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部地區的不發達在一定意義上是中小企業的不發達。由于特殊的成長背景,當前西部中小企業發展對咨詢業的需求尤為強烈。國際上有許多成功的咨詢業發展經驗,如促進企業對咨詢的重視與采納,出臺優惠政策扶持咨詢業發展,建立產業需求與區域特征有機融合的供給創新網絡等。今后中國可借鑒以上經驗,促進西部中小企業發展。
關鍵詞:咨詢業;中小企業;西部地區;政府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0-0026-04
收稿日期:2010-02-10
作者簡介:謝美娥(1978-),女,福建福鼎人,講師,博士研究生,從事區域發展、資源經濟研究。
西部地區的不發達,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小企業的不發達。由于生存環境比較惡劣,西部中小企業數量少,成長性差,據有關測算,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約5.9年,而西部中小企業又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5 年12 月公布的《2005 年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報告》中指出, 在最具成長性的前500家企業中,東部地區(389 家) 占77.80%,西部地區(49 家) 占9.80 %,地區間的差異比更高達1∶0.13 [1]。而咨詢業是指專業咨詢機構依托信息和專業知識優勢, 運用現代分析方法, 為解決各類社會、經濟和科技的復雜問題, 進行創造性思維勞動, 向客戶提供決策依據和優化方案的智力服務業。當前咨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五百強企業中有50%左右擁有自己長期合作的國際著名管理咨詢公司,100%的公司接受過多次咨詢管理服務 [2]。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都普遍存在家長式管理、經驗式管理、專業人才不足、信息來源單一、決策盲目、行動力低下等諸多問題,而咨詢業可以通過詳細診斷和縝密設計,明確企業發展中的問題,為中小企業發展策劃提供必要的依據,彌補家長式管理、經驗式管理中企業領導個體知識與能力的不足,促進企業管理效率和經營水平的提高。可以預見,咨詢業的存在將改善西部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有利于其健康發展。
一、咨詢業對西部中小企業發展的存在價值
1.為企業搭建一個更為優越的發展平臺。咨詢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搭建一個更高的發展平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高級專業人才不足是西部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市場的激烈競爭又無一例外地要求企業具備豐富的專業人力資源,但如果要給出優惠待遇招聘齊一個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各種人才,對于規模很小特別是那些剛剛起步的民營企業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各種專業性咨詢機構的存在則可以大大降低這些企業的發展成本。以一個小食品廠為例,從選址建廠到正式投產,中間必須和城建、工商、稅務、環保、質檢等許多政府管理部門打交道,也涉及許多法律法規,諸如商標法、食品安全法、QS認證細則等,而且許多細節對專業知識要求很高,如食品的企業標準備案、食品添加劑備案、QS認證中對廠房設備的設計安裝要求(如風淋室安裝、空氣凈化設備安裝、樣品檢測實驗室儀器安裝以及認證單元申請等),如果沒有專業人才指導而單憑中小企業的少數幾個雇工盲目試驗,可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或,即使完成也走了不少彎路,付出許多不必要代價。但是,如果有專業性的咨詢機構存在,只要付給一定的咨詢費,即可使事情進展得比原來順暢得多,這相當于政府已經修完路,個體通行者只需要自備車輛或購買車票即可成行,而不必支付個人根本支付不起的巨額修路費。
2.提高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完善程度。西部產業集群程度低,咨詢業等社會化服務體系不發達。與零售業等相似,咨詢業屬于服務業,需要達到一定的需求門檻才能生存。一般地,咨詢需求越旺盛,咨詢市場越發達。如在產業集群程度高的地方,社會化服務組織體系十分發達,并作為區域創新網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參與區域創新活動。意大利是一個“中小企業王國”,其經濟特色是地域同業中小企業集群,全意大利產業集群地有199個。中介服務業非常發達,企業只需負責內部的生產經營,其財務、產品設計、產品銷售、物流服務、廣告服務、法律咨詢等都可外包給專業化的中介服務機構來完成。在薩斯索羅,與瓷磚產業有關的企業200多家,有許多與之配套的模具、釉料、包裝材料、倉儲、運輸等各類服務企業,為瓷磚生產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再如,英國生物技術中小企業達270多家,約占歐洲生物技術公司的1/3,產業份額占世界市場份額一成以上,為中小生物技術企業服務的配套專業化服務機構也十分發達,例如,在集群的孵化器和科技園區內,具有完善的法律服務體系,為生物技術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外部環境。在國內,由于近幾年產業集群在一些地區迅速發展,咨詢機構也在迅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7年底,全國的生產力促進中心已經達到了701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480余家,各種形式的科技咨詢服務機構6萬多個,從業人員約為110萬人 [3]。相比之下,西部地區的產業集群現象少,且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在一些大規模或專業化特色明顯的工業園區里存在,而由于進入工業園區需要在投資規模、占地面積等方面達到一定門檻標準,這使一些資金薄弱的中小企業偏好選擇在沒有門檻或門檻很低以及土地、勞動力更低廉的地方投資,但這樣一來,就更難獲得中介、咨詢機構的有效服務。
