規劃、人才的引進和培訓等方面通力合作,實現各地區產業之間和地區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而實現共同發展。
2.注重體制創新,走多渠道投融資的路子
要加快體育旅游經濟圈的融資體系的創新,采用多渠道的現代市場融資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股份制企業;要積極支持旅游企業的集團化發展和網絡化經營,使企業走多元化經營發展的道路,來運營旅游市場。各級地方政府要積極培育與完善市場機制,放松政府的微觀規制,尤其要放開旅游業進入規制,即放松國內市場的非國有資本進入規制與國際市場的配額管理規制,允許私人資本與國外資本進入旅行社等行業。
3.共同培訓創新型旅游人才,提供高質量旅游服務
體育旅游要想供給游客高質量的服務必須有創新型的旅游人才。旅游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創新型旅游人才的競爭。所以,只有重視人才、培養人才、激勵人才、留住人才、讓人才施展才華,才能使企業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培育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單靠一個企業是難成氣候的,因此,共同培育創新型旅游人才,使之具備提供國際化、本土化的高質量旅游服務的本領,是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一體化能否如期實現的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1] 劉永河.河南省體育休閑旅游產業的發展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5,27(6):16-17.
[2] 吳勝奇.河南體育旅游產業現狀及開發對策研究[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1(6):24-27.
[3] 陳錫疇.河南旅游地理[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
[4] 河南旅游網http://www.hnta.cn/
[5] 吳曉明.探析我國未來運動休閑發展趨勢[J].體育文化導刊,2004,(4)30-31.
[6] 雷選沛,劉名儉.三峽地區體育旅游經濟圈的構建與發展[J].湖北社會科學,2005, (9) .
[7] 馬宏斌.河南省體育旅游發展優勢分析與開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