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大學生成長在改革開放年代,有著全新的消費觀念和追求時代特征消費形式。大學生的消費總體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 ,但是在群體中還存在許多不良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特點。唯物辯證法給當代大學生合理消費——方法論的啟示。
關鍵詞:消費觀念;消費行為;合理消費;唯物辯證法;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0-0213-02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簡介:趙慧敏(1955-),女,江蘇徐州人,副教授,從事哲學研究。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特點、存在的問題
在大學生消費調查中得知大學生日常消費經濟來源主要是家庭供給,其次有親朋支助、貸款、勤工儉學和獎學金等。大學生日常消費現狀是:多數大學生能根據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實際需求,在滿足生活消費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滿足學習消費需要,主要是書報雜志等學習用品費、考證費和電腦網絡消費等。從這些消費中分析大學生消費所呈現出的特點:
1.消費的合理性。表現:主要是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費和教育訓練費用等學習消費,這是大學生最基本的消費。多數學生能量入而出,例如:眾多擁有手機者都能節制通訊消費,雖然向往名牌,但不一定買名牌,理性消費是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存在問題:在大學生消費群體中還存在盲目性、攀比性、無計劃性、受外在誘惑、高消費等不良的消費行為。
2.消費的不平衡性。表現:大學生來自不同區域,不同家庭,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行業的不平衡,導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因而決定大學生消費的不平衡。存在問題:社會領域的貧富差距問題影響校園大學生的消費,大學生消費形式存在著差異性、不平衡性。呈現兩極分化趨勢。
3.消費具有多樣性。表現:大學生消費內容涉及生活、學習和文化娛樂多方面,多方面消費在消費層次、消費的數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大學生在娛樂、交際、情感、旅游消費占據消費的比例逐步提高。大學生熱衷于持卡消費、分期消費、網絡消費等多種形式。這些消費新形式雖然帶來了便捷,但同時也導致部分大學生產生炫耀的消費心理。存在問題:在大學生消費群體中存在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和過度消費傾向。
二、大學生合理消費的唯物辯證法思考
針對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他們旺盛的消費需求、全新的消費觀念。但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客觀的制約。如何解決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問題,引導大學生的合理消費。
1.用唯物辯證法內外因關系原理認識、引導大學生消費問題。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大學生消費問題,不僅與大學生群體自身內因有關,而且與家庭、學校、大眾媒介等外因引導有著密切的聯系。引導大學生要特別注意媒體宣傳和名人當代理人的虛假成分,要善于辨別,切莫上當受騙。家長教育,具有直接性、親和性、針對性的特征。家長是大學生消費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消費觀,會對大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對大學生的消費狀況要有所掌握,有針對性引導消費。同時,鼓勵大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體會生活的艱辛與創業的艱難。時下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外在新事物快,喜歡緊跟新潮,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審美情趣和價值判斷做出自主的選擇。注意引導大學生克服內在消費的盲目性、無計劃性。消費要有計劃,可制定一個近期、中期、長期的消費計劃,這些計劃都必須符合自己的經濟能力和實際需要。多關注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從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同時,大學生要合理控制內在的消費欲望,避免出現奢華消費和過度消費。養成合理消費的習慣。
2.要加強大學生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的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消費觀。科學消費觀是指人們在正確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指導下,根據家庭經濟條件,自覺運用科學知識進行合理消費。當代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初步形成時期,同時又不穩定,可塑性強。“兩課”教師在理論課的教學中根據大學生消費狀況出現的的新變化和新問題,加強和重視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觀的正確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合理的消費觀念。使大學生認識到,合理消費觀和正確的人生準則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密切的聯系,從而對一生的消費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
3.要定期在大學生中舉行唯物主義國情觀和勤儉節約座談會、演講會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大學生適度消費。團委和學工處要經常在大學生中開展這些有益活動,使大學生了解中國人口多、底子薄、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沒有根本改變。生活消費中看似一件小事,若適用于13億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累積起來就是一筆巨大財富。因此,從實際出發,我們更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弘揚節儉之風。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勤儉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大學生是一個未能完全獨立的消費群體,在消費上更應該確定合理的消費期望值。應根據生活、學習和文化娛樂多方面的實際情況明確消費標準,把握一個“度”,度是事物質的數量界線,是事物質和量的統一。消費要量力而行,不脫離家庭收入狀況和父母的經濟承受力。學生時代應以智力投資和學習消費為主,生活消費為基本保障,文化娛樂以及其他的消費作為生活的補充,不應該本末倒置。當前有些大學生好勝心、虛榮心較強,喜歡追求一些豪華奢侈、氣派新奇的消費,在吃、穿、用等方面講排場、擺闊氣 ,追求一種脫離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承受能力的消費。他們常把高檔消費當做趕時髦,對消費品的占有,作為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認為在同學面前有體面。炫耀消費從而產生攀比消費、高消費的行為。還有些大學生在吃、穿、用等方面很節省,消費呈現最低水平,尤其在吃的方面過于節儉,造成營養不良,不利身心健康發展。這種“過”和“不及”消費行為都不可取,都沒有把握消費的度。尤其是過度的消費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也阻礙了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還會導致部分學生誤入歧途。大學生消費應該從實際出發,節約消費,適度消費。
4.要用聯系、全面、發展的觀點看待大學生的消費,培養大學生的獨立能力、理財能力和儲蓄意識,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大學生的獨立能力在實踐中逐漸養成,大學生理財能力反映了經濟社會時期的生存能力,也就是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的實踐能力。當今大學生要懂得在激烈的競爭社會中生存,用聯系、全面的觀點看待大學生的獨立和理財能力就相當重要。理財能力不是簡單收支運算的平衡,理財能力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獨立的行為。這是現代消費觀念不可忽略的問題。理財要細化消費的內容,學會記賬和制定個人預算,做到“消費有數,消費有目”。既要想到當前利益,又要想到長遠利益,也要有儲蓄意識。儲蓄意識是為應對突發事件發生,而需要的應急消費。高校可開展一些有關大學生消費理念的活動,介紹有關消費者全益保障的法規和消費知識,使大學生購物時更多地考慮商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實際承受能力,提高大學生合理消費的認知能力和適應市場能力。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時代,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代。培養大學生獨立能力和理財能力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堅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大學生成長過程,是一個獨立能力和理財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通過以上辯證法—方法論的引導,相信大學生消費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大學時代養成良好的消費理財習慣,往往可以終生受益。培養大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弘揚正確的消費觀念、營造合理的消費氛圍,作為培養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聶振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2]陳延斌,肖武平.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國內研究綜述[J].東南傳播,2007,(1):16.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Rational Consumption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ZHAO Hui-min,Yuan Yuan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221006, China)
Abstract: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grows in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ime, has the brand-new expense idea and the pursue time characteristic expense form. University student’s expense overall has certain scientific rationality, but also has many not good consumer behaviors and the expense characteristic in the community. Materialistic dialectical method expends —— The methodology enlightenment reasonably for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Key words: expends the idea; the consumer behavior; the reasonable expense; materialistic dialectical method;student
[責任編輯 王薇]