3.彌補政府專業化服務能力的不足。政府提供專業化服務能力弱,也不能代辦企業的某些專業技術性業務。在分稅制財政體制下,地方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費用由地方財政負擔,而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其地方財政收入普遍緊張,一般傾向于減員增效,以節省財政開支。一旦要為某個規模不大的特定行業(產業)擴大專業技術性指導部門,其財政開支如人員工資費用、培訓費用等勢必要大大增加,況且西部地方政府對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遠不如大型企業或外商投資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指望地方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細致周到的專業技術性指導服務是幾乎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有關文件也明確規定,政府不能代辦企業的某些業務,如國家質檢總局制定的《認證及認證培訓、咨詢管理人員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國家公務員不得從事認證、認證咨詢及認證培訓活動。這樣,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術性指導服務只能依靠政府以外的社會組織提供。
4.形成一種更加健康合理的社會分工關系。與賄賂尋租不正當不合法利益關系相比,企業和咨詢機構更能建立起一種健康合理的利益關系。賄賂是一種違法行為,它損害社會公正和公平競爭,但在正式的制度安排不規范不健全的條件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賄賂可能是一種不合法但又合理的選擇。而大量便捷、廉價、優質的社會化服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這種不合法行為發生的幾率,這是因為中小企業與咨詢機構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合作時形成平等合法的利益關系,具有強大的優越性,這是與政府官員“合作”時那種賄賂—尋租關系不可比擬的(見下表)。從下表不難推測,在正式制度安排規范健全的條件下,具有經濟理性的企業一般傾向于選擇和咨詢機構合作。

二、通過咨詢業扶持中小企業的國際經驗
鑒于咨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一些國家紛紛通過促進咨詢業的發展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這方面比較成功的有德國、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等。他們主要通過以下措施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1.促進企業對咨詢的重視與需求。德國政府通過一系列的科技轉讓促進政策,推動中小企業對科技成果的采納和運用。如,1978年,德國政府批準了中小企業科技政策的基本綱要, 確定了為中小企業推廣新技術提供信息服務和咨詢服務的扶持方式和機制;從1989年起,德國經濟部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以中小企業為主要受益對象的技術轉讓促進計劃,從1991—1995年,國家經濟部為該計劃提供了1.6億馬克的經費支持 [4];1996年,為促進中小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 聯邦教研部提出了促進中小企業研究開發的六項措施, 其中一項就是中小企業促進中心應當與科研機構、大學和商會密切聯系,為中小企業提供有效的咨詢服務 [5]。其他國家或經濟體也采取類似的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如歐盟設立了“中轉中心”,鼓勵歐洲研究成果的交流和促進創新咨詢與培訓,到1995 年,歐盟與冰島、挪威已設立了52 個中轉中心 [6];日本通過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促進中小企業的科技進步,主要途徑有技術指導、信息提供和信息培訓;馬來西亞政府為中小企業的企業管理、產品質量和監管、市場營銷等提供一系列的咨詢與服務;韓國政府在通商產業部內設小企業局,為韓國中小企業最高行政管理機構,同時也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組織管理機構。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企業對科技的采用。
2.優惠政策扶持咨詢業發展。國外政府主要直接補貼、稅收減免、財政資助、優惠貸款等優惠措施扶持咨詢業的發展。如德國政府就對咨詢業采取財政支持和不同形式的補貼政策, 促進咨詢業為中小企業服務。直接補貼有:前西德政府自1975年起, 就逐步在各部門、各行業、各研究所建立咨詢部門, 由政府資助五年;對十 家非盈利的半官方咨詢機構, 給予50%的經費補助;政府資助建立的幾十家技術咨詢機構, 免費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此外,政府還對中小企業的咨詢費用和軟科學研究實行部分補貼。美國:對于像蘭德公司、傳統基金會這樣的綜合性咨詢機構,通常以“非營利”為由免去全部稅收;對于營利性機構,沒有特殊扶持,但采用鼓勵企業咨詢需求的措施,規定企業咨詢費用計入成本,免征所得稅。英國政府主要采取財政資助政策,170 多個綜合性咨詢機構的一半以上經費由政府資助。法國對實行對政府系統咨詢企業優惠貸款政策,而意大利政府對技術咨詢企業實行低息貸款政策,凡這類企業所需資金,可從金融機構的中期信用中央金庫得到低息貸款,平均年利率為8%,付款期限為五至六年,由政府設立的國際保險公司提供擔保 [7]。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國家非常重視涉外咨詢對維護本國利益的意義,對鼓勵咨詢機構開展涉外咨詢十分重視,對這方面給予扶持。如英國許多政府部門長期協助開辟國外咨詢業務,對承擔海外咨詢業務的公司,英國政府提供占調研初期費用50%的補助,給咨詢公司創造低風險的競爭環境,使該種業務遍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8];日本派遣政府調查團,常吸收咨詢專家參加,并給予補助,對本國咨詢機構在國外所得收益實行優惠稅制。美國和英國對承擔海外咨詢項目的企業實行信貸優惠政策。有的國家還設置了扶貧基金,鼓勵咨詢機構拓展海外業務。這點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資源化財富化的今天,無疑對我們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前不久的“力拓案”就反映了我們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對信息戰略性意義認識的不足。
3.產業與區域結合的咨詢供給創新網絡。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既要符合區域特征,又要順應產業發展要求,而廣布于德國各地的技術中心恰好滿足了中小企業這一需求。德國技術中心是一種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的專業化服務的中介組織。它由眾多中小企業以股份制形式組建, 將企業、技術研發機構(科研機構及大學) 、行業協會和政府部門等各方面力量集于一身, 并按照行業專業化的要求組織建立起來,其人員、設施、工作方式都有很強的專業化特征。而且,這種專業化特征還與本區域有優勢的主導產業相統一。這種人員組織結構與國際咨詢機構通行的矩陣結構即既按學科知識對人員分組又按課題需要組隊研究不謀而合,在創新性地解決問題上非常有優勢,因此,深得當地大小企業的有力支持。各地技術中心之間聯系密切,在全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環境和功能強大的技術創新網絡系統。
4.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咨詢機構多,咨詢內容廣泛,單純的政府管理難以應付,因此,西方國家十分重視行業協會對咨詢業發展的自律、促進等積極作用。如德國目前有兩個舉足輕重的民間咨詢組織,德國工商聯合總會和德國手工業聯合會,還有約30萬個協會和聯合會等社會組織,這些協會通過協會章程等形式,對咨詢人員從業資格、職業道德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充當企業和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與媒介;承擔部分政府職能, 如為政府和銀行對申請促進資本的企業進行資格鑒定、行業優質企業的間接評審;為企業的建立和發展提供經濟、金融、科技、管理、出口、市場信息等咨詢服務;為政府修訂計劃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據;幫助一些中小型咨詢公司;廣泛開展職工培訓等工作等 [9]。美國的管理咨詢公司協會(ACEM)、職業管理咨詢協會(SPMC)和管理咨詢學會(IMC)以及內部管理咨詢者協會(AIMC),也是聲譽卓著的行業協會。此外,英國的經營管理咨詢協會(IMC),管理咨詢協會(MCA),法國的咨詢和研究團體聯合會(SYNTEC)、加拿大的加拿大管理咨詢協會(CAMC),日本的日本能率協會、日本經營士會、中小企業診斷協會等咨詢行業協會,行業影響很大,各自在本國的咨詢業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促進西部咨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規范咨詢業的發展。規范咨詢業的發展要從三個層次抓起。第一層次,需要加強對從事咨詢行業個體人員的資格管理。咨詢行業門類多廣,各個行業都應該有相應行業的注冊咨詢師資格考試,只有通過相應行業的資格考試和具有一定從業經驗的人員才能從事咨詢工作。第二層次,加強對咨詢機構從業資格、誠信度和資質水平的管理。嚴格咨詢機構的登記審核管理,規定必須具有一定數量的行業合格注冊咨詢師才能營業,嚴格審查其業務范圍,并進行跟蹤監督和接受咨詢企業信息反饋,以評定其誠信度和資質水平,并定期向社會發布,供廣大需要咨詢服務的中小企業選擇,減少其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損失。第三層次,加強行業運營環境管理。在行業這個層次,需要著重抓好行業運營環境的制度管理。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體系,如從業人員的資格、咨詢機構的行業服務規范等,使咨詢活動各個環節都有章可循。
2.加強與中小企業的互動。當前西部中小企業和咨詢業各自發展狀態都不理想,聯系少、互促效果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供需雙方都產生了一些問題:處于需求方的中小企業,其咨詢意識低、對咨詢公司的不信任、咨詢費用過高、對低水平的咨詢質量產生失望情緒;處于供給方的咨詢業,提供的咨詢產品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存在欺詐行為等。因此,處于第三方的政府應鼓勵中小企業把咨詢機構作為一種廉價的“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其在人才、技術、信息上的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為防止咨詢機構的欺詐行為造成的不良影響,政府應加強監管,一經發現加以嚴厲懲處;為降低咨詢費用高對交易頻率的影響,可設立中小企業咨詢費用專項基金,對符合產業政策和區域發展規劃的中小企業咨詢費用給予一定的補助,對于咨詢機構,可在一定程度上扶持咨詢機構發展作為促進西部中小企業發展的新舉措,借鑒國外的經驗,通過采取稅收減免、財政資助、優惠貸款、人才培訓、技術信息支持等措施扶持其發展,誘導其多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3.提高咨詢業的供給效率。提高咨詢業對西部中小企業的供給效率必須針對中小企業的特征,根據其產業(行業)特征、企業戰略、發展階段、支付能力等進行咨詢產品供給。如針對西部中小企業多集中在資源和勞動密集型行業上,利潤低,產品差異化不明顯,但短期之內又不能實現完全轉型的特點,在咨詢機構配置上可誘導相應行業、可為中小企業提供急需的科技、金融、營銷、認證等服務的咨詢機構的產生,并給予一定政策傾斜;針對小企業對支付的咨詢費用十分敏感的特點,鼓勵咨詢企業改變服務模式,以降低這些企業的咨詢費用,如咨詢解決方案的模塊化設計,團購某些具有共性的咨詢產品,爭取政府各種援助等;針對中小企業多缺乏長遠發展戰略規劃,對環境變化和發展階段不敏感的特征,鼓勵企業長期以各種方式與有資質的咨詢機構合作,以使企業在不同時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有效指導。
4.發揮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中國目前的咨詢協會還比較少,僅有少數幾家,如中國工程咨詢協會,中國建設監理會,中國科技咨詢協會等,而且這些協會也打上中國特色的烙印,掛靠于某些部委,經費來源少,來源渠道單一,獨立性差,加上入會條件低,協會章程不具有強硬約束功能,因此在行業影響力上大大降低。但“小政府,大社會”是民主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中國幅員廣,中小企業數量多,咨詢門類雜,信息不對稱現象普遍,單憑政府行政力量很難監管好咨詢業,將來政府仍很有必要根據國情特色,鼓勵咨詢行業協會的發展,拓寬其經費來源渠道,增加其行動獨立性,并加強監管,促進其自律和自強。
5.搭建廣闊的戰略發展平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贏利性咨詢機構,其經濟理性是追求成本最低效益最大,這種理性不可避免地具有市場經濟短視、微觀、局部的弱點,如個體咨詢機構一般不可能花費巨大代價去國外搜集信息,以供企業咨詢之用,即使這樣,也是向企業收取高于成本幾倍的報酬。鑒于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社會的深刻影響,鑒于企業的短視和條件限制,鑒于信息的公共產品屬性,鑒于扶持西部中小企業和咨詢業發展的迫切性,政府應具備全局戰略意識,創造比較便捷的涉外信息獲取平臺,如加大涉外情報人才培養力度,廣泛搜集國外有關的經濟技術信息,拓寬涉外信息的發布渠道,鼓勵有條件的咨詢機構開展涉外咨詢服務等,以使西部的中小企業和咨詢機構能適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競爭需要。
參考文獻:
[1]安世民,吳奇.對西部中小企業劃分標準的思考[J].經濟師,2007,(1):218-219.
[2]耿識博,郭麗華.咨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探析[J].中國國情國力,2008,(4):42-43.
[3]馬中東,張東輝.產業集群與網絡化創新服務體系互動機理研究[J].理論學刊,2009,(4):45-49.
[4]夕蓓.國內外政府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方式的比較研究[J].中國科技產業,2004,(10):16-21.
[5]吳怡青.德國利用管理咨詢促進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啟示[J].現代情報,2006,(1):220-222.
[6]樊增強.日本、歐盟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政策的比較分析及其對中國的啟示與借鑒[J].現代日本經濟,2005,(1):41-45.
[7]趙曉.中國與發達國家咨詢業發展狀況的比較研究[J].時代經貿,2008,(1):115-116.
[8]任西侊.發達國家咨詢業的特點與中國咨詢業的發展制約因素[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8,(1):54-57.
[9]耿識博,郭麗華.中外咨詢市場運行機制比較——以中、英、日、德、美為例[J].中國軟科學,2008,(5):152-160.
A Study on the Problem about Consulting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 Enterprise inWestern China
XIE Mei-e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 China)
Abstract: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hina owe to lag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 enterprise in western China to a certain extent.Currently the minor enterprise of western China demand urgently for consulting industry thanks to the special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ere are many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consul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international, such as promoting minor enterprise regard consulting highly and using, coming on favourable policy to accelerate the growing of consulting industry, founding innovation network distinguished by industry demanding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organic inosculation,ect.The experience aforementioned may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speeding the minor enterprise in 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henceforth.
Key words: consulting industry; minor enterprise; western China; government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